仙林湖小学建筑设计方案四(附件)

毕业设计说明书中文毕业设计说明书中文 素质教育对学校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对小学生的独立能力、活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有了更高要求。因此我在设计中创造了充足的交往活动空间促进儿童交往能力的培养,并且通过将低年级的教室形式改成多边形来丰富平面造型,增添学习乐趣,利用不同方向入口来达到人流分区,简化了某些时间段的人流拥挤现象,分离了人流。通过庭院串联不同的教学楼,使景与建筑相互映衬,最终达到以人为本、活动自由、造型新颖、环境协调的效果。关键词 人性化,合理化,景观,活动空间目 录
1 引言 1
1.1 项目简介 1
1.2 设计依据 1
2 设计理念 1
2.1 以人为本 1
2.2 活动空间 2
2.3 环境 2
3 总体规划设计 2
3.1 总平面布局 2
3.2 交通组织与空间设计 2
4 建筑单体设计 3
4.1 平面设计 3
4.2 立面设计 3
5 其它设计 3
5.1 安全设计 3
5.2 景观设计 4
5.3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4
结论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1 引言
全面促进素质教育是21世纪我国教育发展的重大决策,而小学教育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的起点,是每个人成长的重要过程,所以小学学校建筑设置的理念、建筑风格应当适应这一历史性变革,完善空间形式,丰富建筑造型,从空间到形象都应该有配合小学校发展的变化。从改变教室形式,丰富活动活动空间等设计出不一样的小学建筑。
1.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南京市仙林湖小学建筑设计方案四
基地位置:本项目位于南京仙林新市区白象片区,北至学森路、西至学森路、南至纬地路、东至规划教育用地,东南侧为仙林湖公园,周边为住宅小区,基地内部规划建设有一所小学。
建设规模:根据工程设计任务书要求:总用地面积23853平方米,项目规模36班小学,建筑限高24米,容积率≤1,建筑密度≤35%
工程由以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项目名称:南京市仙林湖小学建筑设计方案四
基地位置:本项目位于南京仙林新市区白象片区,北至学森路、西至学森路、南至纬地路、东至规划教育用地,东南侧为仙林湖公园,周边为住宅小区,基地内部规划建设有一所小学。
建设规模:根据工程设计任务书要求:总用地面积23853平方米,项目规模36班小学,建筑限高24米,容积率≤1,建筑密度≤35%
工程由以下子项组成:
a.教学及辅助用房 建筑面积:10943.9㎡
地上四层,高15.7/16.6米
b.行政楼 建筑面积:2192㎡
地上四层,高15.7米
1.2 设计依据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
《民用建筑通则》GB5035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
《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2
国家、省及地方有关的法令、法规
2 设计理念
2.1 以人为本
因为项目位于南京的教育园区,希望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和教 师的心理感受、设计空间及色彩明亮,提供舒适的使用空间。形态简洁大方,提倡特色建筑、高标准建筑的理念,突出特色、人性、实用,追求创新高标准的设计,增强教育、教学建筑的实用性。
2.2 活动空间
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启蒙阶段,小学校通常活泼好动,精力充沛,通过营造丰富的户外活动空间,如广场、庭院、活动平台、风雨连廊等,给小学生足够的自由活动的空间,大大加强小学生课堂之外的交流机会,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
2.3 环境
结合城市总体环境考虑,使建筑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建筑内外均考虑相应地环境绿化,建筑与环境相互融合。考虑平面布局的生态性,使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应用高科技设备,让孩子生活在融合生态概念的建筑中,从小培养其保护生态爱护环境的意识。
3 总体规划设计
3.1 总平面布局
用地主要划分为教学办公区、室外体育活动区两大块。通过分析周边环境,避免主干道路的噪音给学校带来影响,避免学校室外运动场的噪音给教学区带来影响,办公教学区布置在用地西部,东部布置室外体育活动区。
建筑主体、室外体育设施大部分为正南北朝向,基本满足日照及体育场设计要求。南京地区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建筑平面布局南面设计为开敞格局,有利于空气流动。
3.2 交通组织及空间设计
用地南面及东面为城市主干道,将小学主要出入口南向设置,次入口位于用地东北方向,开口位置满足与规划道路交叉口距离70米要求。主入口适当退让城市道路,预留家长接送学生的场地。机动交通沿用地边界布置,避免对内部步行人流的干扰。入口广场设置机动车临时停车,出入车便捷,在临街设置生态停车场。非机动停车布置在次入口处以及建筑架空层下部。
南面设置学生主入口,主要人流自入口广场开始首次分流,入口广场宽阔大气,非常适于学校的人流集中与疏散,并且是学生进行课外活动与游戏的好场所。教学及行政人员由东侧进入行政办公楼,学生人流则进入北侧侧入口宽敞的门厅来组织二次分流。
三栋教学楼分别拥有离其教室最近的楼梯,能让学生人流平均地分配到各个楼梯, 降低安全隐患。普通教室位于三栋教学楼的1-4层,共36个普通教室,各种辅助教室分布在普通教室的两侧,一层东侧架空形成一处学生活动空间,底部局部挑空使建筑内外部空间更为灵动,庭院内的绿化景观与建筑外部的绿化景观被主要建筑之间的风雨连廊轻巧分格,从而达到两景相对,绿化景观与建筑融于一体的空间效果,让整个建筑形态更显轻盈,也更贴合了小学生天真童趣,无拘无束的特点。学校用地东侧集中了室外运动场以及篮球、排球球场。校园运动区域的集中使得校园动静分区明显,还在道路与教学区之间形成过渡空间,减少了外来噪音对教学区的污染。
4建筑单体设计
4.1 小学平面设计
遵循规范将教学楼设计成四层建筑,普通教室分为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栋,将低中年级设置在最南面,方便学生出入,低年级教室设计成六边形,丰富教室形式,增添学习乐趣。将科学教室、计算机教室、语言教室等无严格采光要求的教室放置在西面的专用教室楼,美术教室、书法教室、舞蹈教室等按照规范要求北向设置。另设一栋行政楼:教员休息室、教师办公室、档案室、会客室等。
南面主要为普通教室,北面为行政楼,西北面用专用教室相连,东面设置了活动连廊,将教室与体育场地相隔又觉相系,减少了体育活动对教学用房的噪音干扰。
4.2 小学立面设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jzx/58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