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变电站scd文件的集成与管控(附件)【字数:7936】
指导教师 郑文彬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智能电网的发展已成为现代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智能电网的发展离不开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根据“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所有新建变电站均按照智能变电站的标准建设,老旧电站都将改造成智能变电站。由于智能变电站和传统变电站的建造技术的不同,变电站工作人员对智能变电站相关知识相对匮乏和缺乏规范的操作。为了提高智能变电站工作人员使用配置工具的能力,本文通过对SCD文件配置流程进行说明和通过工具集成SCD文件的详细步骤,从而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根据所有智能化电子装置实例配置和通讯参数、智能电子设备之间的通讯配置及信号连线等信息所形成的IED模型,需要集成SCD文件。为了保障智能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SCD文件的正确性与规范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研究的背景 1
1.2 IEC61850标准 1
第二章 变电站配置信息 3
2.1 配置信息文件的定义 3
2.2 智能变电站配置流程 5
2.3 SCD文件的管控 6
第三章 SCD文件的集成 7
3.1 SCD文件的集成工具 7
3.2 SCD文件的集成流程 7
3.2.1 检验ICD文件的正确性 7
3.2.2 新建空白工程 8
3.2.3 ICD文件管理 11
3.2.4创建变电站二次系统 12
第四章 SCD文件的配置流程 19
4.1 配置网络通信参数 19
4.1.1 通信参数配置 19
4.1.2 VLAN划分 21
4.2 基本参数配置 21
4.3 DataSet 编辑功能 24
结束语 25
致谢 26
参考文献 27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电力系统的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电力系统发展很快,尤其是电力二次设备,通信架构发展很快,紧跟时代潮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而且智能电网可以说是领先世界的。但是电力系统关系到千家万户,各行各业的发展,所以对它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年来,电力系统一直在完善提高,以保证电力传输的稳定性,高可靠性。
20世纪90年代世界范围的大规模停电事故也暴露出传统动力系统在调度和控制方面的不足。为此,国内外研究人员提出了下一代电力系统的发展前景。在中国,“数字电力系统”的概念是1999年由中国清华大学提出的;“SG186”项目是2005年由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实施的,同年,南方电网公司开展了“南方数字电网规划”的研究工作;2007年10月,华东电网正式启动智能电网可行性研究项目。在美国,美国电力研究院于2001年提出了“智能化”的概念,并于2003年将未来电网定义为智能电网,同年,美国能源部于6月发布了“Grid2003”的概念。在欧洲,1998年至2002年实施的第五个欧盟框架计划开启了“将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发电融入欧洲电网”的主题; 2005年,“智能电网欧洲技术论坛”正式成立,遵循智能电网(smartgrid)的概念,制定了相应的Startigic Research Agenda(SRA),致力于实现智能电网。发展智能电网可以解决很多的停电事故,而智能变电站技术也是避免事故的主要技术。
智能电网建设是根据中国的能源分配和负荷消耗特点,适应中国当前和未来的社会发展。适用于各种能源,特别是大型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它可以实现广泛的高效能源分配。中国智能电网建设已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智能变电站是电网建设中能量转换和控制的核心技术平台之一,其前景依然广阔。
智能电网是将先进的传感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分析与决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与能源与动力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现代电网。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核心环节之一,他们使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和环保的智能设备,他们利用全站数字信息,通信平台网络,信息共享标准化作为自动完成信息采集的基本要求,自动完成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支持智能调整,在线分析和决策等先进功能。
智能变电站是从数字化变电站发展而来的。经过多年的发展,科技进步。智能变电站已达到大规模推广的条件。智能变电站主要由设备层和系统层组成。传统变电站与智能变电站最大的区别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次设备智能化,设备维护状态化和辅助设备网络化。
1.2 IEC61850标准
为了解决由于各个厂家生产的智能设备的通信协议都不相同,使得各厂家智能设备能够相互操作。这就需要为实现不同智能设备之间的操作创造一个统一的途径。IEC61850标准是由国际电工委员会负责制定的,是基于通用网络通信平台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唯一国际标准。IEC61850的特点是:
1)面向对象建模;
2)抽象通信服务接口;
3)面向实时服务;
4)配置语言;
5)整个电力系统统一建模。
IEC61850系列标准包括10个部分:
1)IEC6l 8501(DL/T860.1)基本原则;
2)IEC618502(DL/T860.2)术语;
3)IEC618503 (DL/T860.3)一般要求;
4)IEC618504(DL/T860.4)系统和工程管理;
5)IEC618505(DL/T860.5)功能和装置模型的通信要求;
6)IEC618506(DL/T860.6)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结构语言;
7)IEC6185071(DL/T860.71)变电站和馈线设备的基本通信结构一一原理和模式;
IEC6185072(DL/T860.72)变电站和馈线没备的基本通信结构一一抽象通信服务接口(ACSI:Abstract Communication service interface);
IEC6185073(DL/T860.73)变电站和馈线设备的基本通信结构一一公共数据级别和属性;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研究的背景 1
1.2 IEC61850标准 1
第二章 变电站配置信息 3
2.1 配置信息文件的定义 3
2.2 智能变电站配置流程 5
2.3 SCD文件的管控 6
第三章 SCD文件的集成 7
3.1 SCD文件的集成工具 7
3.2 SCD文件的集成流程 7
3.2.1 检验ICD文件的正确性 7
3.2.2 新建空白工程 8
3.2.3 ICD文件管理 11
3.2.4创建变电站二次系统 12
第四章 SCD文件的配置流程 19
4.1 配置网络通信参数 19
4.1.1 通信参数配置 19
4.1.2 VLAN划分 21
4.2 基本参数配置 21
4.3 DataSet 编辑功能 24
结束语 25
致谢 26
参考文献 27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电力系统的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电力系统发展很快,尤其是电力二次设备,通信架构发展很快,紧跟时代潮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而且智能电网可以说是领先世界的。但是电力系统关系到千家万户,各行各业的发展,所以对它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年来,电力系统一直在完善提高,以保证电力传输的稳定性,高可靠性。
20世纪90年代世界范围的大规模停电事故也暴露出传统动力系统在调度和控制方面的不足。为此,国内外研究人员提出了下一代电力系统的发展前景。在中国,“数字电力系统”的概念是1999年由中国清华大学提出的;“SG186”项目是2005年由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实施的,同年,南方电网公司开展了“南方数字电网规划”的研究工作;2007年10月,华东电网正式启动智能电网可行性研究项目。在美国,美国电力研究院于2001年提出了“智能化”的概念,并于2003年将未来电网定义为智能电网,同年,美国能源部于6月发布了“Grid2003”的概念。在欧洲,1998年至2002年实施的第五个欧盟框架计划开启了“将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发电融入欧洲电网”的主题; 2005年,“智能电网欧洲技术论坛”正式成立,遵循智能电网(smartgrid)的概念,制定了相应的Startigic Research Agenda(SRA),致力于实现智能电网。发展智能电网可以解决很多的停电事故,而智能变电站技术也是避免事故的主要技术。
智能电网建设是根据中国的能源分配和负荷消耗特点,适应中国当前和未来的社会发展。适用于各种能源,特别是大型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它可以实现广泛的高效能源分配。中国智能电网建设已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智能变电站是电网建设中能量转换和控制的核心技术平台之一,其前景依然广阔。
智能电网是将先进的传感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分析与决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与能源与动力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现代电网。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核心环节之一,他们使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和环保的智能设备,他们利用全站数字信息,通信平台网络,信息共享标准化作为自动完成信息采集的基本要求,自动完成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支持智能调整,在线分析和决策等先进功能。
智能变电站是从数字化变电站发展而来的。经过多年的发展,科技进步。智能变电站已达到大规模推广的条件。智能变电站主要由设备层和系统层组成。传统变电站与智能变电站最大的区别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次设备智能化,设备维护状态化和辅助设备网络化。
1.2 IEC61850标准
为了解决由于各个厂家生产的智能设备的通信协议都不相同,使得各厂家智能设备能够相互操作。这就需要为实现不同智能设备之间的操作创造一个统一的途径。IEC61850标准是由国际电工委员会负责制定的,是基于通用网络通信平台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唯一国际标准。IEC61850的特点是:
1)面向对象建模;
2)抽象通信服务接口;
3)面向实时服务;
4)配置语言;
5)整个电力系统统一建模。
IEC61850系列标准包括10个部分:
1)IEC6l 8501(DL/T860.1)基本原则;
2)IEC618502(DL/T860.2)术语;
3)IEC618503 (DL/T860.3)一般要求;
4)IEC618504(DL/T860.4)系统和工程管理;
5)IEC618505(DL/T860.5)功能和装置模型的通信要求;
6)IEC618506(DL/T860.6)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结构语言;
7)IEC6185071(DL/T860.71)变电站和馈线设备的基本通信结构一一原理和模式;
IEC6185072(DL/T860.72)变电站和馈线没备的基本通信结构一一抽象通信服务接口(ACSI:Abstract Communication service interface);
IEC6185073(DL/T860.73)变电站和馈线设备的基本通信结构一一公共数据级别和属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zdh/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