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图书馆大楼电气部分设计(附件)【字数:12990】
摘 要本论文主要是针对某学校图书馆大楼电气部分的设计,论文的内容主要包括各个部分的设计依据,以及设计方法的选择及结论。按照任务书设计要求,本次设计均为强电设计。设计内容包括变配电系统设计、电气照明系统设计、防雷及接地系统设计。绪论部分包括建筑电气的发展概况、本次设计的具体要求及设计原则等。配电系统设计包括负荷等级划分及供电要求、负荷计算、导线选择、配电方式等。照明系统设计包括建筑物内各个房间的光源选择、灯具选择、照度及照明方式选择、照度计算,以及灯具的平面布置。防雷接地系统设计包括常用建筑物防雷措施、本建筑防雷设计结果。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 建筑电气概况 1
1.2 设计原则 1
1.3 设计内容 2
第二章 配电系统设计 3
2.1 负荷等级及供电要求 3
2.2 负荷计算 4
2.3配电设备选择 7
2.4供配电主接线 10
第三章 照明系统设计 11
3.1总则 11
3.2照明光源选择 11
3.3 照明灯具选择 11
3.4 照度计算和照明方式选择 12
3.5设计结果与示例 12
第四章 防雷接地系统设计 17
4.1建筑物防雷的必要性 17
4.2雷击概述 17
4.3建筑物防雷分类 18
4.4防雷接地系统设计 18
结束语 21
致 谢 22
参考文献 23
附录A 用电负荷计算书(例) 24
附录B 照度计算书(例) 26
附录C 房间参数表(部分) 27
附录D 利用系数查表参数 28
附录E 灯具选型表 30
附录F 照度计算表 32
附录G 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书 33
附录H 防雷平面图 34
附录I 照明平面图 35
第一章 绪论
1.1 建筑电气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概况
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是和建筑技术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步进行的。尤其是随着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比如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数字技术、显示技术、网络通信的发展,使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随着社会的进步,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促进我国与国外不断进行技术经济交流,许多国际上先进的技术,成熟的产品以及完备的设计经验纷纷涌入中国建筑电气领域,使建筑电气行业的发展达到了新的层次。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的配套设施的实用性、便捷性、安全性、保障性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建筑电气逐步向高品质、多功能方向发展,逐步贴合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生产的需求。
对建筑电气的设计是在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技术经济政策和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的前提下,符合各项正常使用要求同时满足保障人身、设备及建筑或场所安全、保证供电可靠、符合节约电能标准、满足经济、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等要求的设计行为。
1.2 设计原则
本次设计是对江西某高校图书馆大楼的电气部分设计。
工程概况:此工程占地面积为3086.5平方米, 地下一层,地上十三层,地上建筑面积为17838.2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6796平方米,建筑物高度为49.9米,属于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建筑的耐火等级地上为二级,地下为一级,结构类型框架。此工程的供电系统是从校园现有的10KV开关站直接引来一路10KV电源到本工程10/0.4KV变电所,此工程的固定电站设置在地下一层,备用电源选用两台柴油发电机组。
这次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对所需知识的储备情况,是否了解我国建筑电气行业有关方针政策,对设计所涉及的各类国家标准是否熟悉,是否具备一定的独立分析能力和能否妥善处理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尽力完成此次对该工程的各个电气部分的设计工作。这是一个学习积累的过程,能够为未来的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1.3 设计内容
本论文主要阐述了该高校图书馆大楼各系统电气设计的设计依据、设计方法以及最终的设计选择的结果等。
论文设计部分共包括三大章内容:
(1)第二章为低压配电系统设计,在这一部分中,主要说明一般建筑和场所负荷等级如何划分及相应等级建筑的供电要求。以及介绍负荷计算的方法和配电方式等内容的相关原则和选择依据等,使用需要系数法对照明系统进行了较为准确的负荷计算,确定了系统照明负荷的容量、计算电流,通过计算结果完成断路器和导线型号的选择。对于大楼整体的负荷计算采用的是负荷密度法。
(2)第三章为照明系统设计,主要详细说明了照明系统的设计方法,照度计算方法,灯具及光源的选型,以及最终的具体布置方式。设计对象主要包括各楼层的各阅览室、办公室、书架、密集书库、走廊和各功能性房间。不同类型的房间或场所对照明条件及照度的要求不同,在设计过程中依据相关标准规定分别进行计算与选型,最终输出为计算书,在房间型号类型众多时,统一输出为计算表。
(3)第四章为防雷接地系统,主要介绍了雷击的形成、分类及危害。介绍了各类建筑的防雷等级,说明各等级建筑防护接地系统的方式以及实施的具体要求等内容,并且结合该建筑本身的特点,参照防雷设计标准,设计出最终防雷接地方案。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类基于AutoCAD的电气设计软件出现、发展及各种功能的不断完善,使得电气设计的繁琐性大大降低,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减小了因重复而导致的低级错误发生的概率。在本次设计中,我使用的是天正电气软件,其集成的各类计算功能,如照度计算、负荷计算都是遵照现行的国家标准的,保证了设计内容的可靠性。
第二章 配电系统设计
2.1 负荷等级及供电要求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 建筑电气概况 1
1.2 设计原则 1
1.3 设计内容 2
第二章 配电系统设计 3
2.1 负荷等级及供电要求 3
2.2 负荷计算 4
2.3配电设备选择 7
2.4供配电主接线 10
第三章 照明系统设计 11
3.1总则 11
3.2照明光源选择 11
3.3 照明灯具选择 11
3.4 照度计算和照明方式选择 12
3.5设计结果与示例 12
第四章 防雷接地系统设计 17
4.1建筑物防雷的必要性 17
4.2雷击概述 17
4.3建筑物防雷分类 18
4.4防雷接地系统设计 18
结束语 21
致 谢 22
参考文献 23
附录A 用电负荷计算书(例) 24
附录B 照度计算书(例) 26
附录C 房间参数表(部分) 27
附录D 利用系数查表参数 28
附录E 灯具选型表 30
附录F 照度计算表 32
附录G 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书 33
附录H 防雷平面图 34
附录I 照明平面图 35
第一章 绪论
1.1 建筑电气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概况
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是和建筑技术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步进行的。尤其是随着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比如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数字技术、显示技术、网络通信的发展,使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随着社会的进步,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促进我国与国外不断进行技术经济交流,许多国际上先进的技术,成熟的产品以及完备的设计经验纷纷涌入中国建筑电气领域,使建筑电气行业的发展达到了新的层次。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的配套设施的实用性、便捷性、安全性、保障性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建筑电气逐步向高品质、多功能方向发展,逐步贴合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生产的需求。
对建筑电气的设计是在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技术经济政策和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的前提下,符合各项正常使用要求同时满足保障人身、设备及建筑或场所安全、保证供电可靠、符合节约电能标准、满足经济、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等要求的设计行为。
1.2 设计原则
本次设计是对江西某高校图书馆大楼的电气部分设计。
工程概况:此工程占地面积为3086.5平方米, 地下一层,地上十三层,地上建筑面积为17838.2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6796平方米,建筑物高度为49.9米,属于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建筑的耐火等级地上为二级,地下为一级,结构类型框架。此工程的供电系统是从校园现有的10KV开关站直接引来一路10KV电源到本工程10/0.4KV变电所,此工程的固定电站设置在地下一层,备用电源选用两台柴油发电机组。
这次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对所需知识的储备情况,是否了解我国建筑电气行业有关方针政策,对设计所涉及的各类国家标准是否熟悉,是否具备一定的独立分析能力和能否妥善处理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尽力完成此次对该工程的各个电气部分的设计工作。这是一个学习积累的过程,能够为未来的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1.3 设计内容
本论文主要阐述了该高校图书馆大楼各系统电气设计的设计依据、设计方法以及最终的设计选择的结果等。
论文设计部分共包括三大章内容:
(1)第二章为低压配电系统设计,在这一部分中,主要说明一般建筑和场所负荷等级如何划分及相应等级建筑的供电要求。以及介绍负荷计算的方法和配电方式等内容的相关原则和选择依据等,使用需要系数法对照明系统进行了较为准确的负荷计算,确定了系统照明负荷的容量、计算电流,通过计算结果完成断路器和导线型号的选择。对于大楼整体的负荷计算采用的是负荷密度法。
(2)第三章为照明系统设计,主要详细说明了照明系统的设计方法,照度计算方法,灯具及光源的选型,以及最终的具体布置方式。设计对象主要包括各楼层的各阅览室、办公室、书架、密集书库、走廊和各功能性房间。不同类型的房间或场所对照明条件及照度的要求不同,在设计过程中依据相关标准规定分别进行计算与选型,最终输出为计算书,在房间型号类型众多时,统一输出为计算表。
(3)第四章为防雷接地系统,主要介绍了雷击的形成、分类及危害。介绍了各类建筑的防雷等级,说明各等级建筑防护接地系统的方式以及实施的具体要求等内容,并且结合该建筑本身的特点,参照防雷设计标准,设计出最终防雷接地方案。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类基于AutoCAD的电气设计软件出现、发展及各种功能的不断完善,使得电气设计的繁琐性大大降低,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减小了因重复而导致的低级错误发生的概率。在本次设计中,我使用的是天正电气软件,其集成的各类计算功能,如照度计算、负荷计算都是遵照现行的国家标准的,保证了设计内容的可靠性。
第二章 配电系统设计
2.1 负荷等级及供电要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zdh/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