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c51单片机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本课题主要围绕以89C51单片机为智能温度控制系统进行设计,着重设计并研制系统相关硬件电路,编写系统控制程序,并进行软硬件联合调试;具体研究工作如下首先对课题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分析讨论了温度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单片机技术发展及应用和智能温控器的发展趋势。对两种系统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后,给出了本课题系统设计方案;对相关元器件进行了选型和原理分析;采用仿真软件Protues对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了相关仿真结果,验证了系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正确性。然后,在Protel 99 SE中对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进行了设计,对系统单片机89C51最小系统、基于DS18B20的温度采集电路、蜂鸣器报警电路、数码显示电路、继电器电路、键盘输入电路等硬件电路模块进行了设计,绘制了系统总的原理图和PCB图,对系统硬件电路进行了制板并购买了相关电子元器件,研制了系统硬件电路板。设计了系统软件,给出了主程序、读温度子程序、按键扫描子程序等程序流程图,采用单片机编程软件Keil C对系统相关程序进行了编写和编译。最后,对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进行了软硬件联合调试,并对调试结果进行了分析,调试分析结果表明课题设计是切实可行和正确的,实现了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的各项功能。关键词 单片机,DS18B20,温度控制系统,硬件设计,软件设计,联合调试
目 录
1 绪论 1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 温度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1
1.3 单片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
1.4 智能温控器发展的新趋势 3
1.5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工作安排 3
2 智能温控系统方案设计 4
2.1 方案选择 4
2.2 系统设计方案 4
2.3 系统器件选型和模块原理分析 5
3 系统仿真分析 15
3.1 仿真软件介绍 15
3.2 仿真运行 17
3.3系统仿真分析 18
4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20
4.1系统所用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21
4.2 温度采集电路 22
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 报警电路 23
4.4 数码显示电路 23
4.5 继电器电路 24
4.6 键盘输入电路 25
4.7 总电路 25
4.8 系统硬件电路制板 26
5 系统软件模块的设计 26
5.1 主程序 26
5.2 读温度值模块 28
5.3 按键扫描处理子程序 31
6 系统软硬件联合调试 33
6.1 电路板焊接 34
6.2 联合调试 35
总结与展望 40
致 谢 41
参考文献 42
附录:系统软件程序 44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温度是工业生产中一个很有用的参数,它也与人们身边的很多事情都有关系。就比如食物问题,有时候为了保证饭菜的新鲜度,就需要把饭菜放到温度低的冰箱里冷藏,或者说想要把饭菜加热,这就要把饭菜放置在温度较高的微波炉里,这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以小见大,就可以看出温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因此,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温度测控技术越来越被看重,几乎囊括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此外,温度的测量范围变的更大,测量的准确性程度变的更高,而且越来越注重温度的测量和控制;比如,控制钢材制造时的温度,控制育雏期养鸡舍的温度,控制植物生长时的温度,以及控制日常室内温度,特别是实验室做特定实验时的温度。总之,温度测控技术值得去研究,它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并且具有广泛的前景和实际意义。
1.2 温度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近一段时间以来,温度控制技术看起来似乎已经发展的很好,但这其实仅限于理论方面,一旦涉及到实际的测量和控制,在很多方面还是不行的,比如说在快速采样温度上,正确传输数据上以及精确控制温度场上等等[1]。回顾温度控制系统的发展历史,我国在这个方面还是比较落后的,要知道国外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温控技术,80年代就已经小有成就了,而我国的起步就较晚了。因此,在近一段时间内,国内温度控制仪器,在性能上,主要还是在控制算法上,与国外的仪器还是拉开了一定的差距,具体点来说,在温度控制精度这方面,控制器的具体性能相对较低,适应性也差[2]。其实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有很多,要知道有时候不在意的因素往往也会对结果造成极大的影响,就比如说对象不一样时,控制精度也会因为控制算法的缺陷而出现波动的情况[3]。
1.3 单片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3.1 单片机技术的发展
(1)探索阶段
这个时期,单片机的类型还不多,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48系列单片机,它是由Intel联合多个公司出品的,比如说,Motorola?、Zilog等等,可以说供应链管理的时代开始来临了,人们也是从这个阶段使用起单机片这个词[4]。
(2)快速发展阶段
虽说48系列单片机在工控领域的探索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但是研究是永无止境的,还是要对单片机进行更一步的完善,为此,之前所说的Intel公司,它们又推出了51系列单片机。
它的典型结构如下:健全的总线结构,包含并行总线和串行总线,健全的指令系统,以及健全的经典体系结构[5]。
优化升级阶段
此时,8位的单片机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在对8位单片机进行完善的同时,人们又开始尝试启动16位单片机了。大家现在习惯把单片机说成微控制器,一开始其实就是从这个阶段开始的。此外,在过去的这些年里,51系列单片机由于控制性能的优异,已经被广泛作为内核投入使用了。
全面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用毛主席的话说,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各个位的单片机都开始出现了,不仅有8位的,16位的,甚至还有32位的,并且为了迎合市场,单片机还出现了通用型、专用型系列,能力强大。
1.3.2 单片机技术的应用
单片机,作为一种高科技芯片,在控制系统中被广泛应用,正向着小型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它具有体积小、功能强、价格便宜、使用灵活等特点[6]。将较通常的集成电路,单片机抗干扰能力较强,适应环境温度良好,即使在工业环境中也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进行工作,更别提应用于各种仪器中,它会使仪器智能化,测量速度变快,精度变高[7]。
主要范畴:
在智能仪器仪表上的应用;
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
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在医用领域中的应用;
在电器上模块化的应用。
目 录
1 绪论 1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 温度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1
1.3 单片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
1.4 智能温控器发展的新趋势 3
1.5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工作安排 3
2 智能温控系统方案设计 4
2.1 方案选择 4
2.2 系统设计方案 4
2.3 系统器件选型和模块原理分析 5
3 系统仿真分析 15
3.1 仿真软件介绍 15
3.2 仿真运行 17
3.3系统仿真分析 18
4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20
4.1系统所用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21
4.2 温度采集电路 22
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 报警电路 23
4.4 数码显示电路 23
4.5 继电器电路 24
4.6 键盘输入电路 25
4.7 总电路 25
4.8 系统硬件电路制板 26
5 系统软件模块的设计 26
5.1 主程序 26
5.2 读温度值模块 28
5.3 按键扫描处理子程序 31
6 系统软硬件联合调试 33
6.1 电路板焊接 34
6.2 联合调试 35
总结与展望 40
致 谢 41
参考文献 42
附录:系统软件程序 44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温度是工业生产中一个很有用的参数,它也与人们身边的很多事情都有关系。就比如食物问题,有时候为了保证饭菜的新鲜度,就需要把饭菜放到温度低的冰箱里冷藏,或者说想要把饭菜加热,这就要把饭菜放置在温度较高的微波炉里,这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以小见大,就可以看出温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因此,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温度测控技术越来越被看重,几乎囊括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此外,温度的测量范围变的更大,测量的准确性程度变的更高,而且越来越注重温度的测量和控制;比如,控制钢材制造时的温度,控制育雏期养鸡舍的温度,控制植物生长时的温度,以及控制日常室内温度,特别是实验室做特定实验时的温度。总之,温度测控技术值得去研究,它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并且具有广泛的前景和实际意义。
1.2 温度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近一段时间以来,温度控制技术看起来似乎已经发展的很好,但这其实仅限于理论方面,一旦涉及到实际的测量和控制,在很多方面还是不行的,比如说在快速采样温度上,正确传输数据上以及精确控制温度场上等等[1]。回顾温度控制系统的发展历史,我国在这个方面还是比较落后的,要知道国外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温控技术,80年代就已经小有成就了,而我国的起步就较晚了。因此,在近一段时间内,国内温度控制仪器,在性能上,主要还是在控制算法上,与国外的仪器还是拉开了一定的差距,具体点来说,在温度控制精度这方面,控制器的具体性能相对较低,适应性也差[2]。其实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有很多,要知道有时候不在意的因素往往也会对结果造成极大的影响,就比如说对象不一样时,控制精度也会因为控制算法的缺陷而出现波动的情况[3]。
1.3 单片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3.1 单片机技术的发展
(1)探索阶段
这个时期,单片机的类型还不多,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48系列单片机,它是由Intel联合多个公司出品的,比如说,Motorola?、Zilog等等,可以说供应链管理的时代开始来临了,人们也是从这个阶段使用起单机片这个词[4]。
(2)快速发展阶段
虽说48系列单片机在工控领域的探索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但是研究是永无止境的,还是要对单片机进行更一步的完善,为此,之前所说的Intel公司,它们又推出了51系列单片机。
它的典型结构如下:健全的总线结构,包含并行总线和串行总线,健全的指令系统,以及健全的经典体系结构[5]。
优化升级阶段
此时,8位的单片机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在对8位单片机进行完善的同时,人们又开始尝试启动16位单片机了。大家现在习惯把单片机说成微控制器,一开始其实就是从这个阶段开始的。此外,在过去的这些年里,51系列单片机由于控制性能的优异,已经被广泛作为内核投入使用了。
全面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用毛主席的话说,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各个位的单片机都开始出现了,不仅有8位的,16位的,甚至还有32位的,并且为了迎合市场,单片机还出现了通用型、专用型系列,能力强大。
1.3.2 单片机技术的应用
单片机,作为一种高科技芯片,在控制系统中被广泛应用,正向着小型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它具有体积小、功能强、价格便宜、使用灵活等特点[6]。将较通常的集成电路,单片机抗干扰能力较强,适应环境温度良好,即使在工业环境中也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进行工作,更别提应用于各种仪器中,它会使仪器智能化,测量速度变快,精度变高[7]。
主要范畴:
在智能仪器仪表上的应用;
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
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在医用领域中的应用;
在电器上模块化的应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zdh/2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