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ersim的p2p通信仿真系统设计(附件)【字数:16091】
摘 要摘 要当今,我们处在一个网络信息爆炸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P2P(Peer-to-Peer)技术也不断地引发越来越多业内人士关注与研究,基于P2P网络技术的应用也迅速发展起来,在互联网用户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它以其特有的自组织性、扩散性,成为互联网不可缺少的部分。起初,以BT、Emule等P2P下载软件,在原有的网络下载技术的上有了很大创新与改进。Internet产生的一个主动力是资源共享,而P2P的应用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这也成为P2P迅猛发展的一个很大的原因。P2P技术改变了整个因特网模式的思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与思考。其在对等计算、协同工作、搜索引擎、文件共享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本文致力研究基于OverSim的P2P通信仿真系统的设计。Oversim是一种基于离散仿真系统仿真框架OMNET++的开源覆盖网络。这个框架克服了现有P2P模拟器的一些缺陷,它被认为是最有力的工具之一的研究。在所有可用的工具中我们选择OverSim是因为它的灵活性:其模块化设计和通用的API的使用促进了与新协议的扩展。此外,其灵活的底层网络计划在应用程序开发中非常有用。本文设计的系统用BitTorrent协议模拟在P2P系统中常见的文件分享功能,采用P2P典型的结构化模型。用户peer若要请求下载文件,首先到Tracker服务器查找到该文件的种子文件,Traker回复Peer的下载请求,回应相应的下载信息。本文开始给出了关于P2P的一些基础性描述,紧接着介绍了仿真平台的相关技术,最后对系统进行整体设计与仿真。关键词P2P;OverSim;仿真平台;文件分享;算法验证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和目的 1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
1.2.3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2
1.3本文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3
第二章 P2P仿真系统的相关介绍 5
2.1 P2P的概念 5
2.2 P2P操作 5
2.3 P2P网络结构 5
2.3.1集中式P2P网络 6
2.3.2完全分布式非结构化P2P网络 7
2.3.3完全分布式结构化P2P网络结构 8
2.3.4混合式P2P网络 9 style="display:inline-block;width:630px;height:85px" data-ad-client="ca-pub-6529562764548102" data-ad-slot="6284556726">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和目的 1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
1.2.3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2
1.3本文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3
第二章 P2P仿真系统的相关介绍 5
2.1 P2P的概念 5
2.2 P2P操作 5
2.3 P2P网络结构 5
2.3.1集中式P2P网络 6
2.3.2完全分布式非结构化P2P网络 7
2.3.3完全分布式结构化P2P网络结构 8
2.3.4混合式P2P网络 9 style="display:inline-block;width:630px;height:85px" data-ad-client="ca-pub-6529562764548102" data-ad-slot="6284556726">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5 结构化P2P网络 10
2.5.1.结构化P2P网络。 10
2.5.2.基于P2P网络的超节点。 11
第三章 oversim仿真平台的介绍 13
3.1 Oversim仿真平台 13
3.1.1 OMNet++简介 13
3.1.2 INET简介 13
3.1.3 Oversim简介 13
3.2 OMNET++ 13
3.3 Inet 15
3.4 oversim 16
3.5、oversim的结构 17
3.5.1 underlay 17
3.5.2、Overlay 17
3.5.3、Applications 18
3.6、Oversim 有如下几个特点: 18
第四章 BT相关技术 19
4.1 BT协议介绍 19
4.2 BT协议基本术语 19
4.3 Bt文件下载包括以下几个实体 20
4.4 BT的工作模式 21
第五章 系统设计与仿真的实现 23
5.1 P2P系统的主要需求分析 23
5.1.1 主要需求 23
5.1.2系统的设计目标 23
5.2系统的总体仿真设计 23
5.2.1系统的网络结构 24
5.2.2系统的模块结构 24
5.2.3 系统的总体工作流程 27
5.3 系统主要部分的详细设计 28
5.3.1 消息定义 28
5.3.2各模块的流程详细设计 29
5.4 P2P 仿真系统实现 33
5.4.1 NED 定义 33
5.4.2 节点模块定义 34
5.4.3 Tracker 应用层模块定义 34
5.4.4重要的功能函数的说明 35
5.4.5 系统运行结果 36
结束语 38
致谢词 39
参考文献 40
附录 42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和目的
基于P2P网络技术的应用近年来迅速发展,成为互联网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传统的C/S(Client/Server)模式中,因特网依赖于中心服务器,主机和客户端之间资源的分享必须依靠服务器来进行,中央服务器对主机提供的共享文件进行管理和维护,同时对客户端发出的请求进行回应、处理,垄断了整个资源共享环境。然而,当今通信信息技术伴随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网络规模不断地扩张,节点数量不断地增加,人们对共享文件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中央服务器承载着很大的负载,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了解决该问题,P2P技术应运而生。对于一个P2P网络来说,主机和客户端具有相同的功能,既能向别的主机索取服务,又能提供服务给其它请求服务的客户端。这样一来,服务器和客户也就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区别。正因为这样,P2P技术能解决网络扩展所带来的一些服务器的问题。将深入研究P2P的相关技术,设计并且实现一个P2P仿真平台。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P2P技术的发展
1999年,Internet上有一款人们争相转告的“杀手程序”——Napster,在最高峰的时期,Napster有8000万注册用户。这也成为P2P开始进入人们生活的一个标志。如今的P2P软件比比皆是,应用P2P的BitTorrent软件的成功也将P2P应用推向高峰。BitTorrent原先指的是一个多点下载的P2P软件,其有多个发送源,下载时,同时也在上传。可以说,BitTorrent是当今P2P最成功的一个应用。除此之外,P2P网络所特有的可扩展性、顽健性、非中心化、隐私保护以及负载均衡等特点引发了很多研究人员的注视。
1.2.2 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为止,P2P在国外的研究较超前,其中比较知名的就有麻省理工学院的IRIS计划、斯坦福大学的P2P研究以及SUN公司的JXTA平台。
(1)IRIS计划。
因特网的安全一直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为了解决它,一个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5所大学和组织机构共同合作的安全的分布式网络应运而生。此项计划名为nfrastructure for Resilient Internet Systems(简称IRIS)。它的核心技术为DHTs(Distributed Hash Table),在此技术基础上,研究者结合P2P网络来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建立了一个安全的分布式数据存储系统。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zdh/1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