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包创新平台的运行策略与比较分析(附件)【字数:10152】

摘 要摘 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企业对创新需求的日益强烈,使众包创新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国内外众多众包平台良莠不齐、各有千秋,什么样的众包平台才是好的,一个良好的众包创新平台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而前人对众包创新平台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某个瓶颈问题上,例如欺诈问题、激励问题以及匹配问题等,对众包创新平台运行策略进行系统综合研究的工作较少。本文结合前人对众包创新的研究,对众包创新平台的含义及本文的研究方向和内容进行界定。并基于实现众包的三大过程,从吸引客户到解决问题,最终实现盈利这三个维度对第三方平台和自建平台两大类众包创新平台的运行策略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提出较为优化的众包创新平台的运行策略。关键词众包创新平台;维度;比较分析;运行策略
目录
0引言 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
(二)相关文献综述 1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3
1众包创新模式的相关研究 4
1.1众包创新的兴起 4
1.2众包创新的内涵 5
1.3众包创新平台的类型 6
1.3.1第三方众包创新平台 6
1.3.2自建众包创新平台 7
2众包创新平台的运行策略与比较分析 8
2.1 众包创新平台的运行策略 8
2.2 比较分析 10
2.2.1第三方众包创新平台 10
2.2.2自建众包创新平台 13
2.2.3归纳总结 15
3提升众包创新平台运行绩效的对策 16
3.1 第三方众包创新平台的提升策略 17
3.2 自建众包创新平台的提升策略 18
结论 20
致谢 21
参考文献 22
众包创新平台的运行策略与比较分析
0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为众包模式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知识的数字化,使知识得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并通过最短的途径与互联网上的需求信息相结合,而且不同地理位置的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形成了领域间的群落,这就成为了实现众包创新的重要内在力量。web2.0和UGT(用户产生内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使创新摆脱了时空和群体的限制,使众包模式得到广泛关注和认同。
当前互联网用户自身也正经历从“数字移民”到“数字原生代” [1]的转变。他们更加擅长运用数字工具和互联网,而在空前重视专业与学位的社会中,他们的技能大多都是用来生存的工具,缺乏主动性,更没有工作乐趣与激情,工作满意度每况日下。而一个良好的众包平台不仅能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工作供其自由选择,还能提供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的社区。事实证明一大群半专业人士共同创造的价值比起专业人士来可能大得多。
随着产品中技术多样性增强、系统复杂性变大以及现代科学和技术融合的日趋紧密[2],企业开始意识到封闭式创新的局限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一方面利用其提升内部运营效率,另一方面借助其实现资源整合、数据共享、客户互动等。尽管如此,企业仍会发现资源和能力的挖掘和占有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再加之外包和战略联盟等模式的性价比往往差强人意,众包创新这一模式为企业提供了新思路并取得良好效果,如Linux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开发和Threadless的T恤设计等等。
而且在政府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众包创新模式也是激发民族创新力、利用闲散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
(二)相关文献综述
刘文华[3]在“众包的经济学解析”中论述了众包的产生背景、动力机制及运行机制,提出了众包在中国的市场及阻碍。Boudreau等[4]对参与众包的人数对众包结果的双面影响以及任务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进行了研究,认为应该对参与信息的披露时机进行有策略的选择,从而降低参与人数对众包结果的负向影响。同时发包方应对不同的任务制定不同的接包方人数。Frey等[5]认为,通过营造愉快的社区环境能使众包创新平台获利。张媛[6]引入了整合的技术接受模型(UTAUT)来探讨大众参与众包行为的影响因素,表明在预期收益、努力期望、信任中对大众参与众包的意愿起显著影响的是预期收益和信任,对大众参与众包的行为起显著影响的是预期收益、努力期望以及信任三方面因素。
为了解决诚信问题,肖江辉[7]将动态信息管理引入众包中,提出了一个基于测试人员历史表现概率统计的可信度计算模型;陈霞[8]等人,基于作弊用户行为特征的分析采用逻辑回归模型对众包用户建模,进而实现作弊用户自动识别。
为了解决接发包双方的匹配问题,吴俊[9]等人通过对国内外典型众包网站的任务分类和交易方式进行梳理,建立了众包任务类别与交易方式匹配分析框架。孙茜[10]等人对平台环境和动机的内在关联以及其对接包方中标率的影响关系首次做了尝试性研究,认为平台的信任环境、新颖性和接包方之间的沟通交流学习行为对接包方的认可动机和归属动机有正面影响,能够提高接包方中标率。孟韬[11]等人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确定了影响接包方参与众包行为的四大因素:预期收益、努力期望、信任和促进条件。
为了解决激励机制设计的问题,Fu[12]等讨论了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发包方应该如何对激励模式进行科学地设计以获得所需的创新。Horton[13]等基于成本曲线、劳动力供给模型和支付函数,得到了估算接包方愿意参与到众包活动中来的最低酬劳的算法;张鹏、鲁若愚[14]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对众包式创新模式的激励机制进行分析后发现, 线性的奖励机制有助于提高众包创新的运行效率
此外,孙岩[15]在“猪八戒网如何成为众创平台”上通过对猪八戒网的分析,说明了猪八戒不仅一个交易平台,同时还是一个孵化器。张之杰[16]在“以维基百科为例试论百度百科进阶之道”中对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把二者进行比较,提出了百度百科的改进方向。徐洁云[17]在“小米进化论”中论述了小米商业模式的两大核心和小米的“超级众包”模式。刘志迎[18]在“众创的概念模型及其理论解析”中对大众创新进行了论述并对Innocentive和AppStore进行了分析。冯文静[19]在“猪八戒:佣金有毒”中对猪八戒网取消佣金之后的盈利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归纳出了猪八戒网的服务体系。叶伟巍[20]等人在借鉴Google 的MapReduce( 映射和化简) 技术框架、以及美国Amazon 公司的网络众包平台TurKit 案例经验的基础提出了上网络众包开放式创新体系的四阶段实现途径。
对于众包创新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一些特定问题的研究上,例如参与众包的动机、诚信、匹配及奖励机制等问题上,缺乏较为系统的对众包创新平台运行策略方面的研究。在对众包平台的实例分析上大多集中于对众包平台进行正面赞扬,对众包平台的设计及运行策略提出具体改进方案的研究较少,且大多是对于某一个平台的分析,对多个平台的综合分析较为缺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gysj/14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