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竞争下的供应链契约协调研究

在全球化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下,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独自生存,唯有联合行业中的其他企业,建立一条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行业供应链。当前社会,各供应商、各零售商内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竞争,各企业都试图使自身利润最大化;而对于其客户而言,更多的是关心其信用状况,其是否能够及时、保质、高效的提供客户所需要的产品或者服务。本文正是基于以上背景,针对供应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二层供应链,引入信用因素,分析其对企业自身以及供应链整体的影响情况,并进一步分析此时供应链整体的协调问题。本文共分六章,在介绍了相关背景以及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首先构建了供应商信用竞争以及零售商信用竞争下,供应商和零售商采取统一决策、分散决策以及同谋决策方式下的数学模型;其次,对供应商信用竞争以及零售商信用竞争下采取的三种决策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并对采用分散决策模型和同谋决策模型的供应链设计供应链契约用以协调;最后对相关结论进行了数值分析,并对本文进行了研究展望。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4
1.3.1研究内容 4
1.3.2研究方法 5
第2章 理论基础 7
2.1供应链管理 7
2.2供应链契约 8
2.3供应链信用 9
第3章 信用竞争下的供应链模型构建 11
3.1研究对象与假设 11
3.2供应商信用竞争下的供应链模型构建 11
3.3零售商信用竞争下的供应链模型构建 17
第4章 信用竞争下的供应链模型比较与协调 23
4.1供应链模型比较 23
4.1.1供应商信用竞争下的供应链模型比较 23
4.1.2零售商信用竞争下的供应链模型比较 24
4.2供应链契约协调 26
4.2.1供应商信用竞争下的供应链契约协调 26
4.2.2零售商信用竞争下的供应链契约协调 3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第5章 数值分析 35
5.1参数选择 35
5.2数值分析 35
5.3对策建议 45
第6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47
6.1主要研究结论 47
6.2研究展望 47
参考文献 49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个性化需求的增加,企业面对的竞争环境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只有进行合作才能获得生存空间,才能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因此供应链的出现就成为了必然。同时企业内部的供应链管理逐渐延伸发展到全行业的产业链管理,基于这种大环境下,一些学者认为21世纪市场竞争将会变为供应链间的竞争。
供应链是由许多不同的节点企业所组成,当各节点企业都试图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就会使供应链整体的利益最大化受到影响,而供应链契约正是一种减少这种影响的激励机制。
现实生活中,零售商面对各个供应商,消费者面对各个零售商的时候,都会根据其一些外在特性来决定其目标供应商或者零售商。这种特性主要表现为供应商或者零售商面对自己用户时所呈现的信用情况,也即其能否及时、高效、保质的提供用户所需的产品或者服务。而能否及时、高效、保质的提供用户所需的产品或者服务对于供应商或者零售商而言是至关重要,这对企业当前的声誉以及未来的市场表现影响巨大。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来研究信用因素对供应链竞争以及协调的影响状况。
1.1.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文在梳理了前人关于供应链竞争以及供应链协调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围绕信用因素这一中心,其中信用因素包括供应商信用以及零售商信用,分析研究了信用因素对节点企业自身以及其竞争对手、供应链整体的影响情况,丰富了当前关于供应链竞争以及供应链协调的研究。文章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并结合数值分析的方法,较好的分析了信用因素对于供应链竞争的影响状况,同时通过设计数量折扣契约以及收益共享契约来协调供应链,使各节点企业均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2)现实意义
当今社会,及时、高效、保质的提供用户所需的产品或者服务这些企业信用情况的表现对于企业的运作以及市场表现而言至关重要,故本文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数值分析,所得的研究结果对于供应商或者零售商等生产或者销售企业制定相关生产销售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前国内外关于信用因素对供应链竞争与协调的影响相关研究比较少,主要集中于对供应链竞争以及供应链协调方面的研究。
(1)供应链竞争
国外,Shavandi[1]等人研究了制造商和其竞争对手的平行进口问题,其采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提出了给制造商和未经授权的经销商的影响价格、市场份额和利润的定价策略;Gupta[2]等人研究了供应中断和竞争因素下的随机采购问题,其构建了两个供应商向两个相互竞争的制造商提供生产和销售可替代的产品供应链模型,发现供应中断和采购时间共同影响企业的购买决策;Zhang[3]等人研究了市场竞争和经济激励对企业之间合作与竞争的影响,通过寡头垄断竞争、合作竞争等价格竞争以及谈判协作的研究分析,发现通过效率效应和协同效应能够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Nakajima[4]等人以日本渔业产品市场为例研究了结构性变化和不完全竞争对供应链的影响,发现市场力量和不对称价格传导密切相关;Nagurney[5]等人研究了基于时间敏感的供应链网络竞争,建立了在时间敏感市场下消费者响应与各企业的产品相关联的平均送货时间的供应链竞争模型,推导出变分不等式形成的平衡条件,并提供说明性的实例;Afzalabadi[6]等人研究了供应链竞争环境下的定价与交货时间的问题,采用纳什均衡来分析制造商决定其定价和交货时间的同业竞争情况; Zamarrip[7]等人研究了不确定竞争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问题,提出了考虑两阶段随机计划公式的模型;Kermani[8]等人利用帝国主义竞争算法研究了在单级供应链横向竞争中供应商决策的问题,分析了供应商选择的价格、质量和交货期等性能。
国内,马利军[9]等研究了由一个供应商和多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下零售商销售努力竞争下的供应链协调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在销售努力会影响到其他零售商需求时,销售努力存在纳什均衡解,且当纳什均衡解不唯一时,这些解构成了一个子格;朱玉炜[10]等研究了消费者时间敏感对双渠道供应链竞争的影响状况,根据考虑时间敏感系数确定和不确定构建基于消费者时间敏感系数的供应链定价及需求模型,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定价和需求竞争策略;梁佑山[11]等研究了由一个供应商和两个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中企业社会责任对双渠道供应链竞争的影响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发现企业社会责任认可度高的企业,其产品市场价格以及利润值均增加;陈兆波[12]等研究了资源优化配置下的供应链竞争状况,在构建了由多条结构异质的供应链竞争模型基础之上,分析了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方式,并构建了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均衡模型。
(2)供应链协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xxaq/77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