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医保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含代码)
农村医保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含代码)[20191230102801]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摘要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外文摘要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农村医保管理,信息化,B/S模式
目 录
1 引言 1
2 可行性分析 1
2.1 开发背景 1
2.2 开发意义 1
2.3 开发目标 2
2.4 可行性分析 2
3 需求分析 3
3.1 设计分析 3
3.2 功能分析 4
4 概要设计 5
4.1 整体功能模块设计 5
4.2 角色设计 6
4.3 功能子模块设计 7
5 详细设计 11
5.1 开发工具及语言 12
5.2 数据库设计 12
5.3 功能模块组成 20
5.4 功能模块设计 21
5.5 其他问题及解决方法 34
6 系统测试 36
6.1 测试原则 36
6.2 功能测试 36
总 结 40
致 谢 41
参 考 文 献 42
1 引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的一项重要政策。这项政策有效的减缓了农民看病昂贵、看病困难的问题,减轻了农民看病的经济负担,提升了江阴市的整体医疗保障水平和生活质量。为了进一步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建设,江阴市农村医保的管理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江阴市农村医保管理系统,对于江阴市农医保管理系统的实施,可以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成为更受欢迎,更有利于农民政策。
2 可行性分析
2.1 开发背景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农村居民自愿参与,按个人缴费、集体扶持、政府补助的方式进行筹集资金,实行门诊报销与住院统筹相结合的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制度[1] 。
江阴市在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在减轻农民的医疗负担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建设和谐幸福江阴做出了重大贡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已经成为江阴市社会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统计2013年人均筹资580元,参保农民近600000人,参保率高达100%,共筹集基金近3.5亿元,全市共有1559274人次得到结报补偿,受益面达100%,其中住院结报补偿96189人次,住院总费用达63376.5万元,人均住院6588.8元;门诊结报1463085人次,结报总金额3767.7万元。合计人均结报2193.5元。由此可以看该制度运行情况良好,已为更多农民所接受,但在广泛的被农民群众接受的情况下,该制度由于覆盖地区变广,参与的农民人数增多,管理环节涉及医保相关部门、医疗机构及农民个人等各个方面,监督管理方面要求的增高,工作量变得更为庞大,因此必须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以解决传统人工管理方式的不足,建立起适合我市的农村医保管理系统,为农民和各级医保相关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全面的信息。
2.2 开发意义
在江阴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江阴市农村医保管理系统的建设,简化了业务流程,提高了管理水平。只有以方便参保农民为宗旨,才能提高服务质量。
通过江阴市农村医保管理系统的建设,我们可以实现:
a)利用农村医保管理系统,提高新型农村医疗制度的管理水平,促进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使这一政策可以长久进行;
b)确保农民参保信息的准确、及时与安全;
c)参与医保工作的机构管理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便于对医保工作单位的管理和监督;
d)便于农民报销,使报销工作不再繁琐、漫长,提升参保人员满意度。
2.3 开发目标
江阴市农村医保管理系统的开发目标为:方便医保部门工作人员管理参保人员信息;方便医保部门超级管理员对医保部门相关信息(如工作人员信息、参与医保的医疗机构与药品信息、地区信息、政策参数信息、基金信息等信息)进行管理;方便参保人员通过网络对自己的帐户与资料进行管理、对医保部门相关资料进行查看。
2.4 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即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确定系统的开发是否可行,对系统的开发从技术、经济、运行等三个方面来研究,以避免投资的失误,以此来保证新系统的成功开发。可行性研究的目标就是以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能否可以被解决[2]。
2.4.1 技术上的可行性
根据江阴市农村医保管理系统的目标来看技术上的可行性主要从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二个方面进行考虑与分析。
在软件环境上,本系统选择了如今流行的B/S模式进行开发,系统使用Visual Studio 2010软件进行开发,使用SQL Server 2008进行数据库开发。这两个开发工具是最常用的二个软件,无论在哪方面都是可靠的。因此软件环境为可行的。
在硬件环境上,如今家用或商用的计算机都可以满足系统的开发需要。当然,更高的硬件配置,该系统的开发与操作一定会越来越流畅。因此在硬件环境方面,系统是可行的。
因此,该系统开发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2.4.2 经济上的可行性
由于本系统是为江阴市农村医保部门使用的管理系统,面向农村居民使用,而根据2013年新型农村医疗制度的运行汇总情况来看,各个乡镇参保人数较多,因此医保管的工作量非常庞大,以传统管理方式,所投入的人力、物力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本次开发的系统,只要在装有相应的软件运行环境的电脑上就可以使用,当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后,会大大减少人力、物力,为以后的工作带来比管理系统开发成本更大的效益。所以,本系统从经济上是可行的。
2.4.3 系统运行可行性分析
本系统采用目前流行的B/S模式进行开发,系统功能完整、界面简洁、操作简单、成本低、方便使用。对医保部门原来管理工作不会产生任何的不好影响,相反会提高工作效率,为医保部门减少人力和物力。因此,系统在运行方面是可行的。
而本系统功能完整,界面精简、减少人力和物力、操作简单、成本低、方便使用,因此在运行方面是可行的。
3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主要是对收集到的相关需求资料进行分析和,以确保参与项目开发的相关人员都了解其含义,并找到其中不可行的地方,形成完整的分析模型。需求分析的目的在于开发出更高质量的、更详细的需求[3]。
3.1 设计分析
本次系统设计通过阅读档案资料和亲身体验进行调查,对江阴市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运行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
江阴市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基金管理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政府补贴基金与个人缴纳基金。2014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660元(市级财政补贴人均260元/人·年、镇级财政补贴250元/人·年、个人缴纳150元/人·年);其中学生按120元/人·年的标准缴纳(政府补贴款,全额由市财政承担);贫困人口(指通过民政局核定过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个人自负部分免缴,保险费由市、镇(街道、办事处)两级财政部门各自承担一半。保险费以年度为单位征缴,原则上为一次缴清。
江阴市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报销结算分为两种,分别是门诊报销和住院报销。门诊报销标准如下: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摘要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外文摘要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农村医保管理,信息化,B/S模式
目 录
1 引言 1
2 可行性分析 1
2.1 开发背景 1
2.2 开发意义 1
2.3 开发目标 2
2.4 可行性分析 2
3 需求分析 3
3.1 设计分析 3
3.2 功能分析 4
4 概要设计 5
4.1 整体功能模块设计 5
4.2 角色设计 6
4.3 功能子模块设计 7
5 详细设计 11
5.1 开发工具及语言 12
5.2 数据库设计 12
5.3 功能模块组成 20
5.4 功能模块设计 21
5.5 其他问题及解决方法 34
6 系统测试 36
6.1 测试原则 36
6.2 功能测试 36
总 结 40
致 谢 41
参 考 文 献 42
1 引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的一项重要政策。这项政策有效的减缓了农民看病昂贵、看病困难的问题,减轻了农民看病的经济负担,提升了江阴市的整体医疗保障水平和生活质量。为了进一步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建设,江阴市农村医保的管理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江阴市农村医保管理系统,对于江阴市农医保管理系统的实施,可以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成为更受欢迎,更有利于农民政策。
2 可行性分析
2.1 开发背景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农村居民自愿参与,按个人缴费、集体扶持、政府补助的方式进行筹集资金,实行门诊报销与住院统筹相结合的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制度[1] 。
江阴市在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在减轻农民的医疗负担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建设和谐幸福江阴做出了重大贡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已经成为江阴市社会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统计2013年人均筹资580元,参保农民近600000人,参保率高达100%,共筹集基金近3.5亿元,全市共有1559274人次得到结报补偿,受益面达100%,其中住院结报补偿96189人次,住院总费用达63376.5万元,人均住院6588.8元;门诊结报1463085人次,结报总金额3767.7万元。合计人均结报2193.5元。由此可以看该制度运行情况良好,已为更多农民所接受,但在广泛的被农民群众接受的情况下,该制度由于覆盖地区变广,参与的农民人数增多,管理环节涉及医保相关部门、医疗机构及农民个人等各个方面,监督管理方面要求的增高,工作量变得更为庞大,因此必须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以解决传统人工管理方式的不足,建立起适合我市的农村医保管理系统,为农民和各级医保相关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全面的信息。
2.2 开发意义
在江阴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江阴市农村医保管理系统的建设,简化了业务流程,提高了管理水平。只有以方便参保农民为宗旨,才能提高服务质量。
通过江阴市农村医保管理系统的建设,我们可以实现:
a)利用农村医保管理系统,提高新型农村医疗制度的管理水平,促进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使这一政策可以长久进行;
b)确保农民参保信息的准确、及时与安全;
c)参与医保工作的机构管理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便于对医保工作单位的管理和监督;
d)便于农民报销,使报销工作不再繁琐、漫长,提升参保人员满意度。
2.3 开发目标
江阴市农村医保管理系统的开发目标为:方便医保部门工作人员管理参保人员信息;方便医保部门超级管理员对医保部门相关信息(如工作人员信息、参与医保的医疗机构与药品信息、地区信息、政策参数信息、基金信息等信息)进行管理;方便参保人员通过网络对自己的帐户与资料进行管理、对医保部门相关资料进行查看。
2.4 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即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确定系统的开发是否可行,对系统的开发从技术、经济、运行等三个方面来研究,以避免投资的失误,以此来保证新系统的成功开发。可行性研究的目标就是以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能否可以被解决[2]。
2.4.1 技术上的可行性
根据江阴市农村医保管理系统的目标来看技术上的可行性主要从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二个方面进行考虑与分析。
在软件环境上,本系统选择了如今流行的B/S模式进行开发,系统使用Visual Studio 2010软件进行开发,使用SQL Server 2008进行数据库开发。这两个开发工具是最常用的二个软件,无论在哪方面都是可靠的。因此软件环境为可行的。
在硬件环境上,如今家用或商用的计算机都可以满足系统的开发需要。当然,更高的硬件配置,该系统的开发与操作一定会越来越流畅。因此在硬件环境方面,系统是可行的。
因此,该系统开发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2.4.2 经济上的可行性
由于本系统是为江阴市农村医保部门使用的管理系统,面向农村居民使用,而根据2013年新型农村医疗制度的运行汇总情况来看,各个乡镇参保人数较多,因此医保管的工作量非常庞大,以传统管理方式,所投入的人力、物力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本次开发的系统,只要在装有相应的软件运行环境的电脑上就可以使用,当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后,会大大减少人力、物力,为以后的工作带来比管理系统开发成本更大的效益。所以,本系统从经济上是可行的。
2.4.3 系统运行可行性分析
本系统采用目前流行的B/S模式进行开发,系统功能完整、界面简洁、操作简单、成本低、方便使用。对医保部门原来管理工作不会产生任何的不好影响,相反会提高工作效率,为医保部门减少人力和物力。因此,系统在运行方面是可行的。
而本系统功能完整,界面精简、减少人力和物力、操作简单、成本低、方便使用,因此在运行方面是可行的。
3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主要是对收集到的相关需求资料进行分析和,以确保参与项目开发的相关人员都了解其含义,并找到其中不可行的地方,形成完整的分析模型。需求分析的目的在于开发出更高质量的、更详细的需求[3]。
3.1 设计分析
本次系统设计通过阅读档案资料和亲身体验进行调查,对江阴市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运行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
江阴市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基金管理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政府补贴基金与个人缴纳基金。2014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660元(市级财政补贴人均260元/人·年、镇级财政补贴250元/人·年、个人缴纳150元/人·年);其中学生按120元/人·年的标准缴纳(政府补贴款,全额由市财政承担);贫困人口(指通过民政局核定过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个人自负部分免缴,保险费由市、镇(街道、办事处)两级财政部门各自承担一半。保险费以年度为单位征缴,原则上为一次缴清。
江阴市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报销结算分为两种,分别是门诊报销和住院报销。门诊报销标准如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jsjkxyjs/3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