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源码)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每年的应届毕业生人数也在相应的增加,这就导致了就业情况管理工作量与工作难度的成倍增长。许多高校现在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管理存在许多不足,面对这一情况,迫切需要开发一个管理系统来提高效率与质量。本文以财经学院毕业生就业管理为研究对象,对其就业管理业务过程进行分析,收集第一手资料来做需求分析,确定了建设财经学院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的目标和主要功能需求,并按照软件工程的理论、技术和工具进行分析、设计并开发了财经学院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本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以.NET技术为基础,以C#作为开发语言,使用SQL2008数据库开发,本系统包括人才中心,招聘中心,留言板和信息的批量处理。实现了财经学院毕业生的就业信息的高效管理。关键词 就业管理系统,毕业生,B/S,.NET目 录
1 引言 1
2 可行性研究 2
2.1 技术可行性 2
2.2 经济可行性 3
2.3 操作可行性 3
3 需求分析 3
3.1 用户需求分析 3
3.2 功能需求分析 4
3.3 性能需求分析 6
3.4 用例图 7
3.5 系统流程图 13
4 总体设计 14
4.1 平台架构 14
4.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14
4.3 数据库设计 14
5 系统实现 25
5.1 系统登录 25
5.2 系统首页 26
5.3 人才中心页面 26
5.4 招聘中心页面 28
5.5 留言板页面 29
5.6 学生用户简历页面 31
5.7 后台管理员登录页面 33
5.8 注册审核页面 34
5.9 信息公告发布页面 36
5.10 信息修改删除活动图 38
结 论 39
致 谢 40
参 考 文 献 41
1 引言
在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期,信息化的技术正在蓬勃的向上发展,使得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1
5.7 后台管理员登录页面 33
5.8 注册审核页面 34
5.9 信息公告发布页面 36
5.10 信息修改删除活动图 38
结 论 39
致 谢 40
参 考 文 献 41
1 引言
在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期,信息化的技术正在蓬勃的向上发展,使得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在应用各种IT软、硬件,消息的传递速度大幅度提高的原因是因特网的遍及和发展。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和不断的深化[1],以及高校教学规模和教学团队的不断扩充,使得学生的数量都在大幅的增加,数据量的大幅提高以及业务量的大幅提高。这些都迫切的需要采取先进的方法来加强和巩固各方面的业务和数据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2]。
2014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要达到历届最高值727万人次。与2013年相比毕业生人数增加了28万人次,创造了毕业人数之最,被人们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大学生人数不断上升的原因是因为高校不断扩招所导致的,这样学校就面临一个难题就是学生就业管理和就业安置工作安排,在企业如何更有效地选择发展人才和学生如何选择合适自己的企业上加大了难度[3]。解决毕业生毕业最为可行的方式就是创立企业和学校两者之间的供需关系。为解决这个难题可以使用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
这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对企业也是有相当多的好处,企业不需要再到每个学校进行宣传,仅仅需要在平台上宣传自己的企业,并且列出自己的优势。这样企业省了很多的力气就可以找到更广大的学生和人才。
信息技术在国外起步的比较早,与此同时国外也有相对完善的就业系统和发达的经济体制[4]。在国外这种完善的体制制度下更快的建设了就业管理系统,这就使得应届毕业生与市场需求结合紧密。
在美国,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建设较早,且随着本国经济的发展而一起发展,在上个世纪70年代[5],出现了最早的毕业生就业管理,在当时因为建设投资有限和受到系统软硬件的影响,管理系统的功能比较单一,如简单的信息查看功能,受到当时计算机技术的不太成熟,好多技术刚刚提出没来得及普及,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计算机网络技术更是在不断普及,计算机技术正在不断的被人们接受和使用,这就使得计算机在被快速开发和发展,这就很快的进入了教育领域,这样来说,系统就为学生和企业提供了双向选择。所谓双向选择就是企业向学生们提供了就业的信息,另外企业可以得到学生的信息。如许,信息化系统明显的提升着重在功能和性能两个方面。80年代末,美国投入更多的资金、人力和物力资源,为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做研发。这样就使系统有了更大的提升[6]。
在国内,高校开发了许多信息管理系统,诸如档案信息管理一类的系统不胜枚举。之后部分高校便开始设计并开发大学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并且一步一步的将其完善起来[7]。然而,一些学校却将其当成摆设,造成该系统应用效果很差,很多学生在该系统上很难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反而造成了浪费。针对这一近况,国内的部分软件开发公司纷纷对这有着广阔市场远景行业看好。可是就从目前所有的就业管理软件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主要有:
功能单一。某一个系统只是为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而开发的,运用到另外一个问题就不可以了。每个相互之间有关联的系统之间没有紧密且有效地联系,从而影响了资料和信息的共享和重用。
系统孤立。就目前而言,很多系统都还处于单机模式下或者是小范围内使用,根本没有实现系统的横向及纵向管理的紧密联系、交互性能极差,这样就照成了信息的重复统计、重复采集,浪费了资源。与此同时,管理机制的缺乏是因为各个系统之间的孤立没有联系造成的。这样就无法提供有效的信息分析和决策。
许多软件在使用上都还只停留在日常的办公上,没有和别的软件相结合,缺乏了综合分析的能力;除此之外,因为系统的可扩充性、灵活性差的原因,导致就业管理系统没有很强大技术支撑,不能够顺应高校的发展需求[8]。这就导致了这一类软件在运行了一小段时间后就半途废弃或者是搁置了,这样就造成了资源和人力的浪费。
2 可行性研究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有简单快捷的解决方法的,在时间限期内不能够解决掉的问题那就没必要去折腾了。若是问题没有得到方法解决,那么在这个项目工程上所投入的时间、软硬件成本和人力经费都是损失浪费[9]。
用最少的时间和最小的代价去完成项目或者解决问题这便是可行性研究的目的。这样能够避免盲目投资,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2.1 技术可行性
本系统采用的是B/S的模式结构,这种模式结构已经相当成熟了,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兼容性比较好,B/S结构的优点便是可以在电脑上不用安装任何一款软件,只要能上网就能访问网站。省去了中间的客户端程序,系统扩展十分容易,只要能连上网络,申请一个账号就可以使用了。
在使用本系统之前要经过培训或者学习后才能操作本系统,并且要注意单位业务人员的文化素质,在培训后是否能够承担使用和维护工作的可能性。
本系统的开发平台是Microsoft Visual
1 引言 1
2 可行性研究 2
2.1 技术可行性 2
2.2 经济可行性 3
2.3 操作可行性 3
3 需求分析 3
3.1 用户需求分析 3
3.2 功能需求分析 4
3.3 性能需求分析 6
3.4 用例图 7
3.5 系统流程图 13
4 总体设计 14
4.1 平台架构 14
4.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14
4.3 数据库设计 14
5 系统实现 25
5.1 系统登录 25
5.2 系统首页 26
5.3 人才中心页面 26
5.4 招聘中心页面 28
5.5 留言板页面 29
5.6 学生用户简历页面 31
5.7 后台管理员登录页面 33
5.8 注册审核页面 34
5.9 信息公告发布页面 36
5.10 信息修改删除活动图 38
结 论 39
致 谢 40
参 考 文 献 41
1 引言
在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期,信息化的技术正在蓬勃的向上发展,使得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1
5.7 后台管理员登录页面 33
5.8 注册审核页面 34
5.9 信息公告发布页面 36
5.10 信息修改删除活动图 38
结 论 39
致 谢 40
参 考 文 献 41
1 引言
在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期,信息化的技术正在蓬勃的向上发展,使得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在应用各种IT软、硬件,消息的传递速度大幅度提高的原因是因特网的遍及和发展。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和不断的深化[1],以及高校教学规模和教学团队的不断扩充,使得学生的数量都在大幅的增加,数据量的大幅提高以及业务量的大幅提高。这些都迫切的需要采取先进的方法来加强和巩固各方面的业务和数据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2]。
2014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要达到历届最高值727万人次。与2013年相比毕业生人数增加了28万人次,创造了毕业人数之最,被人们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大学生人数不断上升的原因是因为高校不断扩招所导致的,这样学校就面临一个难题就是学生就业管理和就业安置工作安排,在企业如何更有效地选择发展人才和学生如何选择合适自己的企业上加大了难度[3]。解决毕业生毕业最为可行的方式就是创立企业和学校两者之间的供需关系。为解决这个难题可以使用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
这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对企业也是有相当多的好处,企业不需要再到每个学校进行宣传,仅仅需要在平台上宣传自己的企业,并且列出自己的优势。这样企业省了很多的力气就可以找到更广大的学生和人才。
信息技术在国外起步的比较早,与此同时国外也有相对完善的就业系统和发达的经济体制[4]。在国外这种完善的体制制度下更快的建设了就业管理系统,这就使得应届毕业生与市场需求结合紧密。
在美国,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建设较早,且随着本国经济的发展而一起发展,在上个世纪70年代[5],出现了最早的毕业生就业管理,在当时因为建设投资有限和受到系统软硬件的影响,管理系统的功能比较单一,如简单的信息查看功能,受到当时计算机技术的不太成熟,好多技术刚刚提出没来得及普及,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计算机网络技术更是在不断普及,计算机技术正在不断的被人们接受和使用,这就使得计算机在被快速开发和发展,这就很快的进入了教育领域,这样来说,系统就为学生和企业提供了双向选择。所谓双向选择就是企业向学生们提供了就业的信息,另外企业可以得到学生的信息。如许,信息化系统明显的提升着重在功能和性能两个方面。80年代末,美国投入更多的资金、人力和物力资源,为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做研发。这样就使系统有了更大的提升[6]。
在国内,高校开发了许多信息管理系统,诸如档案信息管理一类的系统不胜枚举。之后部分高校便开始设计并开发大学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并且一步一步的将其完善起来[7]。然而,一些学校却将其当成摆设,造成该系统应用效果很差,很多学生在该系统上很难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反而造成了浪费。针对这一近况,国内的部分软件开发公司纷纷对这有着广阔市场远景行业看好。可是就从目前所有的就业管理软件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主要有:
功能单一。某一个系统只是为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而开发的,运用到另外一个问题就不可以了。每个相互之间有关联的系统之间没有紧密且有效地联系,从而影响了资料和信息的共享和重用。
系统孤立。就目前而言,很多系统都还处于单机模式下或者是小范围内使用,根本没有实现系统的横向及纵向管理的紧密联系、交互性能极差,这样就照成了信息的重复统计、重复采集,浪费了资源。与此同时,管理机制的缺乏是因为各个系统之间的孤立没有联系造成的。这样就无法提供有效的信息分析和决策。
许多软件在使用上都还只停留在日常的办公上,没有和别的软件相结合,缺乏了综合分析的能力;除此之外,因为系统的可扩充性、灵活性差的原因,导致就业管理系统没有很强大技术支撑,不能够顺应高校的发展需求[8]。这就导致了这一类软件在运行了一小段时间后就半途废弃或者是搁置了,这样就造成了资源和人力的浪费。
2 可行性研究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有简单快捷的解决方法的,在时间限期内不能够解决掉的问题那就没必要去折腾了。若是问题没有得到方法解决,那么在这个项目工程上所投入的时间、软硬件成本和人力经费都是损失浪费[9]。
用最少的时间和最小的代价去完成项目或者解决问题这便是可行性研究的目的。这样能够避免盲目投资,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2.1 技术可行性
本系统采用的是B/S的模式结构,这种模式结构已经相当成熟了,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兼容性比较好,B/S结构的优点便是可以在电脑上不用安装任何一款软件,只要能上网就能访问网站。省去了中间的客户端程序,系统扩展十分容易,只要能连上网络,申请一个账号就可以使用了。
在使用本系统之前要经过培训或者学习后才能操作本系统,并且要注意单位业务人员的文化素质,在培训后是否能够承担使用和维护工作的可能性。
本系统的开发平台是Microsoft Visual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jsjkxyjs/2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