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模型的市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评价研究

虽然淮安市近些年对财政科技的投入不断增加,但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和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的影响,淮安市财政科技投入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科技投入对象不够明确等现象,从而影响了淮安市财政科技投入效率。因此,加强淮安市财政科技投入经费管理,对淮安市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进行科学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淮安市实际情况,经过对2010-2014这5年来淮安市财政科技投入的数据处理、分析,建立基于DEA的淮安市财政科技投入效率模型,结果表明淮安市的科技投入效率总体水平较高,综合效率、纯科技效率和规模效率也都处在比较高的水平。但是,淮安市仍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更加合理地分配科技资源,力求将淮安市的财政科技投入效率提高到更高的层次。关键词 财政科技投入,淮安市,效率评价,DEA模型,资源分配
目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现状 1
2 DEA模型 3
2.1 DEA模型的综述 3
2.2 DEA模型的基本原理 4
2.3 CCR模型 4
2.4超效率模型 7
2.5 BCC模型 8
3 基于DEA模型的淮安市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评价的实证分析 8
3.1 选择DEA模型的原因 8
3.2 数据选择与来源 9
3.3 基于DEA的淮安市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评价的CCR模型 11
3.4基于DEA的淮安市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评价的超效率模型 12
3.5 基于DEA的淮安市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评价的BCC模型 14
3.6 效率评价 15
4 政策建议 16
4.1 增加财政科技投入总量,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 16
4.2 内部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外部引进高新技术人才 16
总结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附录 21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科技创新的能力能够体现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同时也是加快经济更加健康和稳定发展、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保证,相比较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谋求全球战略的重要内容。科技的发展需要合理而又高效的财政科技投入作为保障,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开始逐步加大了对财政科技的投入。为响应国家政策以及优化本地的产业结构,淮安市近年来财政科技投入规模不断扩大,从2010年至2014年短短5年的时间,淮安市财政科技投入从4.48亿元增长到10.62亿元增幅达到137%。但是和江苏省其他的较发达城市比较来说差距比较明显,不仅在于财政科技投入的总量小,而且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投入的比例也相对较低,加之淮安市科技水平总体水平较低、高新技术人才短缺导致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财政科技投入的意识、水平较低,从而使得淮安市财政科技投入存在资源分配不尽合理、资金使用不够规范等问题。
财政科技投入是指国家各级财政投入中用于促进科技事业发展的部分。广义的财政科技投入包括财政科技中人力和财力的支出,狭义的财政科技投入指的是我国各级政府将财政资金投入到科学技术的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以及科技生产和服务等事务中的行为。和其它财政投入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财政科技投入同样具有无偿性、服务型和效益性这几个特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是指各级政府部门根据财政科技投入以及效率管理的潜在规律,以效果、经济、和效益为效率评价目标,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以及评价的方法,对一定时间段内某一个范围内的科技的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科技生产等活动进行的科学研究与评价。
1.2 研究现状
格勒姆和拉韦库马是最早在1994年在研究企业内科技生产中将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作为影响产出的因素引入经济增长模型中的[1]。帕克则是在1998年在事先假定政府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有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的前提下,利用优化过的罗默内生增长模型进行研究财政科技投入通过对外部产品科技的正向作用来提高企业科技研发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率,从而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2]。格罗斯曼在2007年通过根据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的经济增长模型并结合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实证分析了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3]。吕忠伟在2006年在对经济增长模式、财政科技投入的传递函数模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财政科技投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对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比较明显的滞后效应,滞后时间大致为三年[4]。张青、王桂强在2006年从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效率目标出发,基于指标靶的方法从微观、中观和宏观的层面对地方政府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科学地构建,并以上海市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为例进行了绩效实证评价研究[5],同时他们根据灰色关联方法建立了我国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评价体系,给出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科学评价体系,为政府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评价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6]。谢虹运用层次分析法的方法构建了政府财政科技投入效率的研究和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与评价。余振乾、余小方等人运用系统理论的观点,着力于创新性研究的项目、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和科技基础条件的平台建设,建立科技投入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体系的构成以及实施的流程进行了总体和详细设计。
布朗与斯文森在1998年提出了政府财政科技投入效率的DEA评价分析方法,解释了高效率的政府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评价应具备的一些必备特征[7]。邓向荣、刘乃辉、周密等人在2003年以我国几个重要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为例,使用DEA方法对政府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进行了有效性评价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提高政府科技投入效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8]。张青和陈丽霖在2008年构建了由政府财政科技投入总体综合效率、实际使用效率和改善导向的影子价格等指标构成的政府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评价体系,十分有效地解决了目前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只注重总体效率而忽视在不同决策单元作为约束条件下进行优化时存在的数据分析不完善了现状,从而比较全面、客观地揭示所选取的决策单元的财政科技投入效率,并以上海市工业行业企业的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为例进行了效率实证评价,经过研究发现发现全效率与总体效率的排序存在很大的差别[9].仵凤清和唐朝生在2009年在建立我国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评价DEA模型的基础上,对我国28个省份的政府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该DEA模型在评价和研究的过程中能比较有效地降低主观因素给研究、评价带来的不利影响[10]。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jsjkxyjs/128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