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移动互联设备硬件的设计与实现(附件)【字数:9345】
摘 要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大数据,云平台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我们的互联设备开始逐渐向着速度快,功能强的趋势发展,它将计算机的部分功能与手机的通信功能相结合,能够实现无线通信,还能够通过互联网得到更多不同的服务。因此,针对移动互联设备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项目的研究目的是设计一个基于 ARM11 的移动互联设备并能够实现其功能的硬件平台。在具体的应用上,能够实现与互联网的连接、音频或者视频的录取和播放、电话通讯以及采集不同的图像和所需要的相关信息等功能。在设备的移动性上,利用通过WiFi 网络和 TD 网络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接入,并能在设备的移动过程中仍然实现自由的切换,并保证不会与网络断开连接。根据移动互联设备的总设计方案,本设计主要分为核心主控和系统各部分接口(含电源部分)两个模块,以此来完成移动互联设备的设计。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概述 1
1.2论文的结构框架 1
第二章 移动互联设备硬件的理论分析 2
2.1系统组成与物理结构分析 2
2.2主控系统的原理分析 3
2.3系统物理接口的原理分析 4
2.4本章小结 6
第三章 移动互联设备硬件的电路设计 7
3.1主控系统的原理图设计 7
3.1.1 S3C6410微处理器原理图设计 7
3.1.2 FLASH 的原理图设计 9
3.2系统物理接口的原理图设计 11
3.2.1电源部分的原理图设计 11
3.2.2 音频的原理图设计 13
3.2.3 有线以太网的原理图设计 13
3.2.4 TD 模块接口的原理图设计 14
3.2.5 LCD显示屏的原理图设计 16
3.2.6 SD卡与摄像头接口的原理图设计 17
3.3移动互联设备的PCB设计 18
3.4 项目存在的问题 20
3.5 本章小结 20
结束语 21
致 谢 22
参考文献 23
第一章 绪论
1.1概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人类的生活无时无刻不与互联网息息相关。
基于人们对电子产品性能的不断追求,我们的互联设备开始向着速度快,功能强的趋势发展,其次,移动互联设备能将PC的部分性能和手机的通性能组合起来,不但能结成无线通信,还能经过互联网取得很多服务[6],实现更多功能的使用,这些都使得我们对移动互联设备的研究变得具有意义。
移动互联网设备,即MID,是一款能够提高高端客户的办事效率、满足随时随地上网需求、长时间享受计算机[1]。移动互联网设被将计算机与手机的部分功能相结合,可以实现自由上网,收发邮件,关注新闻,使用软件查看不同的文档,合理规划时间,劳逸结合,播放音乐,观看视频,更可以用GPS定位自己所在的位置,记录生活等功能。可以说,MID既丰富了我们的现代化生活,又优化了我们的现代化生活。
移动互联设备应用于车载市场,电子商务市场,证券投资市场等多个不同的领域[2],移动互联设备逐渐渗透到我们平时生活的方方面面。
1.2论文的结构框架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一章 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课题相关的背景和意义,并简要介绍了课题所需的相应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
第二章 移动互联设备硬件的理论分析,主要是给出了总体的设计方案并介绍了课题设计各模块所需要的理论知识
第三章 移动互联设备硬件的电路设计,主要介绍了移动互联设备的主控部分和系统接口的原理图设计并根据原理图制作出了PCB版图设计
移动互联设备硬件的理论分析
本项目所设计的是一个能实现网络通信、音频的录取与播放、存储数据、视频信息录取、液晶显示和电源管理等功能的移动互联设备应用平台,为此我们需要明确了解整个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支撑各模块功能的理论。
2.1系统组成与物理结构分析
移动互联设备的系统结构设计的整体组成如图21所示:
图21 移动互联设备的系统结构
移动互联设备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主控芯片S3C6410、FLASH、音频的输入输出、TD/GPRS/GSM 模块、以太网的信号收发等八个部分,具体如下:
主控芯片S3C6410:在整个系统中实现最核心的协议功能,以及各种接口 功能,即为核心控制部分。
FLASH:flash驱动程序采用NAND FLASH,用于存放程序的相关数据及代码等。
语音或声音信号的输入输出:系统设计了麦克风和喇叭的部分,接入麦克风和喇叭,用于语音或声音信号的输入输出。
TD/GPRS/GSM 模块:用于实现 TD、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和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这些都是移动互联设备的互联网通信方式。
以太网的信号收发:采用 DM90000AE 芯片, 速率为10/100Mbps,用于实现本设计中有线网络通信部分。
USB 接口:通过 USB的应用,实现无线网wifi,TD 4G 等应用模块。
电源模块:锂电池充放电运行,保证系统工作状态,产生系统工作电压,Reset信号等。
8、无线WIFI模块:实现无线互联互通是实现移动互联网设备互联网通信的一个重要途径。
系统的物理结构,整体分为主控和系统接口两个部分。其中,系统各部分接口模块包括音频接口、USB 接口、网络线接口、电源接口、LCD显示屏接口、SD 卡接口、摄像头接口以及连接主控系统的接口。主控板包括 S3C6410 核心处理器和NAND FLASH。主控板的结构图 22 所示。
图 22 移动互联设备硬件物理结构
2.2主控系统的原理分析
1、S3C6410微处理器原理分析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概述 1
1.2论文的结构框架 1
第二章 移动互联设备硬件的理论分析 2
2.1系统组成与物理结构分析 2
2.2主控系统的原理分析 3
2.3系统物理接口的原理分析 4
2.4本章小结 6
第三章 移动互联设备硬件的电路设计 7
3.1主控系统的原理图设计 7
3.1.1 S3C6410微处理器原理图设计 7
3.1.2 FLASH 的原理图设计 9
3.2系统物理接口的原理图设计 11
3.2.1电源部分的原理图设计 11
3.2.2 音频的原理图设计 13
3.2.3 有线以太网的原理图设计 13
3.2.4 TD 模块接口的原理图设计 14
3.2.5 LCD显示屏的原理图设计 16
3.2.6 SD卡与摄像头接口的原理图设计 17
3.3移动互联设备的PCB设计 18
3.4 项目存在的问题 20
3.5 本章小结 20
结束语 21
致 谢 22
参考文献 23
第一章 绪论
1.1概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人类的生活无时无刻不与互联网息息相关。
基于人们对电子产品性能的不断追求,我们的互联设备开始向着速度快,功能强的趋势发展,其次,移动互联设备能将PC的部分性能和手机的通性能组合起来,不但能结成无线通信,还能经过互联网取得很多服务[6],实现更多功能的使用,这些都使得我们对移动互联设备的研究变得具有意义。
移动互联网设备,即MID,是一款能够提高高端客户的办事效率、满足随时随地上网需求、长时间享受计算机[1]。移动互联网设被将计算机与手机的部分功能相结合,可以实现自由上网,收发邮件,关注新闻,使用软件查看不同的文档,合理规划时间,劳逸结合,播放音乐,观看视频,更可以用GPS定位自己所在的位置,记录生活等功能。可以说,MID既丰富了我们的现代化生活,又优化了我们的现代化生活。
移动互联设备应用于车载市场,电子商务市场,证券投资市场等多个不同的领域[2],移动互联设备逐渐渗透到我们平时生活的方方面面。
1.2论文的结构框架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一章 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课题相关的背景和意义,并简要介绍了课题所需的相应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
第二章 移动互联设备硬件的理论分析,主要是给出了总体的设计方案并介绍了课题设计各模块所需要的理论知识
第三章 移动互联设备硬件的电路设计,主要介绍了移动互联设备的主控部分和系统接口的原理图设计并根据原理图制作出了PCB版图设计
移动互联设备硬件的理论分析
本项目所设计的是一个能实现网络通信、音频的录取与播放、存储数据、视频信息录取、液晶显示和电源管理等功能的移动互联设备应用平台,为此我们需要明确了解整个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支撑各模块功能的理论。
2.1系统组成与物理结构分析
移动互联设备的系统结构设计的整体组成如图21所示:
图21 移动互联设备的系统结构
移动互联设备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主控芯片S3C6410、FLASH、音频的输入输出、TD/GPRS/GSM 模块、以太网的信号收发等八个部分,具体如下:
主控芯片S3C6410:在整个系统中实现最核心的协议功能,以及各种接口 功能,即为核心控制部分。
FLASH:flash驱动程序采用NAND FLASH,用于存放程序的相关数据及代码等。
语音或声音信号的输入输出:系统设计了麦克风和喇叭的部分,接入麦克风和喇叭,用于语音或声音信号的输入输出。
TD/GPRS/GSM 模块:用于实现 TD、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和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这些都是移动互联设备的互联网通信方式。
以太网的信号收发:采用 DM90000AE 芯片, 速率为10/100Mbps,用于实现本设计中有线网络通信部分。
USB 接口:通过 USB的应用,实现无线网wifi,TD 4G 等应用模块。
电源模块:锂电池充放电运行,保证系统工作状态,产生系统工作电压,Reset信号等。
8、无线WIFI模块:实现无线互联互通是实现移动互联网设备互联网通信的一个重要途径。
系统的物理结构,整体分为主控和系统接口两个部分。其中,系统各部分接口模块包括音频接口、USB 接口、网络线接口、电源接口、LCD显示屏接口、SD 卡接口、摄像头接口以及连接主控系统的接口。主控板包括 S3C6410 核心处理器和NAND FLASH。主控板的结构图 22 所示。
图 22 移动互联设备硬件物理结构
2.2主控系统的原理分析
1、S3C6410微处理器原理分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dzxx/dzkxyjs/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