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家训文化的德育功能探讨
摘要:传统家训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从我国传统社会中发展起来的关于古人治家教子的思想训导,其中包含的优秀德育思想不仅为当代社会道德建设提供了思想养分,也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文化土壤.其核心内容主要是以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指导思想.作为一种具有普适性的社会意识,它不仅在塑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hbsrm.com
造个体人格.规范家庭礼教等方面体现出积极的德育价值,而且对于提高当代家庭教育水平.净化社会风气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关键字:优秀传统家训文化;德育思想;当代价值;Abstract:Thetraditionalfamilyinstructionculture,animportantpartof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istheideologicalguidanceoftheancientstomanagethefamilyandteachtheirchildren,whichdevelopedfromtheChinesetraditionalsociety.Theexcellentmoraleducationthoughtnotonlyprovidesthethoughtnutrientforthecontemporarysocialmoralconstruction,butalsoprovidestheculturalsoilforthespiritualcivilizationconstruction.ItscorecontentismainlyguidedbytheConfucianideasofcultivatingone'smoralcharacter,bringingone'sfamilytogether,governingthecountry,andbringingpeacetotheworld.Asakindofuniversalsocialconsciousness,itnotonlyreflectsthepositivemoralvalueinshapingtheindividualpersonality,standardizingthefamilyetiquetteandsoon,butplaysanimportantroleinimprovingthelevelofcontemporaryfamilyeducation,purifyingthesocialatmosphereandcultivatingthesocialistcorevalues.Keyword:traditionalexcellentfamilyeducationculture;moraleducationthought;contemporaryvalue;传统文化是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历史进程中文明文化的汇集,是各种思想观念的象征.[1]传统家训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我国文化中家族精神的最大特征.传统家训文化以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指导思想,把崇忠孝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中的德育思想并进行现代性转化,不仅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还可以提高当代家庭教育质量,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一.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中的德育思想文化作为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我国文化历来重视文明教化,在树德务滋中化民成俗,因此,端蒙养.重家训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家训文化,主要是指在传统社会中,长辈为训诫子孙而撰写的思想导训,在世代延续.演进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家规.家诫.家范.家约.族谕.宗式.宗约.祠式.祠约等.传统家训,既我国传统社会中,父祖对子孙.家长对家人.族长对族人的直接训示.亲自教诲,也包括兄长对姐妹的劝勉,夫妻之间的嘱托.[2]优秀传统家训,是传统家训中对于当代社会具有借鉴意义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由于传统家训文化是漫长封建社会的历史产物,其中也存在一定的糟粕,如男尊女卑.明哲保身.听天由命.因果报应等封建思想.因此,优秀传统家训文化是在传统家训文化的基础上,对部分带有封建性质的家训内容摒弃,然后汲取其中符合当代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家训文化内容的精华.传统家训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商周时期,尚书·无逸中记录周公劝诫其侄成王要勤政无逸,这是传统家训文化的萌芽时期.而正式出现家训一词是在汉魏六朝时期,比较着名的家训典籍有手敕太子女诫.隋唐时期是传统家训文化发展的成熟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着作有颜氏家训帝训.而后宋元明清时期传统家训文化发展达到顶峰,相关的家训文献在数量.形式.内容上都更加丰富完善,如朱子家训曾文正公家训等.作为我国传统社会家庭道德教育的主要形式,传统家训文化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背景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3]家庭教育对于个体人格塑造.家风净化以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德育思想1.修身修身,意为修养身心,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择善而从,博学于文,并约之以礼.在我国历史上,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都极为重视修身的积极作用.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儒家的修身之道,儒家经典礼记·大学中写道: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在个体思想道德体系的建构中,要把握好从认识万物.获取知识.培养诚意.端正心性.修养品行.齐家治国.天下太平的先后过程,这其中最为重要.最为根本的就是要修身.在传统家训文化中,修身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一些仍然值得我们去探究并加以借鉴.立志高远.立志,作为修身之基,是人生的精神指南,只有通过明确人生的志向,才能不畏艰险.意志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进.因此,传统家训十分重视立志的重要作用.嵇康在嵇康集·家诫中明确人无志,非人也的人生态度.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里强调了志向对于成就学业的重要作用.此外,人不仅要立志还要立志高远.二程言,学者必志于大道,以圣人自期,而犹有不至者焉.张载曰:学者不宜志小气轻.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气轻则虚而为盈,约而为泰,亡而为有,以未知为已知,未学为已学.由此可见,传统家训文化中的立志思想有利于引领当代青年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培养爱国主义价值观,实现人生价值.慎独自省.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就要求个人要慎独自省,在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出现问题时,要进行自我反省.慎独就是在独处时,要把自己的言行举止与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从小事着手,坦坦荡荡,表里如一.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为品德高尚的人独自一人.没有他人监督时,在细小的地方也能够保持高尚的品质.此外,传统家训也非常重视慎独,曾国藩告诫其子: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可见,他将慎独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以慎独来养心自乐.2.齐家黑格尔说,我国文化的特质是家族精神.[4]家庭作为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它是一种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在我国的家文化中,个人的成就.威望.价值都是通过对家庭或家族的贡献来体现.家庭里的成员都肩负着发展及延续家族的责任,这种责任包括家庭安全.家庭伦理.家庭情感等.古话说,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齐家思想就是通过传统道德教育子弟,使家族成员能够齐心协力.和睦相处,以达到整齐门内.提携子孙的目的.孝敬亲长.孝作为传统道德的核心,它是人伦之始,是一切道德的根本.孝经中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道德品行都是从孝中延伸出来,可见孝作为众善之始,它涵盖了个人对长辈.家庭以及社会的积极作用.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而在当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思想对于个人.家庭乃至社会的发展均有无可代替的作用.若是真正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那么这个社会将更加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更加密切.在传统家训文化的相关典籍中关于孝的记载数不胜数,司马谈告诫其子: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他认为孝道不仅是侍奉父母,更应以流芳后世的名声来显扬父母的教诲,这才是最大的孝.袁采说,人之孝行,概于诚笃,虽繁文末节不至,亦可以动天地.感鬼神.告诫人们对于长辈的孝行要发自于内心真挚深厚的情感.勤俭持家.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来深受重视,被视为持家的根本法则.曾国藩家书有云:勤者,生动之气,俭者,收敛之气.有此二字者,家运断无不兴之理.勤和俭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家庭若能做到勤俭,就不可能不会兴旺发达.朱子家训中谈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又言: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这样一种崇尚勤俭节约.反对奢华浪费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应该大力发扬,净化人的思想.颜氏家训中对节俭和吝啬也有一番论述: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日常生活中就应该节俭不奢侈,但是也不应过于吝啬,能济人之困,还要做到持家有道.因此,勤俭二字,不可懈怠,亦不可偏颇.3.处世处世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为人处世.应事经物时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我国传统社会极其重视人际关系,处世之道因而在国人的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诚信为本.诚信是一个人的道德素质中最主要的部分,有诚信才能有人际交往,才能发展自己.儒家思想特别重视诚这一特质,认为诚是人之第一准则.庭训格言中讲道:吾人凡事惟当以诚,而无务虚名.故朕所行事,一出于真诚,无纤毫虚饰.康熙要求子孙待人处事务必要以诚心相待,并且以身作则,为子孙后代起到表率作用.曾国藩家书:凡与人晋接周旋,若无真意,则不足以感人,其中的真意就是指真心诚意.待人和善.古代经典的论述中,和的基本涵义是指和谐,董仲舒天人合一的思想,就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善是传统道德中一个重要的元素,它包括善心和善行,善心指引人做出善行.在传统家训中也有关于待人和善的记载.庭训格言中写道:凡人最要者,惟力行善道.能尽五伦而一心笃于行善,则天必眷佑,报之以祥.古人对于生死轮回.因果报应深信不疑,认为一心向善的人,终会得到善报,虽然带有唯心主义的倾向,但是却表达了一种劝人向善的美好愿望.刘沅在寻常语中说:我们有穿有吃,一家饱暖,要想那莫穿莫吃饥寒之人,何等凄惨.自己凡事节俭,若有余钱,便周济贫苦.在当时封建剥削制度统治下,他仍然要求子弟通过节俭来救助穷苦百姓,这种高尚的品质不失为一种和善.(二)德育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的家庭教育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作为父母,许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并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过分溺爱或者是简单粗暴的方式总是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传统家训文化中的教育方法,对于当今的家庭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记录了其教诫子孙的原则与方法: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他认为对待孩子,应该爱教结合,反对只爱不教,如果溺爱而不教,就会养成败坏的品德.严慈相融,就是在教育孩子时既要严厉管教,也要慈善相待.他指出: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把握好严与慈之间的尺度,就能够起到理想的教育作用.言传身教,颜之推时常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教育和熏陶子孙,以此来对后代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在勉学篇中谈及读书的感受: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借人典籍,皆须爱护,先有缺坏,就为补治,此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以此为子弟树立了示范榜样作用.均爱诸子,既对待子女公平相待,不偏爱,不私爱.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这种教育理念不仅对颜氏子孙的成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如今的二胎家庭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二.优秀传统家训文化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合作.[5]传统家训文化虽然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沉淀,但是它作为古代家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并没有发生改变,其中大量的优秀德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仍然值得当今的家庭教育借鉴.因此,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可以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中汲取精华,从而达到提高当代家庭教育水平的目的.(一)有利于提高当代家庭教育质量家长是一种需要投入教育情怀.需要具备家庭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独特职业,这个职业具有终身性.[6]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家庭结构的变化,当代家庭教育出现了新的矛盾,很多双职工家庭由于工作的忙碌而没有足够的精力用在家庭教育上,一些年轻的父母也不知道正确的教育方法,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可见,家庭教育对于个体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而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中的德育思想可以为当今家庭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提供一定的借鉴.传统家训文化作为古代家庭教育的基本形式,它在方法.目标.内容上与传统的道德教育是一致的.首先,在家庭关系上,要培养子女尊老爱幼.孝敬长辈.团结兄长的道德品质.其次,在社会关系上,要让子女树立感恩意识.奉献意识.志向是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是人生的行动指南.因此,培养子女远大的理想信念可以借鉴修身思想中的立志观.通过对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中的德育思想.方法的借鉴,有利于提高当代家庭教育的质量.(二)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家风门风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培养形成的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道德氛围,是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表现.家风的形成,离不开家规的约束和家训的引导.良好的家风,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它需要祖辈的身体力行.训诫教诲以及子孙的代代相传,在家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家风.如,司马光在家范中阐述了家庭伦理关系.治家原则以及个人的修身处世之道.家范便成为司马家族的家风.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记录了颜氏家族儒学传家.忠孝治家.勤俭持家.才艺兴家的良好家风.传统家训文化对良好家风的传承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新的背景,培养良好的家风离不开传统家训文化的指引.深刻挖掘传统家训文化中的德育资源,有利于更好地达到现代德育的效果,创造良好的家风环境.(三)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领地位.起支配作用的价值理念,是长期普遍遵循.相对稳定的根本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的价值理念.[7]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传统家训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的丰富德育思想,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的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德.而这种德归根结底就是个人的德.公民有德,社会才有序,国家才富强.传统家训,作为治家教子的家庭教育形式,实际上就是在培养人格中的德.家训中所提倡的立志爱国.善良.友爱.诚实.守信.勤俭等就是构成德的基本要素.中庸·第二十章: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在此可见传统的教育理念将这种全面的品性作为最理想的德性培养.我国优秀传统家训文化内涵丰富,具有强大的德育功能,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德育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现代家庭教育与家风建设,有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品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参考文献:[1]国迪.论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J].遵义师范学报,2016(4):148-151.[2]徐少锦,陈延斌.我国家训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01).[4]佟雅囡,杨子江,贾祥瑞.颜氏家训家庭治学教育思想述评[J].我国家庭教育,2007(1):73-76.[5]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6]杨晓平,覃丽.遵义市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探究[J].遵义师范学报,2018(2):101-121.[7]冯大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遵义会议精神传承与发展的探究[J].遵义师范学报,2015(5):6-9.
造个体人格.规范家庭礼教等方面体现出积极的德育价值,而且对于提高当代家庭教育水平.净化社会风气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关键字:优秀传统家训文化;德育思想;当代价值;Abstract:Thetraditionalfamilyinstructionculture,animportantpartof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istheideologicalguidanceoftheancientstomanagethefamilyandteachtheirchildren,whichdevelopedfromtheChinesetraditionalsociety.Theexcellentmoraleducationthoughtnotonlyprovidesthethoughtnutrientforthecontemporarysocialmoralconstruction,butalsoprovidestheculturalsoilforthespiritualcivilizationconstruction.ItscorecontentismainlyguidedbytheConfucianideasofcultivatingone'smoralcharacter,bringingone'sfamilytogether,governingthecountry,andbringingpeacetotheworld.Asakindofuniversalsocialconsciousness,itnotonlyreflectsthepositivemoralvalueinshapingtheindividualpersonality,standardizingthefamilyetiquetteandsoon,butplaysanimportantroleinimprovingthelevelofcontemporaryfamilyeducation,purifyingthesocialatmosphereandcultivatingthesocialistcorevalues.Keyword:traditionalexcellentfamilyeducationculture;moraleducationthought;contemporaryvalue;传统文化是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历史进程中文明文化的汇集,是各种思想观念的象征.[1]传统家训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我国文化中家族精神的最大特征.传统家训文化以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指导思想,把崇忠孝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中的德育思想并进行现代性转化,不仅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还可以提高当代家庭教育质量,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一.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中的德育思想文化作为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我国文化历来重视文明教化,在树德务滋中化民成俗,因此,端蒙养.重家训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家训文化,主要是指在传统社会中,长辈为训诫子孙而撰写的思想导训,在世代延续.演进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家规.家诫.家范.家约.族谕.宗式.宗约.祠式.祠约等.传统家训,既我国传统社会中,父祖对子孙.家长对家人.族长对族人的直接训示.亲自教诲,也包括兄长对姐妹的劝勉,夫妻之间的嘱托.[2]优秀传统家训,是传统家训中对于当代社会具有借鉴意义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由于传统家训文化是漫长封建社会的历史产物,其中也存在一定的糟粕,如男尊女卑.明哲保身.听天由命.因果报应等封建思想.因此,优秀传统家训文化是在传统家训文化的基础上,对部分带有封建性质的家训内容摒弃,然后汲取其中符合当代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家训文化内容的精华.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lwqt/xzjq/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