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本科生恋爱观现状及教育对策探究

摘要:现如今大学校园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象牙塔,校园内的恋爱现象越来越司空见惯,恋爱已经成为大学校园内一个常见现象.恋爱观是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本科生的婚恋观特点对树立本科生正确的婚恋观,建立美满家庭.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此,笔者以锦州的三所全日制本科大学为探究对象,进行质.量相结合的研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hbsrm.com 
究,以期达到了解本科生的恋爱观.关键字:本科生;恋爱观;一.探究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背景的前进,以及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强,近年来,由本科生恋爱所引发的各种现象屡见不鲜,在社会上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对该问题的态度由原来的严令禁止到不提倡.不反对,进而发展到今天的直面现实.因势利导.二.探究对象本探究采用整体抽样的方法,选取辽宁省锦州市的三所本科大学:锦州医.辽宁工业大学和渤海大学的大一至大四年级的学生作为探究对象,这三所大学的特点是70%的学生都来自辽宁省,作者发放问卷时也只要求辽宁省的学生作答.三.结果与剖析(一)恋爱状况调查数据显示,还没谈过恋爱也还没考虑的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分别是19.8%.15.3%.4.2%.0.5%.已经考虑但还没开始的大一.大二.大三都在30%以上,正在恋爱的人数中大一新生的比例为27.5%,大二占39.2,大三占45.8%.大四占25.1%.以前谈过现在没谈的大一到大四基本都在20%一下.而正在恋爱中的学生比例大一到大四分别占27.5%.35.2%.56.8%.58.9%.这与陈驾(1989)调查正在恋爱的人数中大一学生占为4.8%,大四学生占13.2相比,大一到大四的比例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新生恋爱比例有所上升.以上数据说明,随着背景的变迁,介入恋爱的时间在逐步提前,更多的学生更早的介入恋爱,这与国家政策,信息.通讯.传媒技术的告诉发展有着极大关系,2001年国家允许本科生在校结婚,随着信息.通讯.传媒技术的发展,本科生的心理越发变得早熟.(二)恋爱动机所谓恋爱动机又称做恋爱目的,它是恋爱观的核心,反映了一个人对恋爱的出发点,恋爱动机决定了一个人在其恋爱中接下来会做出的一系列行为.调查数据显示恋爱动机中寻找人生伴侣的比例男生占40.2%,女生占58.5%,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上男生占25.2%,女生占8.2%,证明自己的魅力价值上男女生比例相当分别占2.5%和2.8%,但是总共占20%以上的学生谈恋爱是为了调整紧张的学习生活和打发无聊的岁月.(三)本科生恋爱的预期结果调查数据显示,大一学生认为本科生校园爱情成功率非常高或比较高的比例分别是28.2%.32.3.大二学生在这两个选项的比例分别是26.1%.31.5%.大三学生认为非常高和较高的比例是10.2%.15.6%,大四则为9.9%和14.9%.认为成功路比较低的大一占23.1%.大二22.3%.大三占43.2%.大四占44.1%,而大一10.1%.大二19.1%.大三30.8.大四30%的学生认为本科生恋爱成功率非常低.调查表明大一大二的学生对本科生恋爱有着很乐观的态度,一大半的同学认为校园恋爱成功率非常高和比较高,而大三大四恰恰相反他们认为校园恋爱成功率比较低或者很多的人数占一大半.四.关于如何促进本科生恋爱观教育的建议(一)注重家庭教育家庭是我们最初始的建立人生观的地方,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巨大的影响.没有家庭的美满与快乐也就没有孩子的健康与幸福.因为家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及其关键重要的作用.家庭为一个孩子的成长创建了重要环境,家长的教育方式.家长的素质和示范作用直接关乎到孩子是否能够健康成长.(二)关注社会教育对于社会教育关键是要明确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注重文化传媒的作用.现在的本科生已不再是两眼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了,他们除了在校园内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他们还会大量的接触外面的世界,而通过大众传媒了解校园外面的世界恰恰是最便捷的方式,因此,我们对大众传媒要进一步做好监督和规范,要把不文明的现象扼杀在摇篮里,决不能让大众传媒成为传播不良思想的源头和帮凶.(三)完善学校教育与社会和家庭这两种教育相比,学校是专业的教育机构,更有能力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学校教育有着其他教育途径无法比拟的优势,其教育成果是一般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比拟的.首先,学校教育可以通过充分发挥其课堂的教育作用,将正确的恋爱观在课堂中逐渐渗透给学生们.其次,学校可以组织学生们多多参加课余文化生活,丰富学生们的精神世界,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方向.参考文献[1]冯涛,张进辅,韦毅嘉,廖莎莎.本科生的婚恋家庭观[J].高等教育探究,2004.[2]邓云.当代我国青年婚恋.家庭与性观念的变动特点与未来趋势[J].青年探究,2007.[3]郭念峰.(主编)心理咨询师.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69-174.[4]黄希庭,当代本科生心理特点与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80-208.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lwqt/xzjq/27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