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老友记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探究现状:
随着现今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也在不断提高,然而英语口语相较于其他英语综合能力却进展缓慢。英语专业本科生在口语的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问题,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与英语模糊语的正确使用和理解有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英语专业本科生在口语的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问题,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与英语模糊语的正确使用和理解有关,针对这一点,许多中外学者做了以下探究: 20世纪70年代左右,美国语言学家G.Lakoff(1972) 最早将模糊理论引入模糊语言探究。他经观察发现,某些词的语义范畴不是整齐划一的,而是似是而非,无法非常清晰界定。此外,他利用模糊集合论所构建的语义剖析模型对它们进行剖析,以确定它们的语言边界的性质。以此看来,引入模糊集合论来构建语言剖析体系,在语言探究中具有很高的价值。Joanna Channell(2000)在著作Vague Language中阐述了模糊语言的定义、相关理论、与含糊语的区别及使用等。他将语用学原理应用于模糊语言问题的思考与探究,通过描述模糊语言的不同表现形式,阐明这些探究对象的语用价值。此外他还探究了模糊语言在交际方面的功能和意义,肯定了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也指出了模糊语言的剖析和把握的基本途径。这些内容既为后来的探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又使模糊语的探究上升到了一个高度。 白海瑜和惠春琳(2004)认为,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中,模糊语言比清晰语言要表达的更加得体,体现的语用功能更加全面。此外,他们还深入探究了模糊语言与社会文化价值的关系,因为社会文化价值的差异限制,会导致模糊语用的失误。鲁苓(2010)在著作多元视域中的模糊语言学中明确指出,有关语言模糊的问题的探讨从古希腊就已经开始。由此可见,模糊语言对语言使用的影响源远流长。他从不同视角下描述模糊语问题,剖析模糊语言在日常交流中的效用,包括数词、量词、颜色词等等的语言模糊性,以及法律范畴、商务活动、新闻语言中的模糊语使用。邵璐(2011)认为,语言的模糊现象普遍存在,包括文学作品。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语言模糊性的存在给译者带来了挑战。邵璐编著的文学中的模糊语言与翻译——以达·芬奇密码中英文本比较探究为例把模糊语言概念和模糊探究的理论、方法引入翻译探究,以达·芬奇中英文本比较探究为个案,剖析两个译本如何把源文本中的模糊语言翻译为目标文本,为翻译模糊探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科学的路径和模式。 综上所述,近年来中外学者对模糊语的探究颇多,大都从语言模糊的定义、产生原因、模糊语言的存在形式以及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等方面进行阐述。这些探究都颇具成果,为后来的钻研深入提供了依据和借鉴。然而,这些探究都比较倾向于理论的阐述,缺少鲜活的实例,鲜少将模糊语的语用功能扩展延伸,与英语教学相结合。所以本论文将从美剧中具有代表意义的老友记中选择实例,结合生活中的情景,探究模糊语的语用功能。
课题探究目的:
本文通过对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的探究,对其中的称谓语、数词、量词、颜色词、习语等方面的模糊语言进行了归纳总结,旨在剖析发现模糊语言在英语口语中的语用功能,使英语专业本科生对模糊语言有所了解和认知,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模糊语言在口语交流中的语用功能。
课题探究要点:
1. 引言 2. 模糊语概述 2.1 定义 2.2 特点 2.3 常见的模糊语 3. 老友记简介及探究意义 3.1 老友记简介 3.2 老友记的探究意义 4. 老友记中模糊语的运用 4.1 老友记中的模糊语概览 4.1.1 称呼语 4.1.2 数词与量词 4.1.3 俗语 4.1.4 其它 4.2 老友记中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lwqt/ktbg/117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