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唐代边塞诗人


探究目的和意义:
优秀的诗歌使唐代成为我国历史上诗歌最丰富具有最高成就的背景,也成为我们最值得探究的背景,探究诗词自然是要从韵律出发,探究韵律是了解“诗”的第一步。李益的诗词也是最具代表性之一的诗作,为了更好地了解唐代诗人对诗用韵的规律,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诗”的第一步。李益的诗词也是最具代表性之一的诗作,为了更好地了解唐代诗人对诗用韵的规律,尤其是边塞诗。所以我们要进行用韵探究。
意义:李益作为唐代边塞诗人的代表,探究他的诗词既能够使人了解边塞诗的成诗规律又可以了解唐代用韵的规律,对于“韵”也能够有一个细致的了解和学习。与此同时也可以将李益作为北方诗人的代表,进行关于北方诗特色的深度的探究。
课题探究现状:
从诗词探究界来看,对唐代诗人的诗词用韵探究一直是热门的关注,并且探究对象多以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等等非常著名的诗人,而探究李益诗词的人并不多,很少的人即使探究李益,多探究他的边塞诗的伟大成就的原因,对他的诗歌用韵探究很少,因此,李益诗的用韵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尽管前人已经有文章阐述李益诗歌用韵考,但其探究的不够详尽,只是在用韵的独用和同用方面做了简单类似的论述,并且没有与广韵等进行比较整理,没有完全摘录李益的全部诗歌为探究对象,存在着不足,但仍然值得学习和借鉴。
课题探究主要内容、实施方案及创新点:
主要探究内容除了李益诗词风格之外,还有李益诗词用韵。通过探究发现李益诗词用韵规律不仅受到当时唐代诗风的影响,也受到其所在地方言的影响。
通过比较总结发现李益的诗歌用韵情况如下:
(1)歌戈同用。(2)麻独用。(3)语独用,模独用,魚独用,模虞同用,遇暮同用。(4)咍独用,灰独用,齐独用,咍灰同用。
(5)之脂微支独用,之支同用,纸止同用,脂支同用,之脂同用,微脂同用,微支同用,之脂支同用,支脂微同用。(6)宵独用,麻独用,宵萧同用。(7)侯独用,尤独用,尤侯同用,有厚同用,宥候同用。(8)侵独用。(9)元独用,山独用,先独用,寒独用,月屑同用,仙先同用,山删同用,薛屑同用,仙山删同用,桓山寒同用。(10)真独用,文独用,痕独用,魂痕同用,谆真同用,元魂同用,元魂痕同用。(11)阳独用,阳唐同用。(12)青独用,清耕同用,清庚同用,青锡同用,锡昔同用,陌麦同用,昔陌麦同用,清耕庚同用。(13)职德同用。(14)烛独用,钟独用,东独用,沃烛同用,烛屋同用,东烛同用,东冬钟同用,屋沃烛同用。(15)江独用。
从李益178首的诗词入手,查阅资料,找出用韵规律和韵部的使用,完成论文。
课题进度安排:
进度安排:第一阶段 2014年12月—2015年3月25日 查阅资料文献时间
第二阶段 2015年3月26 日—2015年3月31日 剖析材料、整理材料
第三阶段 2015年4月 1 日—2015年4月10日 开始论文第一部分的写作
第四阶段 2015年 4月20日—2015年4月25日 完成第二部分及初稿
第五阶段 2015年4月26日—2015年5月10日 完成定稿
预期达到的目标:能准确总结李益诗词的用韵规律,减少文章的失误,并能够按时完成12000字论文。
主要参考文献:
全唐诗 中华书局出版社
李益诗集
陈彭年 1982宋本广韵(张氏泽存堂本),北京:我国书店。
唐作藩 1987音韵学教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力 1985汉语语音史,北京:我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王力 1983 诗词格律,北京:中华书局。
王力 1999 古代汉语,北京:中华书局。
诗韵新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严学宭 2008 广韵导读,四川:巴蜀书社。
沈兼士 1985 广韵声系,北京:中华书局。
白俊骞 2008 韩愈古诗用韵特点 绵阳师范学报第10期 61-64页。
鲍明炜1981白居易元稹诗的韵系南京大学学报
郭爽 2001 李益诗歌用韵考 甘肃教育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7期 72-75页。
马重奇 李瑟 1990 韩愈古诗用韵考——兼与白居易古诗用韵比较陕西师大学报第 1期 71-78页
罗德真1990 王安石诗词用韵探究 南京师大学报第3 期 81-87页
潘谨 2006 唐代永济诗人用韵考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祁宏涛2009沈佺期、宋之问诗韵考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王其英 2010 唐代诗人李益诗歌的成就与影响 发展月刊第7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lwqt/ktbg/101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