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听力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探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随着交际法的诞生,听力教学受到足够的重视,成为一个独立的探究领域。国外的听力教学探究主要是从 20 世纪90 年代兴起的,听力由过去被认为的被动活动, 转变为如今所认可的一种主动的过程, 对听力探究的重点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90 年代兴起的,听力由过去被认为的被动活动, 转变为如今所认可的一种主动的过程, 对听力探究的重点从以往的只重视听力的结果到囊括听力的过程。而从 2 0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 学习者听力策略的使用和教会他们如何使用这些策略的探究越来越受到关注。许多应用语言学家都提出了自己的听力策略理论, 其中比较受推崇的是O’MALLEY和CHAMOT ( 1990 ) 的理论。他们认为在二语学习中, 学习者会使用几种学习策略: 元认知策略 (包含计划、 自我约束、 管理等 ), 认知策略 ( 即所有可以帮助理解的策略, 比如使用以前所学的知识等 ) , 社会和情感策略 ( 比如提问和自我肯定 )。
,英语听力教学形成探究体系和方向是在 1979 年以后,在接下来的20年里,前十年多为教学技巧性的探究,主要从传播学理论角度探究媒体在听力教学中的使用及应采取的教学方法 ; 而后十年的探究则主要从认知学、心理语言学、语用学、跨文化交际学等多角度对听力教学及听力测试进行探究。当前,听力教学主要围绕听力的检测和对技巧掌握的检测展开。对此,刘射香(2014)指出,听力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听的综合能力为目标,教学活动的开展应以促进听力理解和技能运用能力的提高为目标。尹文贵(2014)指出,基础阶段英语课程的教育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2011年推出的新英语课程标准,就初中生英语听力需要听懂的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和方法,听力技能,教学目的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并对英语教师提出相应要求。初中英语教学大纲对初中生听力素材类型,听力材料来源,听力语速,获取信息能力等方面提出要求。
新课程改革时代下,孙明珠(2011)指出初中生在英语听力学习中存在的障碍,例如:大部分学生对听力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良好的听力习惯,以及听力缺乏技巧等。同时,很多一线教师纷纷对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障碍发表了一些见解,陈瑛认为学生听英语有畏惧心理,语速和理解上有障碍。吴深指出,学生对听力缺乏信心,往往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学生不能根据所提供的线索克服听力过程中出现的障碍,无法进行有效地猜测、联想和判断。胡宝娟指出,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很难做到全程注意力高度集中,稍不注意就无法准确全面地接受信息。别华亮(2012)通过调查剖析得出以下结论:心理因素的影响、知识水平方面的不足和学习策略的障碍是制约学生听力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而教师对听力还不够重视、教学模式单一与教学手段落后、教师对学生缺乏必要的听力策略指导和听力选材不精当则是学校及教师在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当前中学生英语听力学习存在的问题,孙明珠(2011)从中学生英语听力学习兴趣,习惯技巧,基础,心理素质几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此外,他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指导下,就如何高效进行听力材料选择,语言学习环境创设,现代化媒体运用提出建议。别华亮(2012)就高中英语教师听力教学策略的运用,学生英语听力兴趣的培养,听力基本功训练,听力技巧训练和指导,课外听力训练等方面提出建议。
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听力教学探究不仅仅局限于理论性的探究,更注重在真实的课堂中的实践探究。国内众多一线教育者通过长期的调查探究,理论联系实践,科学剖析调查数据,得出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但是,新课程改革时代下,各所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现状良莠不齐,不能以偏概全。因此,具体探究一所中学听力教学现状有一定的探究价值,对于切实提高一所中学的英语听力教学有建设性意义。

课题探究目的:
在英语听力教学的实践中普遍存在“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的问题。本探究以广大教育领域的探究者的探究成果为借鉴,参考丰富的文献资料,通过对老师和学生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多方面多角度了解高邮城北中学听力教学现状,结合新课改的具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lwqt/ktbg/136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