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别了武器


一、探究的目的、意义与应用前景等:
探究目的:
在对小说永别了,武器的剖析与探究中,从“英雄准则”的视角,论证小说女主人公凯瑟琳是一位女性中的英雄典范,从而更全面地了解海明威塑造的“英雄”或者“硬汉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女性中的英雄典范,从而更全面地了解海明威塑造的“英雄”或者“硬汉”形象在女性身上的不同表现形式。
意义:
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海明威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长期以来,海明威在其文学作品中塑造了无数的硬汉形象,捕鱼、打猎、拳击、斗牛、战争,这些刺激冒险的活动是其作品的一贯主题。但对于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以及他对女性的态度、对两性关系的看法,一直为世人所争论。海明威笔下的女性角色,往往被认为是男性的附属品,她们懦弱、自卑,充其量仅仅是对男性角色的补充。
在海明威的作品永别了,武器中,很多人认为女主人公凯瑟琳疯疯癫癫,为了男人而丧失了自我。然而,通过对小说文本的细致探究,再结合当时的背景时代,我们不难发现凯瑟琳理智、勇敢、乐观的一面,她是海明威笔下的一位典型的女性英雄。
由此可见,在创作时,除了男性角色,海明威也一直为刻画女性人物而不懈努力,其作品中鲜明的女性意识是不可抹杀的。
应用前景:
(1)通过对凯瑟琳这位典型人物的探究,能够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海明威塑造的“英雄”或者“硬汉”形象在女性身上的不同表现形式;
(2)结合特定的历史时代,能够获悉以海明威为代表的一代人对两性关系的看法;
(3)通过对凯瑟琳这位典型女性的剖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海明威的其他文学作品的写作风格,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海明威其他作品中的女性角色。
二、探究的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探究内容:
本文以女主人公凯瑟琳为探究对象,从“英雄准则”的视角,通过对凯瑟琳恋爱时对爱情的坚定执着与不悔付出、发现意外怀孕时的淡定和冷静从容、逃难时对未来的乐观和自信、生产时对剧痛的兴奋和期待、临终时对死亡的无所畏惧这五个主要情节的剖析,来论证凯瑟琳是一个勇敢、自信、乐观、无谓的女性英雄。
2.拟解决的问题:
(1)菲利普 杨的“英雄准则”的定义,及其在文学中的运用
(2)探究评论界长期以来对凯瑟琳这一女性人物性格褒贬不一的原因
(2)在小说中凯瑟琳这一女性人物的性格是如何“英雄准则”的
三、探究思路、方法和当前收集的文献:
探究思路:
从“英雄准则”的视角,解析永别了,武器中女主人公凯瑟琳的形象,根据小说情节,以凯瑟琳恋爱时、怀孕时、逃难时、生产时以及去世前五个时间阶段作为行文的线索和思路,通过对凯瑟琳行为的剖析,来论证凯瑟琳这位女主人公并非是一个懦弱、卑微的男性附属品,而是一个有思想、有原则、勇敢无畏的女性英雄。

探究方法:
(1)文本剖析法:对小说永别了,武器进行反复阅读与探究,了解其写作时代、作者的写作风格等。
(2)文献调查法:在相关的探究资料的帮助下,更好地加深对小说深层次含义的了解。
(3)比较探究法:通过对永别了,武器中女主人公凯瑟琳的探究,尝试运用相同的方法来探究海明威作品中的其他女性角色。
文献:
[1] Danaldson, Scott. The Cambridge Campanion to Ernest Hemingway.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0.
[2] Ernest Hemingway, “Introduction” in men at war, ed. Ernest Hemingway [M]. New York: Crown, 1942. [3] Bernice Kert. The Hemingway Women[M].New York:Norton & Co,1983.
[4] Naom M Grant. The Role of Women in Fiction of Ernest Hemingway[D].University of Denver,1968.
[5] Paul Smith. New Essays on Hemingways Short Fictio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6] 董衡编选.海明威探究[M].北京:我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7] 福克纳,陶洁,蔡慧译.福克纳中短篇小说选[M].北京:我国文联出版社公司,1995.
[8] 海明威.海明威文集[M].王秀珍译.长春:背景文艺出版社,1995.
[9] 海明威.永别了,武器[Z].林疑今,译.贵阳: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10] 孙桂芝.在阅读中重建被“男性中心”异化的女性形象--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形象[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报,2007,(3).
[11] 王迎军.从凯瑟琳与玛丽亚的形象比较看海明威心中的理想女性[J].作家杂志,2008,(8).
[12] 肖明翰.威廉 福克纳探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探究出版社,1997.
[13] 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14] 岑伟.刚柔并济的凯瑟琳 巴克莱--试评海明威笔下的理想女性[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报,2000,(1).
四、特色或创新之处:
(1)将探究重点放在了女主人公凯瑟琳身上,而非一向为评论界所重视和看好的男主人公亨利;
(2)通过对小说情节的剖析,结合特定的历史时代,别出心裁地论证了凯瑟琳是以为自信、勇敢、有原则的英雄典范;
(3)从“英雄准则”的角度出发,对小说女主人公凯瑟琳的性格特征有了更全面的剖析和解读。
五、探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1. 2017年6月至9月,在指导老师帮助下确定选题,收集整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 2017年9月,完成开题报告答辩;
3. 2017年9月至2015年2月,确定论文框架,整理写作思路,开始论文写作;
4. 2018年3月,完成论文初稿,交指导老师审阅;
5. 2018年4月,论文中期检查;
6. 2018年4月至5月,根据指导老师意见修改、润色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lwqt/ktbg/56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