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珍珠东风·西风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探究现状:
赛珍珠( Pearl S. Buck 或 Pearl Buck,1892年6月26日 --- 1973年3月6日 ),美国伟大的女性作家。出生于美国西佛吉尼亚的一个基督传教士家庭。 1932年籍其小说大地(The Good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伟大的女性作家。出生于美国西佛吉尼亚的一个基督传教士家庭。 1932年籍其小说大地(The Good Earth),成为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女性;193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是我国题材的大地三部曲、异邦客和东风·西风。
现在我国学术界将我国的赛珍珠探究分成4个阶段,即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五六十年代、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以及新世纪开始至今。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叶公超在从文本从王龙对土地的挚爱说到对我国农民的现实生活的反映,剖析了赛珍珠在我国实情方面的成就。江亢虎从文本入手对赛珍珠进行了猛烈的批评说赛珍珠对我国文化的了解只是浮于表面,不值得探究。他批评赛珍珠的大地 过多地执着于“下流社会我国人的特性与缺点”。伍盖甫独辟蹊径从“管制”人手,剖析了威权意识、孝以及爱,进而探究了我国传统的女人作为男人的附属品存在的家庭观以及社会的统治秩序。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文学界对赛珍珠的评价是全盘否定的。李文俊、思慕、徐育新等我国文人从政治阶级方面入手,认为赛珍珠宣扬的“先进”的美国文化,是美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急先锋。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对赛珍珠的评价逐渐走向客观。王玉国从赛珍珠的生平、事迹、作品等方面出发,编写了赛珍珠——写我国题材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女作家,认为她是一个敏感而富有同情心的人,同时也是中西方文明沟通的桥梁。20世纪末以及新世纪开始至今,居永梅通过对小说东风·西风的全方位的解读,发掘出赛珍珠的文化理想在该书中的具体表现,该理想即异质文化之间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吐故纳新,和谐共处的文化理想。
在西方,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赛珍珠就被冷落在一旁,并且大多数的男性批评家和许多西方学者都心照不宣的对把诺贝尔文学奖这样一个极高的奖项发给赛珍珠而感到愤愤不平。今天,作为女权主义者和多元文化主义者,被忽略了50多年的赛珍珠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声誉。彼得·康从她独特的经历,一个出身在美国,长在我国的边缘人的角度,编著赛珍珠文化传记,认为她只是一个游走在两个文化之间的边缘人。瑞典把诺贝尔文学奖颁给赛珍珠,感到赛珍珠的“天下一家”的理想是与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有关未来的梦想的目的相吻合的,因为她的作品为通向人类同情和对人类理想进行探究铺平了道路,那种人类同情穿越了广阔分隔的种族边界,那种探究又是人物刻画的一种伟大而又充满生机的艺术。
今天回眸近年我国赛珍珠探究,我们可以发现,尽管目前已经有许多中美学者正在进行赛珍珠探究,而且也取得了不少骄人的成绩,但相对于赛珍珠作品的数量和质量,这些已有的探究显然很不相称。
课题探究目的:
东风·西风是赛珍珠的处女作,这部长篇小说可以分为上部和下部。上半部分赛珍珠既写了从小接受封建思想灌输的桂兰在新与旧的冲突面前告别旧的思想观念,接受丈夫的民主思想的历程,又从桂兰的视角出发,写了女主人公按照自己的文化标准和思维方式来解读异质文化细节时所出现的误读情况。下半部描写异族通婚,桂兰的哥哥与美国姑娘由相爱而结婚,却遭到以父母为代表的家族的反对,桂兰的哥哥选择与家族断绝关系的方式捍卫爱情。小说结尾处新生儿的呱呱落地,显然象征着中美文化或东西文化的融合。本文从对以桂兰母亲和婆婆为代表的传统我国女性,以桂兰为代表的由矛盾到接受西风文化的人和以桂兰丈夫及其哥哥为代表的具有民主思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lwqt/ktbg/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