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文章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课题任务:
苏轼不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且其文章的影响力在宋代便已朝野皆知。对于他为文的挥洒之处,前人多有申说。对于其文章与科举制度的关系前人也有论及,但一些地方尚有深入的余地,譬如宋代科举的特殊性以及策论的文体样式。本文将重视典章制度对文学风气转移的作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一些地方尚有深入的余地,譬如宋代科举的特殊性以及策论的文体样式。本文将重视典章制度对文学风气转移的作用,力图通过苏轼文章的探析沟通文学传统的内与外。
探究目的:
通过撰写此毕业设计,检验了本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查阅剖析资料等能力,提高本人理论探究能力的同时,丰富了知识,以及深入了解了作家之间的影响的重要作用.
二、调研资料情况
基本书目:
1、宋史,[元]脱脱,中华书局1985年版
2、宋代科举与文学考论,祝尚书著,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
3、苏轼探究,王水照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传媒与真相——苏轼及其周围士大夫的文学,[日]内山精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8月
5、科举与宋代社会,何忠礼著,商务印书馆2006年12月
6、明代苏文探究史稿,江枰著,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王水照),复旦大学2005年
7、苏门六君子交谊考论,张丽华著,博士论文(指导教师:陆坚),浙江大学2005年
8、苏轼与“宋四六”,陈祥耀,载文学评论2000年第5期
9、苏轼资料汇编(1-5册),四川大学中文系唐宋文学教研室编,中华书局2004年版
10、苏文汇评,曾枣庄编,四川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三、实施方案
1、仔细阅读苏轼的著名文章
2、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对比互证
3、思考并结撰论文
四、预期结果
主要内容:从文化传统、典章制度等方面探究苏轼文章与科举制度之间的关系。
预期结果:通过细致的文本剖析,史料旁证,说明苏轼文章不仅是文章学意义上的杰出作品,同时也是当时文化传统与典章制度互相作用的结果。
结果形式:论文。完成一篇8000万字左右的符合学士学位要求的学术毕业设计。
五、进度计划
2016年12月11日,与指导教师商量确定选题,拟写开题报告;
2016年12月15日—2017年1月15日,查阅资料,做前期准备;
2017年1月16日—2017年1月31日,根据当期进展修订开题报告,拟写修改论文大纲;
2017年2月1日—2017年3月1日,完成初稿请指导教师审阅并提修改意见,完成中期自评表;
2017年3月2日—2017年3月15日,修订,上交二稿;
2017年3月16日—2017年3月31日,修订,上交三稿;
2017年4月1日—2017年4月15日,修订至定稿;
2017年4月16日—2017年4月30日,撰写答辩陈述,作答辨准备,请指导教师作鉴定意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lwqt/ktbg/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