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昌星案件


探究目的和意义:
现代意义上的“引渡”是指不同国家相互根据请求将在本国境内发现的、在对方国家受到刑事追诉或者已被判处刑罚的人移交给请求国,以便对其提起刑事诉讼或者执行刑罚的合作。
随着国际间往来日益便利,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求国,以便对其提起刑事诉讼或者执行刑罚的合作。
随着国际间往来日益便利,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随之而来的是我国犯罪分子外逃数量激增。近年来,的反腐力度明显加强,官员犯罪后潜逃境外的情况也日趋严重。引渡制度在被运用的过程中暴露出的许多问题与不足,导致引渡过程缓慢甚至中断,阻碍着司法公正的实现。改进的引渡制度将成为法治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对引渡制度的探究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赖昌星为核心的“远华走私集团”可以说是建国以来被查处的最大一个走私团体,为使赖昌星得到法律的制裁,我国进行了为期十二年之久、困难重重的引渡程序,最后将赖昌星成功遣返回国。因此“赖昌星案”对引渡制度的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对漫长的引渡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仔细探究与剖析,结合最终成功将其遣返的原因,总结出未来引渡制度的发张与完善方向,才能使我国的引渡制度更加健全,在未来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正义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顺利。

课题探究现状:
目前国内学者对引渡制度的探究涉猎不太多,还处于初步探究阶段。当前大部分学者还是探究引渡基本原则,且以死刑不引渡、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居多,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引渡制度中的各机构分工、以及对于证据的态度问题等问题仍有待探究。
由于我国目前为止成功的引渡实践为数不多,因此结合实际案例来剖析引渡制度的探究成果更为少有。赖昌星案是引渡实践中影响最大的案件,贯穿十二年之久,最终于2012年将其成功遣返,是引渡制度不断发展的结果。近年来贪官外逃数量激增,国内学者对于引渡制度的探究也越来越重视,探究成果有所增加。
课题探究主要内容、实施方案及创新点:
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赖昌星引渡案回顾、从赖昌星案反思引渡制度存在的问题、对引渡制度的反思与建议。
通过对赖昌星案的回顾,剖析在引渡赖昌星过程中遇到的阻碍,以及最终成功将其遣返的原因,从该二者的原因总结出引渡制度现存的问题,最后从目前的问题出发,得出未来引渡制度发展与完善方向的结论。
创新点在于从赖昌星案的视角来看引渡制度的完善方向。
课题进度安排:
2017年
10月6日至12月12日:指导老师下达毕业设计写作任务,学生查找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12月13日:小组探讨开题报告,确定论文选题,明确论文写作要求。
12月14日至12月31日:学生查找资料,构建论文框架,提交论文提纲(至少到三级标题)。倒是审阅、修改。

2018年
1月1日至3月31日:学生提交论文初稿,倒是审阅、提出修稿意见。
4月1日至4月30日:学生按照指导老师意见进行论文修改。
5月1日至5月16日:论文修稿、检测、定稿,并准备论文答辩。
5月17日至6月6日:完成后期装订、评定成绩、录入系统等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黄风,国际引渡合作规则的新发展,载比较法探究,2006年第3期
[2]赵秉志,死刑不引渡原则探究,载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1期
[3]黄风,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规则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林安民,中加引渡条约前瞻,载东南学术2013年第4期
[5]黄风,主动引渡制度探究:经验、问题与对策,载法商探究2006年第4期
[6]彭峰,引渡原则探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
[7]黄风,主动引渡制度探究:经验、问题和对策
[8]高秀东,从贪官外逃后的法律对策看引渡制度的最新发展,载外交评论2007(95)
[9]J DUGARD,C VAN DEN WYNGAERT,RECONCILING EXTRADITION WITH HUMAN RIGHTS,FROM AMER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lwqt/ktbg/65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