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洛维夫人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
课题探究现状: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是意识流的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权主义的领导人物。她的作品达洛维夫人是宣扬女权主义,揭露当时资本主义社会黑暗与腐朽的代表作。对于达洛维夫人一书,许多国内外探究者过去大多从意识流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权主义,揭露当时资本主义社会黑暗与腐朽的代表作。对于达洛维夫人一书,许多国内外探究者过去大多从意识流,女权主义,存在主义的角度以及从生死观的角度等方面来剖析,而少有人从矛盾心理的角度来解读该小说。随着现代社会矛盾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人们也渐渐从人物的心里来分析问题,所以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都投入了对此主题的探究。 T.E.Apter(1984)他在Self-Defense and Self-knowledge一书中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究达洛维夫人,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来解读主人公从矛盾到和谐的心里历程。 Hawthorne(1975)在 A Study in Alienation中表明克拉丽莎不能从她的矛盾性格中解脱出来是由于她并不能充分的理解外部的世界,尽管她能发现当时社会的弊端与矛盾。 Alex Zwerdling(1986)在Mrs. Dalloway and Social System中提出,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具有难以调和的矛盾,他们作为这个背景的个体开始经受由诸多矛盾而导致的后果,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个人和社会的矛盾难以调和。Suzette A.Henke(1981)在 New Feminist Essays on Virginia Woolf中指出,造成克拉丽莎矛盾心理的根源---是父权制社会,及其对女性婚姻,友谊和独立思想的压迫。 李茂秀(2008),在人生:挣扎与妥协之间—论伍尔芙达洛维夫人一文中,他通过探究达洛维夫人的生活状况,指出其两面性,并全面剖析了达洛维夫人挣扎与妥协的痛苦一生。李蓉和简圣宁(2005)在对峙的矛盾自我--试析贵妇达洛维夫人的生存状态一文中指出,造成克拉丽莎这种矛盾自我生存状态的原因既有外因也有内因,达洛维夫人形象的成功塑造,正好实践了伍尔芙摈弃“物质小说”而写“精神小说”的理论主张。 毛靖(2013)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剖析达洛维夫人女主人公,以及其他女性空间体验和诉求,反映了父权制统治下新旧两代女性的空间困境。张磊(2009)在论达洛维夫人中的多角度叙述一文中提出,小说的人物呈现多重的自我,伍尔芙由此确立了女性的自我意识,消除了男性的自我中心,实现了男性自我与女性自我的平等。 金英(2009) 从生死观的角度对克拉丽莎生与死的矛盾进行了三方面的剖析,“直面死亡”,“死亡的困惑”,“向死而生”,通过对人物“生”与“死”瞬间的顿悟,诠释了对生命的意义。以及类似的还有侯彤(2007)她描写到克拉丽莎听闻塞普蒂默斯的死讯时,她仿佛亲眼目睹了那个青年坠楼自杀的全过程,又完全了解他自杀前的痛苦与绝望,继而引发她一连串关于人生的思考。 本文主要剖析达洛维夫人的矛盾内心,在剖析达洛维夫人内心矛盾的同时剖析产生这些矛盾的内因和外因,通过两方面的结合剖析,进一步探讨父权制度下女性的挣扎与妥协。
课题探究目的:
达洛维夫人是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女性主义小说代表作之一,主要围绕女性要求独立,要求解放而又屈服于现实,矛盾而又无助的内心状况展开描写的。本文主要剖析女主人公克拉丽莎矛盾心理,通过剖析其对内在自我与外在形象,理想爱情与现实婚姻,对遵守制度还是争取独立等各方面所表现出的挣扎与矛盾的心理,揭示资本主义制度下人性的虚伪,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以及父权制度对女性的压迫。并希望通过对本书的解读更好地理解在父权制的社会下女性想要获得解放,只有先取得经济上的独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lwqt/ktbg/43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