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英语演讲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
课题探究现状:
非言语交际是人际交流中决定意义传递的主要因素,它的作用不可忽视。语言交际只传递交际的内容和思想,非语言交际能够展现交际模式和体现交际双边的关系。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非言语交际能力作出探究。
1.非言语交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模式和体现交际双边的关系。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非言语交际能力作出探究。
1.非言语交际在跨文化中的探究。徐小明(2010)对非言语的内涵、跨文化非言语行为差异作了较为深入的剖析,重点探究了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陈晓靖(2010)探究了不同语境下的言语行为,阐述了不同的语境下,体态语、体距语和伴随语的表达方式的差异。薛梅(2013)认为在跨文化交际中,应该清楚非言语交际在不同文化时代下的差异,因此从手势、面部表情、目视行为和时间观念等几个方面对比剖析英美人和我国人非言语交际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
2.非言语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探究。Isabel Antúnez Pérez(2005)主张外语教师应该意识到在课堂上充分使用非言语交际的相关性,并提出跨文化能力也可以通过非言语参数来提高。魏娉婷(2013)探究了东西方文化差异,强调在英语教学中渗透“非言语文化”的教学,分别从体态语、客体语和副语言三方面剖析了教师应如何在课堂上运用大量的非言语交际手段,以保证学生对英语言语知识的切实掌握。杨桂兰(2013)从非言语交际探究的内容着手,对非言语交际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以及培养学生跨文化非言语交际的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3.非言语交际在演讲中的探究。任丽花(2013)以开场问候型和开门见山型两大类,分别对比了言语模态和其他模态中演讲者表现的异同,认为演讲者不仅仅需要依靠言语这一单一模态,还需要其他多种模态的配合,如着装、头部动作、手势、眼神等。应琼,陈家刚(2014)对两位英语演讲比赛选手即兴演讲语料进行剖析,分别从声调、目光交流、手势头部移动等方面探究了非言语交际模态是如何辅助有声语言完成意义的整体建构。
4.非言语交际在商务交际中的探究。James Poon Teng Fatt(1998)主张在跨国谈判中对非言语交际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可能促成商业的成功。作者提倡销售人员尤其应该意识到非言语交际意味着什么,并试图将非言语交际和商业成功联系在一起。万玉兰(2006)从语言与非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礼俗的文化差异这两个方面探究了在商务交往中非言语交际的重要性及双重性。曾衍文(2008)从多种非言语符号的角度论述了非言语交际对商务交际的影响,并对如何克服跨国商务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文化障碍提出了宝贵意见。
非言语交际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前人的探究多聚焦在从声音、手势、眼神交流等模态角度,剖析非言语交际行为以及探讨非言语交际的重要性和意义,然而在副语言角度却缺乏探究。因此本文将从这角度,对本科生英语演讲中的非言语交际行为进行论述。
课题探究目的:
本文选取第19届“21世纪·可口可乐杯”本科生英语演讲视频为语料,采取个案探究方法,从身体行为、副语言行为这两方面对本科生英语演讲时的非言语交际行为进行探究,旨在探究演讲中选手对非言语交际符号的使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lwqt/ktbg/1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