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社区大用户行为研究以知乎和百度知道为例(附件)

大数据环境下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催生出了非正式学习的新型学习模式,丰富了学习资源库,弥补了传统学习模式的弊端,给个体的知识学习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个体学习的方式从集中的模式演变为碎片化的模式。作为大众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方式,问答社区的用户数量日益庞大,这有利于对问答社区用户行为的研究。本次调查选取知乎、百度知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比分析的方法,从知乎、百度知道问答社区的使用行为、知识贡献情况、答案采纳行为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以及交叉分析,分析两个平台大学生用户群体的行为差异。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得出,知乎和百度知道应提高社区的信息质量、提高用户准入资格、采取奖励机制以及增强用户交互性等意见。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一、引言 4
二、文献综述 4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个体非正式学习 4
(二)个体知识学习动机 5
(三)问答社区用户行为研究 5
三、研究方法与设计 6
(一)问卷设计 6
(二)问卷发放与回收 6
四、调查数据与分析 6
(一)样本特征分析 7
(二)用户行为分析 7
1.知乎、百度知道的大学生用户行为分析 7
2.知乎与百度知道对比分析 12
(三)相关分析 13
(四)交叉分析 14
五、结论 16
(一)改善问答社区信息质量 16
(二)提高问题答案的匹配度 16
(三)增强社区的交互性 17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 19
图1.知乎、百度知道的使用频率 8
图2.百度知道的常用功能使用情况 9
图3.知乎的常用功能使用情况 9
图4.知乎、百度知道的用户使用行为 10
图5.知乎、百度知道用户的学习行为动机 10
图6.百度知道用户的知识贡献行为 11
图7.知乎用户的知识贡献行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为 11
图8.知乎、百度知道用户的答案采纳情况 12
图9.知乎和百度知道用户行为对比 13
图10.百度知道用户性别与提问情况交叉分析 14
图11.知乎用户性别与提问情况交叉分析 15
表1 调查对象基本特征 7
表2.百度知道“使用频率”与“答案采纳情况”相关分析 13
表3. 知乎“使用频率”与“答案采纳情况”相关分析 14
问答社区大学生用户行为研究
——以知乎和百度知道为例
引言
引言
非正式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性的学习活动,由学习者自我调控和负责,通常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不经意中发生,没有固定的学习场合和方法,因此社会性互动对非正式学习的成果更具有意义[1][2]。大学生的非正式学习能力对其日后步入社会、适应新环境、主动获取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数据环境下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催生出众多新的社交媒体工具,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及知识交流共享的方式,大学生群体是利用新媒体进行碎片化学习的领头羊,问答社区的使用也给他们带来有别于传统的获取知识的途径,在研究大学生用户的学习行为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基于搜索引擎的问答社区一般分为全功能型的问答社区和社交型的问答社区。我国目前最大的全功能型网络问答社区是百度知道,它依托于网络平台搜索引擎的优势,鼓励用户利用自身经验创建问题答案,在用户搜索的第一时间反馈答案,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判断在多个回答中选择出最佳答案。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是知乎社区,它是基于交互式知识分享社区发展而来的,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知识储备来提问和回答问题[3]。
基于以上观点,笔者对在校大学生展开调查,旨在了解其对知乎、百度知道问答社区的使用情况,以此对比两个典型的问答社区的用户学习行为的区别,并期望可以为知乎、百度知道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和改进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文献综述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个体非正式学习
非正式学习[4]是在工作、学习以外的碎片化时间自行学习的方式,它的特点是具有突发性、没有固定的学习场所和学习时间。甘永成、陶舟[5]总结了前人的相关研究后,提出了非正式学习的基本理论,即将学习划分为个人正式、非正式学习和小组正式、非正式学习四种类型,同时还比较了各个类型之间的特点差异。2015年,谭丽琼、刘长国[6]在研究中指出,新媒体的应用和发展,为知识的获取增加了多样化的途径,沟通形式简洁明了、灵活多变,能及时了解到各种信息,而通常通过正式渠道难以获取。但通过非正式学习得到的知识相对零碎,不利于个体对知识的管理。新媒体环境下非正式学习的模式构建,应该从构建知识获取的平台渠道、知识共享及协作环境、知识管理平台三个方面来进行。
在大数据时代下,数字化信息更新迅速,通常以秒来计算,而且依托于互联网应用,可以分门别类的获取个体学习所需要的知识情报,目标性更加明确,由此可见,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6年曾泳嘉、刘文娟[7]在调查结果中显示,虽然较多数量的人对非正式学习的内在含义并不明晰,实际上却仍然在进行碎片化的非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占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比重越来,受访者中的77.44%都将手机作为非正式学习的重要途径,不过并没有能找到系统性的、有效的碎片化学习方法。作者认为,学校和社会为学生提供的非正式学习场所仍不够完善。
根据“二八定律”,人们知识体系中通过传统正规学习得到的知识仅占20%,剩下的80%由非正式学习获得。非正式学习的服务范围,在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下,覆盖了知识的获取、加工、分享、管理等多个方面,新媒体技术是在非正式学习和学习者之间架起的沟通的桥梁。学校是正式学习的主要场所,但非正式学习也广泛存在,并且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而个体学习环境的创设和WebX.0媒体的发展,更好地为非正式学习创建了适宜的学习环境。将正式和非正式两种学习模式有效地结合起来,也是日后研究大学生学习行为需要关注的重点。新媒体环境下的非正式学习有着不同于传统方式的特殊意义:能提高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的技能;扩展学习交互空间;促成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实现学习者多元化智能发展;有助于形成学习共同体。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xxaq/54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