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长三角信息服务业发展评价研究
摘要: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国家“十二五”发展战略之一,而电子信息产业合作则是一体化的重要内容。信息服务业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很有研究价值。本文以国内外信息服务业的相关研究为基础,综合运用比较分析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信息服务业的综述入手,构建了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指数综合评价法计算出京津冀信息服务发展水平综合指数,且分别从纵向和横向比较的角度对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信息服务业进行比较分析。通过京津冀、长三角信息服务业发展比较,借鉴长三角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提升京津冀信息服务发展水平的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文献综述1
(一)信息服务业定义2
(二)国内外信息服务业研究概况2
1.国外信息服务业研究概况2
2.国内信息服务业研究概况2
(三)京津冀信息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优劣势2
1.京津冀信息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整体优势2
2.京津冀信息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劣势3
二、信息服务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研究方法4
(一)信息服务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4
1.评价指标的设计4
2.评价指标的说明4
(二)研究方法4
1.方法介绍4
2.指数综合评价方法步骤5
三、京津冀、长三角信息服务业发展评价5
(一)评价指标数据的搜集5
(二)评价模型的测算7
1.指数化处理8
2.综合评价指数计算8
3.评价结果分析8
致谢12
参考文献13
京津冀、长三角信息服务业发展评价研究
引言
引言
文献综述
(一)信息服务业定义
信息产业包括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两大部分。信息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 通过信息的收集、处理、存贮、传输来提供服务的产业[1]。它涉及计算机、影视、传媒、出版等多个行业, 涵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了电信、互联网信息、软件、电子娱乐产品、网络教育、数字出版、计算机相关服务等多个领域。
(二)国内外信息服务业研究概况
信息服务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部门,人们对信息服务业的研究仍然处于探索的阶段。信息服务业庞杂的体系以及层出不穷的服务类型给学者们的研究带来了不少的困难。此外,作为信息产业的一个产业部门,信息服务业自身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尽管如此,国内外学者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服务业的本质和内涵做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1.国外信息服务业研究概况
国外学者基于不同角度对信息服务业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Ramy[2]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信息服务的外包模式,认为博弈论中的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了解信息系统外包安排的结构与功能, 非合作二人博弈的一种特别类型作为信息系统外包安排的模式可能是有用的, 而且这种委托代理模型已经被广泛研究。Penniman[3]从战略角度研究了信息服务业生存和管理的四大要素。Alice提出了支持通信能力和认知能力的系统设计的战略,强调信息系统在以用户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应用。在研究方法方面,国外学者Sarah[4]使用eVALUEd工具箱研究了一个电子信息服务业定性评价,该工具被设计用于填补电子信息服务业评价中定性方法的不足,注重人而非着眼于资源或技术,强调了定性方法和评价周期各方面的推广。Hollis[5]等学者研究了信息服务产业的服务质量评价的Success 模型,该模型主要用以研究信息服务的质量和与成功相关的其他变量的联系。Schwuchow[6]对欧洲信息服务市场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英国具有最先进的电子信息服务的原因, 并提出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研究方法。
2.国内信息服务业研究概况
随着硬件基础建设的逐步完成,硬件产品份额持续下滑,对信息服务与各类信息需求的增长使得信息服务市场规模不断加大。王旭超[7]认为目前信息产业已全面进入结构性调整时期,逐渐由硬件主导向软件和服务主导转变。石宝军,郑艳玲[8]认为全球信息服务市场进一步开放,各地争夺信息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伴随移动互联、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的进一步加深,以软件、数字音视频等为代表的信息服务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内学者凌美秀[9]从产业链角度分析了信息服务业的产业构成及其各个环节。徐东芳[10]基于技术与应用角度探讨了新技术形势下推动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和对策并提出相应的盈利模式。高建山、郑艳玲[11]运用SWOT方法探讨了河北省信息服务业协调发展的系统控制途径。何绍华、扬帆[12]介绍了多种适合信息服务业的绩效评估方法及其步骤。陈建龙,王建冬[13]通过聚类分析,比较东西部发展信息服务业的政策侧重点。熊太纯[14]从分析信息服务业的上位产业——服务业运营模式的演变进程出发,提出信息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4种运营模式,指出未来信息服务业将朝向第四方运营模式的方向转变。汤珊红[15]提出我国科技信息服务创新设想和相应的保障措施。
(三)京津冀信息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优劣势
1.京津冀信息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整体优势
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进程中,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都市圈集中了我国计算机制造业96%以上的生产能力。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信息服务业的大力倡导和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京津冀地区信息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同时伴随产业成熟期的到来,计算机制造业利润越来越少,而信息服务业各环节所形成的集聚效应与服务联盟逐步呈现出产业互动与融合发展的态势,表现出极大的经济活力。
产品门类齐全。在电子产品方面,北京在手机、电脑、扫描仪、显示器、彩色显像管、软件、程控交换机、数码相机等方面位居全国首位[16];天津是全国重要的手机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片式元件生产基地,以三星和现代为代表的显示器行业、以力神、和平海湾为代表的绿色能源行业也在全国位居前列;河北省在显示器件、半导体材料和设备制造领域获得了相当的成就,形成一定的技术优势,部分产品居全国前列。
科研力量雄厚。京津地区是中国科研实力最强的地区,有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科研、贸易、生产基地之誉的北京中关村地区,目前已集中了软件开发及信息技术的各类优秀人才。而天津也拥有多所高等院校和国家级研究中心,电子信息产业工程技术研发力量较强,研发国际化程度高,已经形成国家级工程中心、国家级研究院所、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市级研究机构、合资企业研发中心并存的、多层次的创新机构布局,基本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到支撑产业化制造技术的全方位的科研开发能力[17]。京津地区已吸引了一大批国外电子信息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建立了生产基地和研发机构,200余家跨国公司在北京设立了研发中心,其中60%属信息产业领域。
对外开放度高。近几年来,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北部沿海的对外开放前沿,在利用外资直接投资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这对于该区域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全球 ,80多家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机构40%以上在北京;世界500强企业在天津设有近200家生产型投资企业。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文献综述1
(一)信息服务业定义2
(二)国内外信息服务业研究概况2
1.国外信息服务业研究概况2
2.国内信息服务业研究概况2
(三)京津冀信息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优劣势2
1.京津冀信息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整体优势2
2.京津冀信息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劣势3
二、信息服务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研究方法4
(一)信息服务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4
1.评价指标的设计4
2.评价指标的说明4
(二)研究方法4
1.方法介绍4
2.指数综合评价方法步骤5
三、京津冀、长三角信息服务业发展评价5
(一)评价指标数据的搜集5
(二)评价模型的测算7
1.指数化处理8
2.综合评价指数计算8
3.评价结果分析8
致谢12
参考文献13
京津冀、长三角信息服务业发展评价研究
引言
引言
文献综述
(一)信息服务业定义
信息产业包括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两大部分。信息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 通过信息的收集、处理、存贮、传输来提供服务的产业[1]。它涉及计算机、影视、传媒、出版等多个行业, 涵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了电信、互联网信息、软件、电子娱乐产品、网络教育、数字出版、计算机相关服务等多个领域。
(二)国内外信息服务业研究概况
信息服务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部门,人们对信息服务业的研究仍然处于探索的阶段。信息服务业庞杂的体系以及层出不穷的服务类型给学者们的研究带来了不少的困难。此外,作为信息产业的一个产业部门,信息服务业自身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尽管如此,国内外学者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服务业的本质和内涵做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1.国外信息服务业研究概况
国外学者基于不同角度对信息服务业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Ramy[2]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信息服务的外包模式,认为博弈论中的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了解信息系统外包安排的结构与功能, 非合作二人博弈的一种特别类型作为信息系统外包安排的模式可能是有用的, 而且这种委托代理模型已经被广泛研究。Penniman[3]从战略角度研究了信息服务业生存和管理的四大要素。Alice提出了支持通信能力和认知能力的系统设计的战略,强调信息系统在以用户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应用。在研究方法方面,国外学者Sarah[4]使用eVALUEd工具箱研究了一个电子信息服务业定性评价,该工具被设计用于填补电子信息服务业评价中定性方法的不足,注重人而非着眼于资源或技术,强调了定性方法和评价周期各方面的推广。Hollis[5]等学者研究了信息服务产业的服务质量评价的Success 模型,该模型主要用以研究信息服务的质量和与成功相关的其他变量的联系。Schwuchow[6]对欧洲信息服务市场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英国具有最先进的电子信息服务的原因, 并提出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研究方法。
2.国内信息服务业研究概况
随着硬件基础建设的逐步完成,硬件产品份额持续下滑,对信息服务与各类信息需求的增长使得信息服务市场规模不断加大。王旭超[7]认为目前信息产业已全面进入结构性调整时期,逐渐由硬件主导向软件和服务主导转变。石宝军,郑艳玲[8]认为全球信息服务市场进一步开放,各地争夺信息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伴随移动互联、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的进一步加深,以软件、数字音视频等为代表的信息服务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内学者凌美秀[9]从产业链角度分析了信息服务业的产业构成及其各个环节。徐东芳[10]基于技术与应用角度探讨了新技术形势下推动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和对策并提出相应的盈利模式。高建山、郑艳玲[11]运用SWOT方法探讨了河北省信息服务业协调发展的系统控制途径。何绍华、扬帆[12]介绍了多种适合信息服务业的绩效评估方法及其步骤。陈建龙,王建冬[13]通过聚类分析,比较东西部发展信息服务业的政策侧重点。熊太纯[14]从分析信息服务业的上位产业——服务业运营模式的演变进程出发,提出信息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4种运营模式,指出未来信息服务业将朝向第四方运营模式的方向转变。汤珊红[15]提出我国科技信息服务创新设想和相应的保障措施。
(三)京津冀信息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优劣势
1.京津冀信息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整体优势
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进程中,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都市圈集中了我国计算机制造业96%以上的生产能力。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信息服务业的大力倡导和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京津冀地区信息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同时伴随产业成熟期的到来,计算机制造业利润越来越少,而信息服务业各环节所形成的集聚效应与服务联盟逐步呈现出产业互动与融合发展的态势,表现出极大的经济活力。
产品门类齐全。在电子产品方面,北京在手机、电脑、扫描仪、显示器、彩色显像管、软件、程控交换机、数码相机等方面位居全国首位[16];天津是全国重要的手机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片式元件生产基地,以三星和现代为代表的显示器行业、以力神、和平海湾为代表的绿色能源行业也在全国位居前列;河北省在显示器件、半导体材料和设备制造领域获得了相当的成就,形成一定的技术优势,部分产品居全国前列。
科研力量雄厚。京津地区是中国科研实力最强的地区,有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科研、贸易、生产基地之誉的北京中关村地区,目前已集中了软件开发及信息技术的各类优秀人才。而天津也拥有多所高等院校和国家级研究中心,电子信息产业工程技术研发力量较强,研发国际化程度高,已经形成国家级工程中心、国家级研究院所、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市级研究机构、合资企业研发中心并存的、多层次的创新机构布局,基本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到支撑产业化制造技术的全方位的科研开发能力[17]。京津地区已吸引了一大批国外电子信息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建立了生产基地和研发机构,200余家跨国公司在北京设立了研发中心,其中60%属信息产业领域。
对外开放度高。近几年来,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北部沿海的对外开放前沿,在利用外资直接投资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这对于该区域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全球 ,80多家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机构40%以上在北京;世界500强企业在天津设有近200家生产型投资企业。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xxaq/1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