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快速开发框架的研究与应用(源码)【字数:9057】

摘 要由于软件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普遍将纸质化、人力手工完成的东西用软件系统来实现,提高工作的效率,降低劳动力的成本。随着人们对软件系统越来越依赖,所以需要开发人员不断的开发功能,变更需求。随着软件新系统的大量涌入,为了解决共性问题、方便扩展、降低开发学习曲线、节省开发时间、提升开发效率和质量,软件开发程序员就开始研发一系列基于.NET的WEB开发框架,旨在提供稳定、便捷、高效、安全、简单的基础平台,便于开发人员使用统一技术快速高效的构建业务系统。基于C#的快速信息化系统开发、整合框架,为企业或个人在.NET环境下快速开发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本文研究了快速开发框架的形成和结构,分析了如果使用该框架,以及应用了该框架去开发一个派车项目,该项目包括了派车申请、派车管理、驾驶员台账管理、报表统计、参数维护的功能。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现状 1
1.3 本文研究内容 1
1.4 论文结构 1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3
2.1 软件开发框架的形成与发展 3
2.1.1 原始阶段 3
2.1.2 “作坊式”阶段 3
2.1.3 “流水线”阶段 3
2.1.4 “机器人”阶段 4
2.2 相关设计模式 4
2.2.1 工厂模式 4
2.2.2 接口的适配器模式 5
第三章 快速开发框架分析与研究 6
3.1 框架整体结构 6
3.2 框架组件分析 6
3.2.1 数据访问层 6
3.2.2 业务逻辑层 7
3.2.3 用户接口层(UI层) 7
3.2.4 通用组件库 8
3.2.5 “三统一平台”用户权限 8
3.3 框架使用方法 8
第四章 快速开发框架应用 11
4.1 项目背景 11
4.2 项目功能需求 11
4.3 框架的使用 12
4.3.1 生成表 12
4.3.2 生成解决方案 1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3.3 生成业务代码 12
4.4 个性化调用方法 16
4.5 “三统一平台”用户权限 16
4.5.1 开发平台 16
4.5.2 “三统一平台” 16
第五章 系统部署与运行 18
5.1 任务背景 18
5.1.1 派车需求 18
5.1.2 派车结构 18
5.2 运行效果 19
5.2.1 派车申请模块 19
5.2.2 派车管理模块 20
5.2.3 驾驶员台账管理模块 20
5.2.4 报表统计模块 22
5.2.5 参数维护模块 24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26
6.1 总结 26
6.2 框架下一步优化 26
致 谢 27
参考文献 28
绪论
选题依据及意义
当今时代,互联网与软件技术飞速发展,人们对于软件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为了减少开发人员的工作量,同时提高开发效率。因此企业快速开发框架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不仅降低了代码出错率,同时使得企业开发项目得以规范。开发人员通过这种模板化的方式,减少了前期开发重复代码的时间,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业务逻辑的开发中。通过学习和使用开发框架,也可以更便于其他开发人员的后期维护,更好的扩展开发以后的软件系统。
国内外现状
经调查研究国内外软件公司在框架研究的方没有给予很高的重视,只是一味盲目的追赶项目开发的进度,比较重视对单个项目能否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前完成项目的开发,没有投入大量的技术和金钱去开发框架。这样的开发模式虽然能够维持开发的进程,但是浪费了大量开发人员的时间,也损耗了大量的成本。一旦用户更改需求,便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进行修改和扩展,因为没有完善的框架,这些都可能成为导致项目无法进行。
相比较而言,日本的软件公司更注重框架的使用,倡导循环使用开发框架去进行每个项目的架构,这样一是为了方便维护,而是为了增强更好的用户体验,使得项目代码整齐划一,提高了开发效率,也方便日后的需求扩展。
本文研究内容
论文主要研究了在南京海关开发环境下快速开发框架的开发方法以及内部的业务逻辑层,同时用该开发框架实际去开发一个项目,在项目应用中理解框架的开发和使用过程。
论文结构
第一章:绪论
大概介绍了本文编写的原因,以及简要说明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相关技术介绍
向大家介绍了开发框架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在框架中使用到的相关设计模式。
第三章:快速开发框架分析与研究
对快速开发框架的开发展开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向大家展示了框架的整体结构、组件结构以及框架的使用方法。
第四章:快速开发框架应用
以南京海关派车系统为实例,进一步介绍了实际项目的开发是如何根据开发框架一步步进行实现的。
第五章:系统运行与测试
展示了南京海关派车系统的主要模块的运行界面,以及对系统的测试运行。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总结框架的优缺点,进一步改善框架中存在的不足,展望对未来开发框架的扩展。
相关技术介绍
软件开发框架的形成与发展
原始阶段
在最初的软件开发阶段,在公司接到一个项目之后,会由项目经理将一个系统按照模块划分好,然后分配给各个开发人员。再由各个开发人员各自开发自己的模块,最后整合在一起。对于开发能力差的人员来说,系统中的bug出错率大到根本就没用办法去合并,所以开发周期通常会延长,而且各个模块交涉的业务逻辑层很难去统一。由于软件开发人员很难固定的长期待在一家公司,所以一旦出现人员变动,接替的人去熟悉和了解上一位开发人员的代码需要很长的时间,很可能会导致项目无法进行直至结束。
“作坊式”阶段
“作坊式”阶段是对软件开发形式的一种比喻的说法,主要是指传统手工作坊模式的。在企业软件开发的过程中,由技术过硬的开发人员编写封装成构件,供应各个项目去调用,有效的防止多个模块因为不恰当的占用而引发死锁的风险,同时节约了软件开发的时间和成本。这种开发模式是由几个技术好的开发人员封装成构件库,再开发的过程中,由开发较弱一点的开发人员去调用构件库中的方法。“作坊式”开发的优点就是降低了项目对开发人员的能力的要求,但是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一旦调用出错,修改起来复杂,如果项目中编写构件的人中途离职,后续的需求扩展和变更都很难继续下去,可能导致项目终结。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jsjkxyjs/42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