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的产品溯源平台的开发与研究
摘要:近年来,商品质量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建立一个经过认证的可溯源的平台,供企业与消费者使用是非常必要的。本课题首先讨论了溯源相关的技术,包括RFID技术、EPC编码体系等,分析了技术上的可行性。之后,从分析系统需求入手,进行系统的总体功能设计。搭建系统开发和实施的软硬件环境,研究系统开发过程中需要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产品溯源平台的想法。系统的实现采用了Eclipse开发工具和数据库管理工具SQL Server 2014,结合Java Web,基本实现了课题的研究任务。同时,调用了高德地图API,使得系统直观可视。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words 3
1 选题背景 3
1.1 问题的提出 3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4
1.2.1 国外研究状况 4
1.2.2 国内研究状况 4
1.3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5
2 开发平台及应用技术 5
2.1 开发模型与开发平台 5
2.2 编程模式 5
3 系统分析 5
3.1 溯源平台需求分析 5
3.2 技术分析 6
3.2.1 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 7
3.2.2 EPC编码体系 7
3.2.3 条形码技术 8
4 系统设计 9
4.1 系统功能设计 9
4.2 系统数据库设计 11
5 系统实现 12
5.1 消费者功能实现 13
5.2 企业功能实现 14
5.3 管理员功能实现 19
6 系统测试 21
6.1 黑盒测试 21
6.2 白盒测试 22
7 总结与展望 23
7.1 总结 23
7.2 展望 24
参考文献: 25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产品溯源平台的开发与研究
引言
引言
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选题背景
1.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三无产品的出现严重威胁到了经济的和谐平稳发展,也对市场和经济造成了较为恶劣的影响。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做到有源可溯,弄清楚每一件商品的来源、生产过程以及加工过程,建立一个对社会开放的溯源体系,成为了企业、消费者和监管部门的共同需求。同时,也推动了全世界产品安全管理的发展。溯源系统的为各用户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并提供所有的生产、销售中产品信息。因此,平台需要各个企业与公司入驻并对平台开放其生产销售信息,才能形成一个完备的溯源系统,实现可追溯。正是有了信息来源的保证,产品溯源系统才能在发生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之后,第一时间追溯到产品的溯源信息,并追责到个人。因此,本平台具有以下意义[3]:
(1)提供可靠信息。
(2)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3)提高经营效益。
(4)适应国际贸易的要求。
(5)维护消费者对所购产品的知情权。
(6)提高企业对产品安全事件的重视和反应能力。
(7)提高生产企业的诚信意识。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国外研究状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类消费安全的事故频发,食品安全类例如英国的疯牛病,国内的三聚氰胺等;车辆安全例如日本的汽车召回事件等;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了企业或者消费者的利益。为此,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各国政府纷纷采取强制手段,加强溯源体系的建设,将可追溯系统放到工作的重心,以做到商品的有源可溯。例如,欧盟最先做出行动,要求市面上销售的商品必须有可溯源性。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纷纷效仿,也在国内推出了相关政策,保障商品的可溯源性。对于消费者而言,商品的可溯源性提供了商品的生产、运输与销售信息。在知道商品的源头之后,消费者可以更为放心的消费[6][7]。
农副产品的可追溯性最初由法国、英国等欧盟国家提出。欧美国家以及日韩等发达国家都为此而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对食品流通各个环节的可追溯性做了严格的要求[8]:
欧洲为控制疯牛病的发展,从1997年开始就对牛肉进行质量与安全的监测,并在2002年7月颁布了178/2002号法令,要求自2004年后,所有在欧盟范围内销售的食品,都必须具有可追溯性。到目前为止,欧盟已逐渐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肉品溯源生产系统。
美国的一些企业在食品供应链的可溯源计划得到了好的效果。农产品溯源技术使得消费者可以对农产品的各个环节进行追溯,一旦出现食品安全事件,便可查看记录,以便于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前对农产品进行召回,在减少成本的同时,提升企业口碑。
日本政府通过相关法律,来对肉品的生产与销售实施溯源。2002年以后,日本将其推广到其他肉类食品的生产中。出于食品安全等多方面的考虑,日本政府大力推广和建设食品的可追溯系统,已于2010年实现了全国食品信息的记录和管理。
1.2.2 国内研究状况
我国可溯源系统的发展开始得较晚,也缺少成功的先例。但是近年来 ,溯源系统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推动溯源系统的发展。首先,国内对农产品的溯源进行了研究,同时制定了相关标准[18]。随后建立了部分农产品的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并实施了一些法规。最后,国家建立了几个试点(北京的新发地和大洋路),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为全国其他城市推广可溯源系统提供了借鉴[9]。在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后,可对其快速的找回以减少成本,提高企业声誉。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专家也对溯源系统展开了研究:
徐焕良[11]等人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生产追踪及追溯体系研究,结合了对肉品生命周期的分析和一、二维的混合条码技术为基础,建立了“从养殖到餐桌”的肉类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跟踪和可追溯体系,具有良好的理论价值。
任守纲[12]等人研究了将RFID技术与GIS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肉品溯源,将溯源的过程与地图结合起来,使得过程可视化。
金海水[13]等人提出了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快速溯源系统,并将其分为内部系统、外部系统和溯源平台信息系统三部分,并将信息和通讯技术与其结合起来。
白红武[3]等人将GIS、物流管理和软构建技术结合起来,并应用到畜产品溯源体系当中,通过搭建畜产品溯源平台,实现了生猪的可视化管理。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跟踪追溯系统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不断的建行和发展中还存在着种种问题。例如,国外已经制定了相关法律来帮助溯源系统的发展,而我国的溯源体系尚处于初级阶段,相关法律法规缺失,还没有对溯源体系做出相关规定。
1.3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当今社会,产品的质量安全,尤其是食品安全,已成为消费者所关心的热点问题。而地沟油、毒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揭露出了食品在源头和去向的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多位国家领导人指示,一定要从制度上、技术上解决商品安全问题。肉品质量安全信息溯源系统的实现需要具备敏捷性、实时性、自动性和网络化的监控体系[15],目的是为消费者提供商品的溯源信息,包括来源、生产、运输和销售等信息。在市场非常成熟的情况下,搭建一个平台,以满足企业与用户的需求,实现商品的可溯源。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words 3
1 选题背景 3
1.1 问题的提出 3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4
1.2.1 国外研究状况 4
1.2.2 国内研究状况 4
1.3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5
2 开发平台及应用技术 5
2.1 开发模型与开发平台 5
2.2 编程模式 5
3 系统分析 5
3.1 溯源平台需求分析 5
3.2 技术分析 6
3.2.1 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 7
3.2.2 EPC编码体系 7
3.2.3 条形码技术 8
4 系统设计 9
4.1 系统功能设计 9
4.2 系统数据库设计 11
5 系统实现 12
5.1 消费者功能实现 13
5.2 企业功能实现 14
5.3 管理员功能实现 19
6 系统测试 21
6.1 黑盒测试 21
6.2 白盒测试 22
7 总结与展望 23
7.1 总结 23
7.2 展望 24
参考文献: 25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产品溯源平台的开发与研究
引言
引言
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选题背景
1.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三无产品的出现严重威胁到了经济的和谐平稳发展,也对市场和经济造成了较为恶劣的影响。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做到有源可溯,弄清楚每一件商品的来源、生产过程以及加工过程,建立一个对社会开放的溯源体系,成为了企业、消费者和监管部门的共同需求。同时,也推动了全世界产品安全管理的发展。溯源系统的为各用户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并提供所有的生产、销售中产品信息。因此,平台需要各个企业与公司入驻并对平台开放其生产销售信息,才能形成一个完备的溯源系统,实现可追溯。正是有了信息来源的保证,产品溯源系统才能在发生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之后,第一时间追溯到产品的溯源信息,并追责到个人。因此,本平台具有以下意义[3]:
(1)提供可靠信息。
(2)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3)提高经营效益。
(4)适应国际贸易的要求。
(5)维护消费者对所购产品的知情权。
(6)提高企业对产品安全事件的重视和反应能力。
(7)提高生产企业的诚信意识。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国外研究状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类消费安全的事故频发,食品安全类例如英国的疯牛病,国内的三聚氰胺等;车辆安全例如日本的汽车召回事件等;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了企业或者消费者的利益。为此,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各国政府纷纷采取强制手段,加强溯源体系的建设,将可追溯系统放到工作的重心,以做到商品的有源可溯。例如,欧盟最先做出行动,要求市面上销售的商品必须有可溯源性。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纷纷效仿,也在国内推出了相关政策,保障商品的可溯源性。对于消费者而言,商品的可溯源性提供了商品的生产、运输与销售信息。在知道商品的源头之后,消费者可以更为放心的消费[6][7]。
农副产品的可追溯性最初由法国、英国等欧盟国家提出。欧美国家以及日韩等发达国家都为此而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对食品流通各个环节的可追溯性做了严格的要求[8]:
欧洲为控制疯牛病的发展,从1997年开始就对牛肉进行质量与安全的监测,并在2002年7月颁布了178/2002号法令,要求自2004年后,所有在欧盟范围内销售的食品,都必须具有可追溯性。到目前为止,欧盟已逐渐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肉品溯源生产系统。
美国的一些企业在食品供应链的可溯源计划得到了好的效果。农产品溯源技术使得消费者可以对农产品的各个环节进行追溯,一旦出现食品安全事件,便可查看记录,以便于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前对农产品进行召回,在减少成本的同时,提升企业口碑。
日本政府通过相关法律,来对肉品的生产与销售实施溯源。2002年以后,日本将其推广到其他肉类食品的生产中。出于食品安全等多方面的考虑,日本政府大力推广和建设食品的可追溯系统,已于2010年实现了全国食品信息的记录和管理。
1.2.2 国内研究状况
我国可溯源系统的发展开始得较晚,也缺少成功的先例。但是近年来 ,溯源系统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推动溯源系统的发展。首先,国内对农产品的溯源进行了研究,同时制定了相关标准[18]。随后建立了部分农产品的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并实施了一些法规。最后,国家建立了几个试点(北京的新发地和大洋路),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为全国其他城市推广可溯源系统提供了借鉴[9]。在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后,可对其快速的找回以减少成本,提高企业声誉。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专家也对溯源系统展开了研究:
徐焕良[11]等人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生产追踪及追溯体系研究,结合了对肉品生命周期的分析和一、二维的混合条码技术为基础,建立了“从养殖到餐桌”的肉类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跟踪和可追溯体系,具有良好的理论价值。
任守纲[12]等人研究了将RFID技术与GIS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肉品溯源,将溯源的过程与地图结合起来,使得过程可视化。
金海水[13]等人提出了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快速溯源系统,并将其分为内部系统、外部系统和溯源平台信息系统三部分,并将信息和通讯技术与其结合起来。
白红武[3]等人将GIS、物流管理和软构建技术结合起来,并应用到畜产品溯源体系当中,通过搭建畜产品溯源平台,实现了生猪的可视化管理。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跟踪追溯系统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不断的建行和发展中还存在着种种问题。例如,国外已经制定了相关法律来帮助溯源系统的发展,而我国的溯源体系尚处于初级阶段,相关法律法规缺失,还没有对溯源体系做出相关规定。
1.3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当今社会,产品的质量安全,尤其是食品安全,已成为消费者所关心的热点问题。而地沟油、毒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揭露出了食品在源头和去向的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多位国家领导人指示,一定要从制度上、技术上解决商品安全问题。肉品质量安全信息溯源系统的实现需要具备敏捷性、实时性、自动性和网络化的监控体系[15],目的是为消费者提供商品的溯源信息,包括来源、生产、运输和销售等信息。在市场非常成熟的情况下,搭建一个平台,以满足企业与用户的需求,实现商品的可溯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jsjkxyjs/2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