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与经改色得到的青海翠青玉的颜色成因对比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折射仪、天平、分光镜、傅立叶红外吸收光谱仪、电子探针以及质谱仪等仪器测试分别对天然与经改色得到的“翠青玉”的宝石学特征及颜色成因进行研究分析。经过对测试数据分析研究,在进一步印证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天然“翠青玉”随着测试点的深入Cr元素含量下降程度缓慢,其Cr元素是在晶格中赋存的;改色“翠青玉”随着测试点深入Cr元素含量由表及里下降迅速,推断改色“翠青玉”为致色剂致色,其Cr元素仅仅存在于样品近表面,并没有渗入到样品内部。两者在传统颜色成因上也是不同的“翠青玉”属他色,改色“翠青玉”属假色。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现状 1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3 研究思路 2
1.4 完成工作量 3
2 青海“翠青玉”的宝石学特征 4
2.1 样品选取及外观描述 4
2.2 常规仪器分析 4
2.2.1 “翠青玉”的折射率测试 4
2.2.2 “翠青玉”的相对密度测试 5
2.2.3 “翠青玉”的显微放大观察测试 5
2.2.4 “翠青玉”的分光镜测试 6
2.3 大型仪器分析 6
2.3.1 “翠青玉”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6
2.3.2 “翠青玉”的电子探针分析 8
2.3.3 “翠青玉”的质谱仪(ICPMS)分析 9
3 改色“翠青玉”的宝石学特征 14
3.1 样品选取及外观描述 14
3.2 常规仪器分析 15
3.2.1 改色“翠青玉”的密度测试 15
3.2.2 改色“翠青玉”的放大观察测试 15
3.2.3 改色“翠青玉”的分光镜测试 16
3.3 大型仪器分析 16
3.3.1 改色“翠青玉”的红外吸收光谱测试 16
3.3.2 改色“翠青玉”的电子探针测试 18
3.3.3 改色“翠青玉”的质谱仪测试 19
4 天然与改色“翠青玉”颜色成因对比分析 25
4.1 玉石颜色成因分类 25
4.2 颜色成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对比分析 26
4.3 颜色来源对比分析 26
4.4 红外吸收光谱对比分析 27
4.5 放大观察对比分析 28
4.6 电子探针对比分析 28
4.7 质谱仪对比分析(见附录A) 28
结 论 30
参考文献 31
致 谢 32
附 录 33
绪论
古往今来,软玉以拥有温润的色泽,柔美的外观,一直以来在我们国家都很受欢迎,它在古代和现在的地位[1]都是不容动摇的。后来,人们赋予它文化意蕴让它高贵的身份又多了份神秘。国内产地有新疆、青海等地,而“翠青玉”则是青海软玉家族中的一种,它的颜色特征与浅绿色翡翠相似,而与青玉以及碧玉的颜色又有明显不同。青海“翠青玉”主要产在格尔木三岔河[2]玉矿的东矿段,带翠的昆仑玉[3]因其特殊的产状,其翠色很是稳定,致色元素Cr导致的翠绿色与其他软玉致色离子不同,所以产量及其有限,现在上等的“翠青玉”料子更是难得。
研究现状
从国内研究现状来看,“翠青玉”是90年代才出现于市场的,当时国人对它不是很热衷,而很多玉雕师傅也认为白玉就是要白而无暇,而其带有的翠是种瑕疵,会将其去掉。
刘虹靓、杨明星等人在《青海“翠青玉”的宝石学特征及颜色研究》[4]一文中,详述了“翠青玉”的宝石学特征的研究:为了研究“翠青玉”的主要成分及颜色成因,选取多个具有渐变色的代表性样品,分别对其运用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USB2000光纤光谱仪进行了测试,通过红外、拉曼光谱发现“翠青玉”由透闪石组成,ICPMS的成分测试结果显示该样品的翠绿色与Cr元素的质量分数呈正比,USB2000光纤光谱仪显示“翠青玉”中翠绿色部分的主波长在557nm附近,并且吸收光谱表现为橙黄区与蓝紫区的吸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数据对“翠青玉”中致色离子的占位情况进行了相关讨论。
近几年来,似乎大家发现了它的美丽和独特,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它的改色品。目前学者对于天然和经改色得到的“翠青玉”的颜色成因对比分析较少,国外文献更是少之又少数。
研究目的与意义
“翠青玉”作为近些年的玉界宠儿,人们它的关注度很高,但现在随着行业优化处理技术的发展,人工改色的“翠青玉”在市场上开始广泛出现,改色“翠青玉”可能会扰乱翠青玉市场的规范性和稳定,因此本文从专业角度深入对比研究分析天然与经改得到的青海“翠青玉”的颜色成因从而得到区分天然“翠青玉”与改色“翠青玉”的鉴定方法显得至关重要,也是行业待解决问题之一,将对规范化、合理化“翠青玉”市场,深化“翠青玉”相关专业理论研究,保护消费者利益,促进珠宝市场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研究思路
为了实现本次课题研究的目的,本文在综合利用前人研究成果和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玉器市场上的“翠青玉”进行合理挑选,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样品,采用常规仪器和大型仪器分析技术和方法,包括折射仪、天平、分光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电子探针以及质谱仪等,对青海“翠青玉”和改色“翠青玉”进行系统分析,确定其在呈色机理上的不同,在此基础上,对致色离子赋存状态和颜色存在形式以及怎么辨别天然和改色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完成工作量
表1.1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表
工作内容
工作量
收集资料,了解国内外与课题有关的研究动态和趋势,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查阅中英文资料共计20篇,40多万字
收集、制备样品
挑选样品5件
切割样品10件
观察、测试样品
放大观察样品5个
拍摄照片15张
折射仪测试样品5个
静水称重样品5个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gfzcl/27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