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考勤读卡器设计(附件)【字数:8026】
摘 要本篇论文将现今非接触式IC卡与早期的接触式IC卡进行对比,简单介绍了非接触式IC卡给企业考勤带来的方便,并综合考虑了几种考勤识别技术的优缺点,从而确定选取射频识别的考勤方式。在阐述了考勤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后,本篇论文在规范了系统硬件部分各个模块的芯片选择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芯片在各自模块上所起到的作用。在设计完善考勤系统各个硬件部分的同时,利用C语言编写的系统程序将各个硬件部分紧密的联系起来,从而使考勤系统能够正常的运行。
目录
一、 引言 5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5
(二)考勤方式的研究与现状 5
二、 系统的整体设计 6
(一)系统的基本构成 6
(二)系统的工作原理 6
(三)各个组成芯片的选择 6
三、 系统的硬件设计 7
(一)电源电路设计的选用 7
(二)单片机的选用 7
(三)1602液晶显示模块 9
(四)储存模块 10
(五)系统时钟模块 11
(六)射频模块 12
(七)天线模块 14
(八)通信模块 15
四、 系统软件的设计 16
(一)整体流程图设计 16
(二)系统初始化 17
(三)显示程序设计 17
(四)DS1302时钟程序设计 18
(五)数据发送/接收程序设计 19
(六)读卡程序设计 19
(七)通信协议设计 19
五、 系统调试 20
(一)调试过程 20
(二)调试中发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22
六、 总结 23
参考文献 24
致谢 25
附录1、原理图 26
附录二、程序 27
一、引言
(一)选题的背景
近年来国内外的智能化科技发展都十分迅速。但相较而言,外国特别是欧美等国家的智能化科技水平还是领先于我们国家。就智能化烟雾报警系统而言,其所需的核心元器件的研发技术还都掌控在欧美等国家手中。我们国家正就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能化控制的科技发展极力追赶,近年来也取得了诸多成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对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以及我国对于智能化科技发展投入的进一步加深,我国的智能化控制水平定当赶超国外发达国家,我国的智能化技术一定能够在世界智能化浪潮中揭开属于我国自己的新篇章。
传统的签到考勤的方式既给汇总整理考勤数据的人事部员工们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又容易出错,工作效率极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IC卡也由早期的接触式发展成现今的非接触式。相较于早期的接触式IC卡,非接触式IC卡更加的安全可靠。这种考勤方式实际上就是利用射频识别技术读取IC卡上的信息并记录下来,既能自动、迅速地判断读取的IC卡信息是否正确,又能解决识别过程中的一些干扰问题。
这个考勤系统实际上就是将单片机技术与射频识别技术紧密的联结起来,不仅用智能考勤取代传统的人工签到,减少了考勤管理中的失误,降低了劳动成本,而且外界环境对这个系统的影响也比较小,因此在系统正式投入运营后也会比较稳定。由于这个系统工作稳定、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因此,可以给各个单位的考勤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二)考勤方式的研究与现状
随着时代的进步,考勤方式从最初的纸质签到模式,发展成为现在的智能化、科学化、多样化,无纸化。多样化的考勤方式可以使我们针对不同的场合进行选用不同的考勤方式,使考勤工作变得方便快捷,并且更加安全。就目前的情况被广泛使用的考勤方式主要包括:射频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射频识别是现下使用最广泛的考勤方式,不仅可以不用直接接触就可以实现远距离打卡,而且成本低下。指纹识别一般被应用于一些安全性要求高的场合,它通过采集到的指纹信息,利用特定的识别软件提取指纹的部分或全部特征,来确定一个人的身份。这种考勤方式安全准确,很少会出现错误。虹膜识别主要是利用虹膜的唯一性以及不同个体之间虹膜不同的差异性进行工作,虹膜识别的准确性能够达到很高的程度,出错的可能微乎其微。但是由于其效率很低,很难在一些大型场合被使用。综合考虑,用人单位可以选择成本低下、简单高效的射频识别的考勤方式。
二、系统的整体设计
本章介绍了组成考勤系统的几大模块并阐述了工作原理,规划了系统的硬件设部分。
(一)系统的基本构成
考勤系统主要由6个部分组成(如图1)
PC机:作为考勤系统中的数据处理部分,PC机借助于串口将考勤机上的数据信息收纳整理起来,并进行分析;
单片机:作为考勤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单片机将系统中的各个模块都联结起来,起到中央处理器的作用;
电源模块:作为考勤系统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电源为系统提供了工作电压;
储存模块:单片机发出指令后,便是由储存器进行储存接收;
显示模块:将单片上的数据信息显示出来;
通信模块: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媒介。
/
图1 考勤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
(二)系统的工作原理
当用户在读卡器上刷卡后,读卡器对IC卡进行信息读取,处理后的信息经过数据传输模块,单片机在接收到数据传输模块传送过来的信息后,立即判断IC卡的信息是否正确,并将正确的信息储存起来,然后再由单片机将记录下来的正确的卡号信息通过中间的通讯模块传至PC机,最后由PC机进行签到处理。
(三)各个组成芯片的选择
目录
一、 引言 5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5
(二)考勤方式的研究与现状 5
二、 系统的整体设计 6
(一)系统的基本构成 6
(二)系统的工作原理 6
(三)各个组成芯片的选择 6
三、 系统的硬件设计 7
(一)电源电路设计的选用 7
(二)单片机的选用 7
(三)1602液晶显示模块 9
(四)储存模块 10
(五)系统时钟模块 11
(六)射频模块 12
(七)天线模块 14
(八)通信模块 15
四、 系统软件的设计 16
(一)整体流程图设计 16
(二)系统初始化 17
(三)显示程序设计 17
(四)DS1302时钟程序设计 18
(五)数据发送/接收程序设计 19
(六)读卡程序设计 19
(七)通信协议设计 19
五、 系统调试 20
(一)调试过程 20
(二)调试中发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22
六、 总结 23
参考文献 24
致谢 25
附录1、原理图 26
附录二、程序 27
一、引言
(一)选题的背景
近年来国内外的智能化科技发展都十分迅速。但相较而言,外国特别是欧美等国家的智能化科技水平还是领先于我们国家。就智能化烟雾报警系统而言,其所需的核心元器件的研发技术还都掌控在欧美等国家手中。我们国家正就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能化控制的科技发展极力追赶,近年来也取得了诸多成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对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以及我国对于智能化科技发展投入的进一步加深,我国的智能化控制水平定当赶超国外发达国家,我国的智能化技术一定能够在世界智能化浪潮中揭开属于我国自己的新篇章。
传统的签到考勤的方式既给汇总整理考勤数据的人事部员工们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又容易出错,工作效率极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IC卡也由早期的接触式发展成现今的非接触式。相较于早期的接触式IC卡,非接触式IC卡更加的安全可靠。这种考勤方式实际上就是利用射频识别技术读取IC卡上的信息并记录下来,既能自动、迅速地判断读取的IC卡信息是否正确,又能解决识别过程中的一些干扰问题。
这个考勤系统实际上就是将单片机技术与射频识别技术紧密的联结起来,不仅用智能考勤取代传统的人工签到,减少了考勤管理中的失误,降低了劳动成本,而且外界环境对这个系统的影响也比较小,因此在系统正式投入运营后也会比较稳定。由于这个系统工作稳定、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因此,可以给各个单位的考勤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二)考勤方式的研究与现状
随着时代的进步,考勤方式从最初的纸质签到模式,发展成为现在的智能化、科学化、多样化,无纸化。多样化的考勤方式可以使我们针对不同的场合进行选用不同的考勤方式,使考勤工作变得方便快捷,并且更加安全。就目前的情况被广泛使用的考勤方式主要包括:射频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射频识别是现下使用最广泛的考勤方式,不仅可以不用直接接触就可以实现远距离打卡,而且成本低下。指纹识别一般被应用于一些安全性要求高的场合,它通过采集到的指纹信息,利用特定的识别软件提取指纹的部分或全部特征,来确定一个人的身份。这种考勤方式安全准确,很少会出现错误。虹膜识别主要是利用虹膜的唯一性以及不同个体之间虹膜不同的差异性进行工作,虹膜识别的准确性能够达到很高的程度,出错的可能微乎其微。但是由于其效率很低,很难在一些大型场合被使用。综合考虑,用人单位可以选择成本低下、简单高效的射频识别的考勤方式。
二、系统的整体设计
本章介绍了组成考勤系统的几大模块并阐述了工作原理,规划了系统的硬件设部分。
(一)系统的基本构成
考勤系统主要由6个部分组成(如图1)
PC机:作为考勤系统中的数据处理部分,PC机借助于串口将考勤机上的数据信息收纳整理起来,并进行分析;
单片机:作为考勤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单片机将系统中的各个模块都联结起来,起到中央处理器的作用;
电源模块:作为考勤系统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电源为系统提供了工作电压;
储存模块:单片机发出指令后,便是由储存器进行储存接收;
显示模块:将单片上的数据信息显示出来;
通信模块: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媒介。
/
图1 考勤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
(二)系统的工作原理
当用户在读卡器上刷卡后,读卡器对IC卡进行信息读取,处理后的信息经过数据传输模块,单片机在接收到数据传输模块传送过来的信息后,立即判断IC卡的信息是否正确,并将正确的信息储存起来,然后再由单片机将记录下来的正确的卡号信息通过中间的通讯模块传至PC机,最后由PC机进行签到处理。
(三)各个组成芯片的选择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dzxx/txgc/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