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酒驾提示装置远程监控系统设计
车载酒驾提示装置远程监控系统设计
近年来,我国人均汽车拥有量不断增长,与此同时,车辆运行中交通事故的
发生率也在不断攀升。通过对交通事故的分析,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中,很大部
分是人为因素。而酒后驾驶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更是占人为因素中的很
大比例。
目前,我国交警用于监控和检测酒精驾驶的通常是呼气式的酒精测试仪,这
种仪器只能对驾驶人员进行现场检测,以确定驾驶人员是否饮酒。这种仪器不能
被安装在汽车内部,只能由交通监管人员设点操作,所以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检
测速度也比较缓慢,更加重要的是,这种检测方法不能从根源上杜绝酒后驾驶的
违章行为。
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 89S52 单片机和 GSM 技术的酒驾提示装置远程监控系统
的设计方案,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对驾驶人员的酒后驾驶行为进行实时提示和监控,
通过在汽车内安装有酒精气体传感器等元件组成的酒精检测电路,来检测驾驶人
员的酒精含量,并利用无线通信网络的短信息发送技术,将酒后驾驶情况立刻发
送到指定联系人的手机上。本设计与传统的手持式呼气酒精检测仪相比,有更多
的优点和应用前景。其目的是让驾驶人员的指定联系人及时掌握驾驶人的驾驶状
态,以便更好的控制驾驶人员的酒后驾驶行为,为最终消除酒后驾驶现象创造条
件。20191110211927
【关键词】 酒精检测;传感器;AT89S52;无线通信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 1 章 绪论 - 1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 -
1.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 -
1.1.2 主流酒精检测方法 - 2 -
1.2 课题简介 - 3 -
1.2.1 课题主要工作 - 3 -
1.2.2 论文内容安排 - 3 - 第 2 章 关键技术分析.- 5 -
2.1 气体传感器技术分析 - 5 -
2.1.1 气体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分类 - 5 -
2.1.2 传感器检测方法 - 7 -
2.1.3 传感器主要特性 - 7 -
2.2 远程监控技术分析 - 8 -
2.2.1 GSM 技术 - 8 -
2.2.2 短消息发送的类型 - 9 -
2.2.3 短消息发送的理论研究 - 10 -
2.3 本章小结 - 12 - 第 3 章 车载酒驾监控系统设计- 13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13 -
3.1.1 系统的主要功能分析 - 13 -
3.1.2 总体组成 - 13 -
3.1.3 无线通信方式的考虑 - 13 -
3.2 酒精传感器的选择 - 14 -
3.2.1 传感器工作原理介绍 - 14 -
3.2.2 传感器结构组成对比 - 15 -
3.2.3 灵敏度特性比较 - 16 -
3.2.4 主要参数比较 - 18 -
3.3 数模转换芯片的选择 - 19 -
3.3.1 模数转换类型 - 19 -
3.3.2 A\D 转换器的主要指标 - 19 -
3.3.3 主要指标对比 - 20 -
3.4 本章小结 - 20 -
第 4 章 系统电路设计.- 21 -
4.1 控制部分设计 - 21 -
4.1.1 单片机最小系统 - 21 -
4.1.2 AT89S52 技术指标 - 22 -
4.2 酒精检测模块电路设计 - 24 -
4.2.1 MQ-3 技术性能 - 24 -
4.2.2 MQ-3 酒精测试原理图 - 26 -
4.3 模数转换电路 - 26 -
4.3.1 AD0809 性能特性 - 26 -
4.3.2 模数转换电路设计 - 29 -
4.4 无线通信模块电路设计 - 29 -
4.4.1 TC35 模块技术性能介绍 - 29 -
4.4.2 原理图设计 - 32 -
4.5 本章小结 - 33 - 第 5 章 系统软件设计与调试.- 34 -
5.1 89S52 的集成开发编译环境介绍 - 34 -
5.1.1 创建项目 - 34 -
5.1.2 编译链接项目 - 35 -
5.2 软件系统结构设计 - 35 -
5.2.1 件系统的流程图 - 35 -
5.2.2 液晶显示软件设计 - 36 -
5.2.3 发送短信息程序设计 - 37 -
5.3 系统调试 - 37 -
5.3.1 短信发送模块调试 - 37 -
5.3.2 酒精模块调试 - 38 -
5.4 本章小结 - 39 - 第 6 章 总结与展望 - 40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40 -
6.2 后续工作和展望 - 40 - 参考文献 - 42
致谢- 44 -
附录- 45 -
一、 整机设计原理图和 PCB 图 - 45 -
二、实物图 - 46
第 1 章 绪论
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近 5 年来,酒后驾车这种交通违法行为平均每年造成
交通事故 1.09 万起,造成 4054 人死亡、1.16 万人受伤,是导致交通伤亡事故的重
要诱因,因酒后驾驶引发的事故和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约占交通事故总数的 30%,
涉酒事故严重程度位居各类交通事故首位。可见,酒后驾驶是制造交通事故的主
要“杀手”,治理酒后驾车已经成为交通管理工作的重点。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2012 年,针对我国目前酒后驾车的严峻形势[1],国家出台了新的处罚条例: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
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
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
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
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
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
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
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
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
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
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这也是国家整顿酒后驾驶混乱局面的强烈决心。由于
酒精对中枢神经有毒害作用,严重降低了机动车驾驶人的判断与控制能力,引发
重大恶性交通事故。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世界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超过 3000 亿美元,
其中 11%-25%是由酒后驾驶引起的,近 50%的重大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酒
后驾驶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车祸致死的首要原因。即使在少量饮酒状态下,交通
事故的危险度也可达到未饮酒状态的 2 倍左右。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对预
防酒后驾驶的研究,从酒后驾驶的危害机理、检测方法与判定标准、智能防范技
术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对酒后驾驶的处理与预防发挥了重要作用[2]。
酒后驾车分为饮酒后驾车、醉酒后驾车两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发布
的《车辆驾驶人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国家标准,该标准规定:车辆
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 20 毫克/100 毫升、小于 80 毫克/100 毫升
为饮酒驾车;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 80 毫克/100 毫升为醉酒驾车。
国内对于酒驾监控系统的研究还不多[3],多数是便携式的检测仪,在事故现场
或者临时检查时,由交警提供,检测驾驶人呼出气体的酒精含量。曾有一家相关
公司阀门了一种车钥匙,这种车钥匙需要先对着钥匙上的气孔吹气,如果呼出气
体的酒精含量低于规定值,则能顺利启动引擎,否则将无法发动汽车。但这项技
术并未大范围的运用。国家交通技术领域正在开发研究驾驶行为监控预警技术及
其装备,期望能够及时检测驾驶状态,识别异常驾驶状态,预测驾驶意图,判别
违规操作,但是现有的技术还不能真正实现其功能。
1957 年 1 月 23 日,世界上第一台醉酒呼吸分析仪在瑞典首次投入使用,它能
检测试剂呼出气体中的酒精量,并显示在显示屏上。目前,一些发达国家为了能
够协助驾驶员主动检测是否酒后驾驶,研究了很多车载式的酒精检测方法[4]。
意大利政府号召公民在车上配备酒精检测传感器 MEMS,将 MEMS 窗前置于
方向盘的中间位置,该传感器能准确检测出驾驶员呼出气体中的酒精含量。
瑞典沃尔沃吃公司推出车载酒精检测系统,它通过一个无线手持设备检测驾
驶者呼出气体的酒精含量,如果酒精含量超过系统中设定值的上限,该系统将阻
止启动发动机[5]。
目前,酒后驾驶屡禁不止,各类因酒后驾驶造成的恶性交通事故层出不穷,
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和人民生命安全。我国目前正严厉打击酒后驾车行为,并针
对酒后驾车制定了一系列的惩罚措施,但这些都只能在事故发生后发生功效,能
起到一定程度的警示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预防酒后驾车事件发生。酒后驾车监
控系统能在检测到驾驶者饮酒时及时阻止驾驶者继续驾驶,从源头上防止了酒后
驾驶行为的发生,能够适时提醒司机避免酒后驾驶的情况,更杜绝了驾驶人醉酒
导致的交通事故,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的良好秩序。
1.1.2 主流酒精检测方法
目前国内主要的酒精检测方法有三种:
1、呼气式酒精检测法
这种方法采用的传感器有半导体型和燃料电池型。半导体型采用氧化锡半导
体,这种材料在一定温度下,酒精含量越高,电阻率越低,酒精含量由电阻率大
小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来反映。后者采用燃料电池酒精传感器。这种材料
在特定催化剂的条件下,将酒精充分燃烧转换为电能,酒精含量越高,电能越大。 2、顶空气相色谱法
这种方法采用叔丁醇作为内标物,来精确定力检测血液或组织器官中的酒精
含量。在一定温度下,酒精和叔丁醇挥发而成的气体在瓶中的顶空部分,当达到
平衡后,气体中酒精和叔丁醇的含量成正比。在色谱分析师,抽取一定量的气体,
检测酒精和叔丁醇色谱峰面积比来确定酒精含量。
3、乙醇脱氢酶法
这种方法是将抽取的血样用高氯酸反应,蛋白质被沉淀后进行离心分离,将
含醇脱氢酶和铺酶稀释加入上层清液,经过反应后乙醇变为乙醛,用分光光度计
测定紫外线吸收值,根据值,算出样本的酒精含量。
这三种方法中,第一种是交管部门常用的办法,第二种一般在第一种的结果
有争议或者有严重交通事故时采用。
1.2 课题简介
1.2.1 课题主要工作
本论文设计了酒驾检测系统提示装置和远程控制系统中。其中包括酒精检测
模块、控制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具体的完成工作有以下几个部分:各个模块的
硬件、软件设计以及对样机的反复调试。硬件的设计,硬件平台的设计是软件实
现其功能的基础,然后是进行软件的设计,模块化的软件设计能够使控制系统发
挥高效和稳定的性能,最终的调试是对整个系统的验证,调试的过程也是对之前
所有工作的总结。
1.2.2 论文内容安排
本文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绪论。阐述本论文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现实意义,提出了系统的整
体设计思路,对本文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了介绍。
第二章,关键技术介绍。根据系统的功能分析本次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分别
介绍了对关键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其工作原理。
第三章,系统设计,依据目前酒后驾驶提示装置和远程控制系统所需要实现
的功能,提出了系统设计的功能需求,介绍了系统工作原理。首先对硬件进行了
整体设计,然后对硬件电路的各个模块进行设计,包括了各个功能主要功能芯片
的选择,在设计硬件电路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后期实现和软件编写的可行性。
第四章,系统软件设计,对整体的软件程序进行了设计,根据各个模块的软
件需要进行了分析。
第五章,系统调试,本章对整个系统进行调试,对各个模块驱动程序进行调
试,及时解决调试中遇到的问题。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依据整个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总结并且提出
酒驾监控和提示系统的新的设计构思未来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我国人均汽车拥有量不断增长,与此同时,车辆运行中交通事故的
发生率也在不断攀升。通过对交通事故的分析,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中,很大部
分是人为因素。而酒后驾驶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更是占人为因素中的很
大比例。
目前,我国交警用于监控和检测酒精驾驶的通常是呼气式的酒精测试仪,这
种仪器只能对驾驶人员进行现场检测,以确定驾驶人员是否饮酒。这种仪器不能
被安装在汽车内部,只能由交通监管人员设点操作,所以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检
测速度也比较缓慢,更加重要的是,这种检测方法不能从根源上杜绝酒后驾驶的
违章行为。
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 89S52 单片机和 GSM 技术的酒驾提示装置远程监控系统
的设计方案,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对驾驶人员的酒后驾驶行为进行实时提示和监控,
通过在汽车内安装有酒精气体传感器等元件组成的酒精检测电路,来检测驾驶人
员的酒精含量,并利用无线通信网络的短信息发送技术,将酒后驾驶情况立刻发
送到指定联系人的手机上。本设计与传统的手持式呼气酒精检测仪相比,有更多
的优点和应用前景。其目的是让驾驶人员的指定联系人及时掌握驾驶人的驾驶状
态,以便更好的控制驾驶人员的酒后驾驶行为,为最终消除酒后驾驶现象创造条
件。20191110211927
【关键词】 酒精检测;传感器;AT89S52;无线通信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 1 章 绪论 - 1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 -
1.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 -
1.1.2 主流酒精检测方法 - 2 -
1.2 课题简介 - 3 -
1.2.1 课题主要工作 - 3 -
1.2.2 论文内容安排 - 3 - 第 2 章 关键技术分析.- 5 -
2.1 气体传感器技术分析 - 5 -
2.1.1 气体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分类 - 5 -
2.1.2 传感器检测方法 - 7 -
2.1.3 传感器主要特性 - 7 -
2.2 远程监控技术分析 - 8 -
2.2.1 GSM 技术 - 8 -
2.2.2 短消息发送的类型 - 9 -
2.2.3 短消息发送的理论研究 - 10 -
2.3 本章小结 - 12 - 第 3 章 车载酒驾监控系统设计- 13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13 -
3.1.1 系统的主要功能分析 - 13 -
3.1.2 总体组成 - 13 -
3.1.3 无线通信方式的考虑 - 13 -
3.2 酒精传感器的选择 - 14 -
3.2.1 传感器工作原理介绍 - 14 -
3.2.2 传感器结构组成对比 - 15 -
3.2.3 灵敏度特性比较 - 16 -
3.2.4 主要参数比较 - 18 -
3.3 数模转换芯片的选择 - 19 -
3.3.1 模数转换类型 - 19 -
3.3.2 A\D 转换器的主要指标 - 19 -
3.3.3 主要指标对比 - 20 -
3.4 本章小结 - 20 -
第 4 章 系统电路设计.- 21 -
4.1 控制部分设计 - 21 -
4.1.1 单片机最小系统 - 21 -
4.1.2 AT89S52 技术指标 - 22 -
4.2 酒精检测模块电路设计 - 24 -
4.2.1 MQ-3 技术性能 - 24 -
4.2.2 MQ-3 酒精测试原理图 - 26 -
4.3 模数转换电路 - 26 -
4.3.1 AD0809 性能特性 - 26 -
4.3.2 模数转换电路设计 - 29 -
4.4 无线通信模块电路设计 - 29 -
4.4.1 TC35 模块技术性能介绍 - 29 -
4.4.2 原理图设计 - 32 -
4.5 本章小结 - 33 - 第 5 章 系统软件设计与调试.- 34 -
5.1 89S52 的集成开发编译环境介绍 - 34 -
5.1.1 创建项目 - 34 -
5.1.2 编译链接项目 - 35 -
5.2 软件系统结构设计 - 35 -
5.2.1 件系统的流程图 - 35 -
5.2.2 液晶显示软件设计 - 36 -
5.2.3 发送短信息程序设计 - 37 -
5.3 系统调试 - 37 -
5.3.1 短信发送模块调试 - 37 -
5.3.2 酒精模块调试 - 38 -
5.4 本章小结 - 39 - 第 6 章 总结与展望 - 40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40 -
6.2 后续工作和展望 - 40 - 参考文献 - 42
致谢- 44 -
附录- 45 -
一、 整机设计原理图和 PCB 图 - 45 -
二、实物图 - 46
第 1 章 绪论
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近 5 年来,酒后驾车这种交通违法行为平均每年造成
交通事故 1.09 万起,造成 4054 人死亡、1.16 万人受伤,是导致交通伤亡事故的重
要诱因,因酒后驾驶引发的事故和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约占交通事故总数的 30%,
涉酒事故严重程度位居各类交通事故首位。可见,酒后驾驶是制造交通事故的主
要“杀手”,治理酒后驾车已经成为交通管理工作的重点。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2012 年,针对我国目前酒后驾车的严峻形势[1],国家出台了新的处罚条例: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
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
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
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
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
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
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
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
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
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
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这也是国家整顿酒后驾驶混乱局面的强烈决心。由于
酒精对中枢神经有毒害作用,严重降低了机动车驾驶人的判断与控制能力,引发
重大恶性交通事故。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世界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超过 3000 亿美元,
其中 11%-25%是由酒后驾驶引起的,近 50%的重大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酒
后驾驶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车祸致死的首要原因。即使在少量饮酒状态下,交通
事故的危险度也可达到未饮酒状态的 2 倍左右。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对预
防酒后驾驶的研究,从酒后驾驶的危害机理、检测方法与判定标准、智能防范技
术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对酒后驾驶的处理与预防发挥了重要作用[2]。
酒后驾车分为饮酒后驾车、醉酒后驾车两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发布
的《车辆驾驶人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国家标准,该标准规定:车辆
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 20 毫克/100 毫升、小于 80 毫克/100 毫升
为饮酒驾车;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 80 毫克/100 毫升为醉酒驾车。
国内对于酒驾监控系统的研究还不多[3],多数是便携式的检测仪,在事故现场
或者临时检查时,由交警提供,检测驾驶人呼出气体的酒精含量。曾有一家相关
公司阀门了一种车钥匙,这种车钥匙需要先对着钥匙上的气孔吹气,如果呼出气
体的酒精含量低于规定值,则能顺利启动引擎,否则将无法发动汽车。但这项技
术并未大范围的运用。国家交通技术领域正在开发研究驾驶行为监控预警技术及
其装备,期望能够及时检测驾驶状态,识别异常驾驶状态,预测驾驶意图,判别
违规操作,但是现有的技术还不能真正实现其功能。
1957 年 1 月 23 日,世界上第一台醉酒呼吸分析仪在瑞典首次投入使用,它能
检测试剂呼出气体中的酒精量,并显示在显示屏上。目前,一些发达国家为了能
够协助驾驶员主动检测是否酒后驾驶,研究了很多车载式的酒精检测方法[4]。
意大利政府号召公民在车上配备酒精检测传感器 MEMS,将 MEMS 窗前置于
方向盘的中间位置,该传感器能准确检测出驾驶员呼出气体中的酒精含量。
瑞典沃尔沃吃公司推出车载酒精检测系统,它通过一个无线手持设备检测驾
驶者呼出气体的酒精含量,如果酒精含量超过系统中设定值的上限,该系统将阻
止启动发动机[5]。
目前,酒后驾驶屡禁不止,各类因酒后驾驶造成的恶性交通事故层出不穷,
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和人民生命安全。我国目前正严厉打击酒后驾车行为,并针
对酒后驾车制定了一系列的惩罚措施,但这些都只能在事故发生后发生功效,能
起到一定程度的警示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预防酒后驾车事件发生。酒后驾车监
控系统能在检测到驾驶者饮酒时及时阻止驾驶者继续驾驶,从源头上防止了酒后
驾驶行为的发生,能够适时提醒司机避免酒后驾驶的情况,更杜绝了驾驶人醉酒
导致的交通事故,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的良好秩序。
1.1.2 主流酒精检测方法
目前国内主要的酒精检测方法有三种:
1、呼气式酒精检测法
这种方法采用的传感器有半导体型和燃料电池型。半导体型采用氧化锡半导
体,这种材料在一定温度下,酒精含量越高,电阻率越低,酒精含量由电阻率大
小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来反映。后者采用燃料电池酒精传感器。这种材料
在特定催化剂的条件下,将酒精充分燃烧转换为电能,酒精含量越高,电能越大。 2、顶空气相色谱法
这种方法采用叔丁醇作为内标物,来精确定力检测血液或组织器官中的酒精
含量。在一定温度下,酒精和叔丁醇挥发而成的气体在瓶中的顶空部分,当达到
平衡后,气体中酒精和叔丁醇的含量成正比。在色谱分析师,抽取一定量的气体,
检测酒精和叔丁醇色谱峰面积比来确定酒精含量。
3、乙醇脱氢酶法
这种方法是将抽取的血样用高氯酸反应,蛋白质被沉淀后进行离心分离,将
含醇脱氢酶和铺酶稀释加入上层清液,经过反应后乙醇变为乙醛,用分光光度计
测定紫外线吸收值,根据值,算出样本的酒精含量。
这三种方法中,第一种是交管部门常用的办法,第二种一般在第一种的结果
有争议或者有严重交通事故时采用。
1.2 课题简介
1.2.1 课题主要工作
本论文设计了酒驾检测系统提示装置和远程控制系统中。其中包括酒精检测
模块、控制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具体的完成工作有以下几个部分:各个模块的
硬件、软件设计以及对样机的反复调试。硬件的设计,硬件平台的设计是软件实
现其功能的基础,然后是进行软件的设计,模块化的软件设计能够使控制系统发
挥高效和稳定的性能,最终的调试是对整个系统的验证,调试的过程也是对之前
所有工作的总结。
1.2.2 论文内容安排
本文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绪论。阐述本论文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现实意义,提出了系统的整
体设计思路,对本文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了介绍。
第二章,关键技术介绍。根据系统的功能分析本次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分别
介绍了对关键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其工作原理。
第三章,系统设计,依据目前酒后驾驶提示装置和远程控制系统所需要实现
的功能,提出了系统设计的功能需求,介绍了系统工作原理。首先对硬件进行了
整体设计,然后对硬件电路的各个模块进行设计,包括了各个功能主要功能芯片
的选择,在设计硬件电路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后期实现和软件编写的可行性。
第四章,系统软件设计,对整体的软件程序进行了设计,根据各个模块的软
件需要进行了分析。
第五章,系统调试,本章对整个系统进行调试,对各个模块驱动程序进行调
试,及时解决调试中遇到的问题。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依据整个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总结并且提出
酒驾监控和提示系统的新的设计构思未来的发展方向。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dzxx/txgc/2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