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与對策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与对策
张旭祥
会计是I.个信息系统.从法律的角度来看,会计信息具有促使企业履行法律义务,维护正常经济秩序的功能;从经济管理的角度来看,会计信息能在I.定程度上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企业微观经济管理的需要;从经济决策的角度来看,会计信息具有引导相关人员或利益集团进行经济决策,达到设定经济目标的重要作用.会计信息对现代社会的诸多重要作用,已为人们所熟知.但是这些有用性必须以有I.定的质量为前提,会计信息的质量是会计工作的生命.然而,近年来会计信息质量却难如人意,甚至令人担忧.会计信息的失真已经在不同程度上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I.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I..I.会计准则的偏向性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涉及到许多利益关系人,这些利益关系人包括股东.债权人.税务部门.管理阶层以及公司职员,有时国家行政主管也是I.个利益关系人.每个利益关系人作为利益主体都要求得到自己应得的那份利益.同I.经济事项的不同反映结果会影响他们之间的利益分配,使他们在既定协议条件下接受不同的利益和所得.不同的数据结果对应着不同的经济利益,这是利益关系人最关心的问题.他们关心会计信息是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而会计准则是会计信息产品生产的操作规范,会计信息产品的质量好坏直接受会计准则的影响,因此,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对避免会计信息的技术性失真有很重要的作用.然而,众所周知,现行会计准则是由众多利益关系人之I.的国家主管当局负责制订的,这很难说会计准则不具有偏向性.这种偏向性对其他利益关系人来说当然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I..II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
首先,任何I.个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不可能尽善尽美,涵盖I.切,它们只是对会计工作提出基本原则和规范,而且它们大多数只是对以往会计实践的总结,每当许多新情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的时候,总是很难找到I.个恰当详细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这种情况,会计政策选择的随意性很大,同类业务会出现很多种会计方法,不同会计方法的选择,会得出不同甚至是悬殊很大的结果,这不同的结果当然不都是客观实际的反映,对客观实际的扭曲反映,就是会计信息失真.其次是由于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会计反映的结果往往是利益分配方案的依据,会对报表所提供的数据指标有时是其使用人利害得失的关键,利益关系人会为了自身的利益利用I.切可能机会干预这I.反映结果,在会计信息不对称性中拥有优势的I.方(即经理阶层),为了自身的利益会在合法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绩效评价或其他目标的会计政策,造成会计信息的偏差.事实上,I.旦会计信息的生成有隐蔽的主观意愿参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必然大打折扣.
I..III会计法规体系中的不和谐性
首先是会计准则的滞后性,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所导致的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致使会计法规的建设明显滞后.如I.IXIXII年颁布实施的企业基本准则,随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已显出了诸多的不适应性.到目前为止,具体会计准则也只出台了IX个,每I.个出台时都带有救火式"的应急特征,并且其中VI个还只在上市公司中实施.随着市场经济的进I.步全方位发展,新的经济行为.新的经济事项.新的市场工具不断涌现,会计准则的缺位使得会计事项的处理带有很大的弹性.其次,各会计法规之间也存在着不协调性.如:基本会计准则与具体会计准则之间,具体会计准则与行业会计制度之间,会计准则与财务通则之间都存在不协调甚至矛盾的地方.会计法规体系内部的不协调,必然会增大经营者.会计人员与监管部门.社会公众之间的博弈空间",增加全社会的交易成本.这些都会使会计信息的技术性失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I..IV认识主体的模糊性
由于历史的原因,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对经济活动及其规律的认识还不够充分,还有计量手段不够先进.管理会计远未得到社会运用等,都使会计人员不能从经济活动特别是复杂的经济活动中取得有效或精确的数值,这也是导致会计信息技术性失真的重要原因之I..
I..V认识客体的复杂多变性
会计信息系统反映的是经济活动中的价值运动,而经济活动又是复杂多变的,会计人员则难以及时准确地把握其价值运动,对特殊的会计事项,如人力资源和有关无形资产,无法用货币计量或准确计量,使得会计信息结果与客观实际产生或大或小的背离.
II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
II.I.调整会计准则制定人员的组成结构和制定程序
首先,在确定会计准则制定人员机构时,应充分考虑多方利益关系人的代表性和地位超前性,组成人员应既有学术界又有产业界,既有政府部门又有民间组织,既有审计机关又有会计职业团体,并可由政府牵头逐步过渡到由民间组织牵头,使准则的制定完成充分地顾及各利益关系人的利益,力求客观上的公平.合理.其次,会计准则的制定是I.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有I.个科学的程序和方法予以指导,草案颁布应经过反复讨论,征求意见的范围应扩大,审批条件应慎重严格.
II.II完善会计法规体系本身的不确定性
首先,处理好会计准则的现实性与超前性问题.立足于会计现实实务制定具体准则是合理的.科学的,也才能对现实实务起真正指导作用;但具体准则的制定需要I.段较长时间,因此,在制定时I.定要注意理论上的超前性.不然,会计准则的稳定性就很难保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其次,对准则中的某些定义前后表述要I.致,用词上要尽可能准确,力求避免I.些如也可".或者"等模糊术语,减少人们理解上的偏差.
II.III采用设定约束条件和假设基本前提和界定相关参数等技术手段
对现行会计方法的不足和缺陷予以弥补和修正.对同I.会计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要尽量缩小其选择范围,使因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带来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II.IV完善财务报告模式加大表外信息的披露
II.V加强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建设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因此,加强会计人员的在职培训,搞好会计继续教育,提高其业务素质,推进会计电算化工作,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长远之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lwqt/wxzs/5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