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录
探究目的和意义:
网络流行语也是汉语,如今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他们也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到网络流行语,通过对目前对外汉语课堂所使用的主流教程和留学生的调查发现,在教程上所接触学习到的很少有网络流行语,以至于留学生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对外汉语课堂所使用的主流教程和留学生的调查发现,在教程上所接触学习到的很少有网络流行语,以至于留学生无法利用课堂所学来理解在网络上或是与我国朋友的交流中所听到看到的网络流行语。同时,我也进行了关于在华留学生对网络流行语学习的渴求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留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本文的探究是为了提出网络流行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策略,愿通过这一初步的探究,既能产生一些新的有使用价值的关于汉语学习的语言知识,提高留学生们学习汉语的兴趣,又能为对外汉语的教学拓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思路、新的教学内容。
课题探究现状:
对于网络语言和网络流行语的探究国内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探究发展势头迅猛。然而目前还没有专门以网络流行语命名的著作。网络流行语的探究最早可以追溯到第一本探究网络语言的专著,于根元先生的网络语言概说(2001),尽管书中并未明确提出网络流行语这一概念,但在论证过程中列举出了大量当时的网络流行词汇作为实例,全面而又具体,并详细的分类。刘海燕编著的网络语言(2002)系统的阐述了网络语言的分类、特点以及产生的原因。迄今为止网络语言探究的代表便是这两本著作。比较新的关于网络语言的著作是汤玫英著的网络语言新探(2010),该书的第五章一整章的内容都是在探究网络流行语的问题,是一本比较全面的探究网络流行语的著作。
根据对从事一线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的走访,我发现汉语网络流行语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没有意识到在华留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学习需求。而我们现在的对外汉语教学,虽然取得了效果显著的成就,但是事物的发展是不断运动变化的,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也应不断注入新鲜成分。留学生们并不满足于目前的汉语学习,想要学习更加实用、新颖的汉语,希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汉语水平,从而更有利于同我国人的交流。
课题探究主要内容、实施方案及创新点:
文章的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部分是对网络流行语的本体探究,已有的大部分网络流行语本体探究的文章大多是从网络流行语的外部条件进行,即文化因素、传播机制等方面开展,而忽略了网络流行语也是语言的一种,未能通过网络流行语本身的内部条件进行。因此本文主要是从语言内部的结构形式这一角度开展剖析。
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在华留学生对学习网络流行语的需求度及认知情况的调查,主要包括认知情况、在生活中的运用情况以及学习的需求度,在此基础上明确目前的对外汉教学中网络流行语的教学现状。
第三部分是根据前面两部分的内容,在对网络流行语本体结构规律充分探究和在华留学生全面调查剖析的基础上,剖析归纳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网络流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依据目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网络流行语教学的必要性,从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原则,课程的性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展开议论,安排设计网络流行语的课堂教学,提出网络流行语的教学策略。
课题进度安排:
2013/12—2014/2 阅读文献确定论文方向,写好开题报告并修改。
2014/2—2014/3 查找并收集资料,整理思路。
2014/3—2014/4 主体写作,完成毕业设计初稿。
2014/4—2014/5 完成毕业设计,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1]崔 颖 2010 网络流行语的模因论剖析,宁波教育学报第1期,34-37页。
[2]黄碧云 2011网络流行语传播机制探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黄伯荣 廖序东 1991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姜德梧 2004 关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思考,世界汉语教学总第67期,81-89页。
[5]刘珣 2000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6]刘海燕 2002网络语言,北京:我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7]汤志祥 2002 汉语新词语和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探究第2期,10-18页。
[8]杨玲 2006从网络流行语看大众文化特征,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杨建国 2004 流行语的语言学探究及科学认定,语言教学与探究第6期,63-70页。
[10]杨亦鸣 2012语言能力训练——口语篇,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1]于根元 2001网络语言概说,北京:我国经济出版社。
[12]赵金铭 2004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
[13]赵金铭 2004 跨越与会通—论对外汉语教程探究与开发,语言文字应用 第2期,109-118页。
[14]周 健 廖暑业 2006 汉语词义系统性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语言文字应用第3期,109-117页。
[15]张家瑞,高蓓蓓 2010 网络流行语的秘密:模因,四川教育学报第2期,55-59页。
[16]曾祥月 2011网络流行语的文化解析,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7]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lwqt/ktbg/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