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责任法全文
探究目的和意义:
如今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和网络越来越息息相关。由于网络的特性,使得人们的行为往往不拘束在一国内。由于人与人的交往有时跨越了国界,交往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发生摩擦,这就会产生侵权问题。涉外网络侵权主要是一个法律问题,即各国通过法律制度的安排,来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中很可能会发生摩擦,这就会产生侵权问题。涉外网络侵权主要是一个法律问题,即各国通过法律制度的安排,来解决由于涉外网络侵权而产生的法律纠纷。在理论上,涉外网络侵权涉及到很多国际私法的理论问题,在现实上,涉外网络侵权法律制度的构建对于解决涉外网络侵权纠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选择涉外网络侵权法律适用相关问题作为探究对象,希望通过对国内外涉外网络侵权问题理论探究,对完善涉外网络侵权法律适用制度提出一些见解和建议。
课题探究现状:
随着网络的日渐发展,涉外网络侵权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因此涉外网络侵权法律适用问题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如何正确适用法律,如何尽可能加强在各国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合作,防止涉外网络侵权案件无法解决,以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都成为焦点问题。
在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在涉外网络侵权问题上呈现立法空白,国际条约、国际惯例也很少涉及这一领域。传统侵权案件的法律适用规则主要有:侵权行为地法、法院地法、重叠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和法院地法、当事人的共同属人法原则、侵权行为自体法、有限意思自治原则、对受害人有利的法律。但是,传统侵权的法律适用原则总体上具有地域性的特征,但在网络空间里,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传统侵权的法律适用原则显得无所适从。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于涉外网络侵权问题的法律适用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传统侵权行为地在网络空间的重新确定、网址管辖规则、来源国原则。
而在有关涉外网络侵权问题的法律规定很少。我国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针对涉外网络侵权行为的规定只有一条即第四十六条:通过网络或者采用其他方式侵害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的,适用被侵权人经常居所地法律。该条仅仅对人身权利作出调整,对于财产权利仍然存在空白。
课题探究主要内容、实施方案及创新点:
探究的主要内容:传统侵权行为和涉外网络侵权的概念、构成要件和法律适用,国外的涉外网络侵权的相关立法实践,关于涉外网络侵权的立法现状,以及能够提出的相关建议。
实施方案:(1)到学校的图书馆借阅相关学术著作,到图书馆的机房搜索查阅相关学术期刊和学术论文;(2)与论文指导老师多多联系,请老师指出其中的不足;(3)多找同学探讨相关问题,开拓自己的思路。
创新点:利用网络平台了解学术界的相关理论和看法,通过传统侵权与涉外网络侵权的对比,参考前沿学者的观点,找出涉外侵权法律适用的可行性方法。
课题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14年12月 14 日~ 2015年1月14 日):补充收集资料,确定论文主题。
第二阶段(2015年1月 15日~ 2015年2月 15 日):拟定论文大纲,按照大纲进行论文写作。
第三阶段(2015年2月 16日~ 2015年3月16 日):根据收集的资料完成初稿。
第四阶段(2015年3月 17日~ 2015年4月17 日):修改初稿,调整论文结构,要求突出论文主题。
第五阶段(2015年4月17日~ 2015年5月 15 日):按照论文写作规范,指导定稿,完成论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一级B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2]张新宝:侵权责任法原理,我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张新宝:侵权责任法,我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李浩培:李浩培文选,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5]丁伟:国际私法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6]李双元:国际私法(冲突法篇),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马丁·沃尔夫国际私法,李浩培、汤宗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8]INTERNATIONAL SHOE CO.V.STATE OF WASHINGTON,326U.S.310(1945).
[9]张新宝:互联网发展的主要法治问题[J],载于法学论坛,2004年第19卷第1期。
[10]胡廷松: 论网络侵权的法律适用,载于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01期 。
[11]肖永平:肖永平论冲突法[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吴一鸣:浅析网络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载于南京审计学报,2004年11月第1卷第4期。
[13]肖永平、李臣:国际私法在互联网环境下面临的挑战,载于我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一期。
[14]黄进、何其生:电子商务与冲突法的变革,载于我国法学,2003年第1期。
指导教师意见:
该生对于所开课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理论调研,对当前的学术进行了探究,参考了许多文献,最后确定的课题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实践意义。本课题是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延续与深入,符合专业发展方向,对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知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lwqt/ktbg/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