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候室
1.课题来源及探究的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常州城市化的发展,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下垫面也发生着快速变化。由此及多种其他因素形成的城市小气候,也对人类的生产发展产生多种影响。本论文对常州市单个城市的人工气候岛特征进行剖析探究,主要包括城市热岛、雨岛、污浊岛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发展产生多种影响。本论文对常州市单个城市的人工气候岛特征进行剖析探究,主要包括城市热岛、雨岛、污浊岛的现状、特征和对城市的生产发展带来的影响。剖析成果将为城市气象的探究提供服务,为城市发展规划和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城市防洪减灾等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探究现状及剖析
对于城市气候的探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世界上公认的第一部关于城市气候探究的著作,是发表在1818年的伦敦气候一书。后又有诸如KRATZER、CHANDLER和LANDSBERG等国外学者先后对不同阶段的城市人工气候的探究成果进行剖析总结和论述。2003年,ARNFIELD在此基础上对20世纪最后20年的城市气候探究进行了进一步的总结,其重点是湍流、能量及水分交换以及城市热岛探究工作。的城市气候探究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大城市的崛起,城市化引起的城市气候变化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城市气候探究工作也开始蓬勃发展。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先后开展了城市环境监测探究。1985年,周淑贞等编写的城市气候学导论正式出版,标志着出现第一部城市气候专著。此后,全国各地包括一些中微型城市,也相继展开了城市气候的探究工作。
3.主要探究内容
常州市城市化发展特征,常州市城市人工气候岛(包括热岛、雨岛、污浊岛)的现状特征及其产生的影响。
4.探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探究方案:先进行城市化剖析,再进行城市人工气候岛剖析,最后剖析其影响。
预期达到目标:能够运用获得的数据资料,剖析常州市城市人工气候岛现状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5.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
要求具有扎实的气象学气候学及数学统计剖析等基础理论知识及计算软件应用的基本技能。论文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论证充分、格式规范。同时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6.预计探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举措
困难:英文参考文献看不懂,无法获得最有力说明论点的数据资料
解决举措:可以使用翻译软件、查阅词典。使用能从侧面说明论点的数据。
7.主要参考文献
HOWARD L. THE CLIMATE OF LONDON[M]. LONDON: W. PHILLIPS, 1818.
KRATZER A. DAS STADTKLIMA(2ND ED)[M]. FRIEDR, VIEWEG & SOHN, BRAUNSCHWEIG. 1956, 184.
CHANDLER T J. SELECTED BIBLIOGRAPHY ON URBAN CLIMATE[R]. WMO PUBL, NO. 276, T. P. 155, 1970, 383.
LANDSBERG H E. THE URBAN CLIMATE[M].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81: 275.
ARNFIELD A J. TWO DECADES OF URBAN CLIMATE RESEARCH: A REVIEW OF TURBULENCE, EXCHANGES OF ENERGY AND WATER, AND THE URBAN HEAT ISLAND[J]. INT J CLIMATOL, 2003, 23(1): 1-26.
周淑贞.上海城市气候中的“五岛”效应[J].我国科学, 1988, 11: 1 226-1 234.
张富国.姚华栋.张华林等,北京城区的“雨岛”“湿岛”与“干岛”特征剖析[J]. 气象,1987, 17(2): 44-46.
黄增明,梁建茵,吴艳标. 广州城市气候[M].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4: 259-267.
周淑贞,张超.城市气候学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5: 324.
张建新,周陆生.西宁市区的城市气候效应[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15(4): 47-51.
何萍,李宏波,束炯等.楚雄市城市气候特征剖析[J].地理学报, 2003, 58(5): 712-720.
潘娅英,陈文英,郑建飞.丽水市大气环境中的城市干、湿岛效应初探[J]. 干旱环境监测, 2007, 21(4): 210-215.
黄一凡,李峰,王如松等.遥感信息的常州市热岛效应[J],生态学杂志,2009 28(8):1594~1599
YU S Q.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ANNUAL PRECIPICATION AND URBAN EFFECT ON PRECIPITATION IN THE BEIJING REGION[J].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SE,2007,17(9):1042~1050
NICOLE M,MARK A O.IMPACT OF URBAN EFFECTS ON PRECIPITATION IN HIGH LATITUDES[J].JOURNAL OF HYDROMETEOROLOGY,2004,5:409~429
宋晓猛,朱奎.城市化对水文影响的探究[J].水电能源科学,2008,26(4):33~36
蒋文庆.城市“多岛效应”——城市气候的特征[J],地理教育,2008年第4期:16
张志新.城市气候的特征及危害[J],农业与技术,第23卷第3期:136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城市与气候变化[M],化学工业出版社:34~36
丁瑾佳,许有鹏,潘光波.苏锡常地区城市发展对降雨的影响[J],第19卷第8期:873~877
王栋成,济南城市人工气候岛特征探究[J],新世纪气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lwqt/ktbg/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