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转型
1.课题来源及探究的目的和意义
,即在社会经济变化和革新的驱动下,某一区域在一段时期内由一种土地利用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土地利用形态的过程。探究,可以方便我们剖析某一区域土地利用形态的变化,探讨其驱动机制,从而更好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使得土地资源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可以方便我们剖析某一区域土地利用形态的变化,探讨其驱动机制,从而更好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使得土地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使其结构优化,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本文主要探究徐州市铜山区,通过探究可以了解该地区在探究时期内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为城镇的建设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和参考,这对剖析铜山区未来土地利用状况的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探究现状及剖析
1990年,国际地圈一生物圈计划(IGBP)和全球环境变化中的人文因素计划(IHDP)开始筹备全球性综合探究计划,1995年联合拟定发表了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科学探究计划,积极推动了土地利用变化探究领域在全球范围内的探究。的实质是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表现形式之一,指国家(或区域)土地利用形态在时序上的变化,它所强调的是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的土地利用形态的变化。最初英国利兹大学的GRAINGER在探究以林业为主的国家的土地利用时受森林转型假说的启发下提出该概念。林地转型是国际上的主要探究方向。目前,有关时空维度林地转型理论探究相对成熟。此外,还有一些涉及土地和房屋的开发调整,以及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等方面的探究。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以及泰国、菲律宾、我国等发展我国家森林转型及其驱动机制的案例探究促进了森林转型假说逐步发展成为理论。在国外探究一般采用在较长时间序列上进行纵向的比较探究。但在,土地利用统计数据的时间序列比较短。所以的探究可以采用横向探究的方法。通过对比剖析不同时间、空间的土地利用形态差异,探究土地利用形态的变化,阐明对应的社会经济原因,进一步探讨土地持续利用的相关途径,促进区域战略的制定。
国内有关方面的探究主要涉及农村宅基地及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城镇化和耕地保护等方面。其中,农地边际化视角开展的森林转型与耕地变化耦合探究以及乡村发展视角开展的耕地转型及其与宅基地转型耦合探究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探究课题。
3.主要探究内容
本文以徐州市铜山区为探究对象,对三个时相的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剖析,获取铜山区1990-2010年期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剖析探究期内铜山区不同类型土地之间的转化情况。从建设用地着手,通过与铜山区经济增长情况进行对比探究铜山及其驱动力。探究表明,铜山区耕地和建设用地变化最大,建设用地的增加与经济的增长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铜山区是人口、政策、城市化、产业结构调整综合作用的结果。
4.探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方案:监督分类得到三期土地利用类型图,生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了解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再联系铜山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剖析铜山区的。
进度安排:
2018年2月中旬:确定论文
2018年2月下旬:搜索相关参考文献,确定论文的写作思路以及大纲
2018年3月:完成初稿
2018年4月:修改初稿,完成二稿
2018年5月:完成定稿,准备答辩
预期达到的目标:通过论文的探究了解出铜山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剖析出铜山区土地利用所在的转型阶段。
5.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
在论文的前期,搜索了大量的相关文献,提高了文献检索的能力;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熟悉了如何使用ERDAS软件对遥感图像进行处理,如何使用ARCGIS软件对图像进行数据的信息提取。
6.预计探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举措
在探究的过程中需要查阅铜山区的统计年鉴但由于年代久远和铜山区资料不完备的原因难以找完全;在图像处理中由于“同物异谱”和“异物同谱”等原因,会出现分类有误的状况;在论文写作时可能会走进把文章主题与土地利用变化混淆。
在网上大量查阅资料来弥补书面文字材料的缺失;对比过去的铜山区的土地利用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lwqt/ktbg/1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