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态王的秦淮河视频监控设计(附件)【字数:11677】
摘 要本文阐述了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背景,基本组成及功能,简述了组态软件功能特点。为了满足随着现代化发展而对传统视频监控技术提出的高要求,对传统秦淮河视频监控系统进行改造设计,使秦淮河监控视频系统更加适宜现场的实际需求,其中包括了总体方案设计、系统硬件组成、软件设计、系统调试运行等。并且将视频监控系统接入组态王软件,在组态王的界面上显示视频监控画面。在设计过程中,简单分析了本次设计所要做的内容和要求以及秦淮河视频监控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详细介绍了视频监控系统的硬件配置连接与系统调试并实现组态王与系统的通信。该系统实现对秦淮河视频监控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数据采集与视频监控,组态监控画面上能实时反映视频监控画面,仿真图形界面清晰度高。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引言 1
1.2本设计的背景与意义 1
1.2.1模拟视频监控系统(CCTV) 1
1.2.2 数字模拟视频监控系统(DVR) 2
1.2.3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IPVS) 2
1.2.4结构构成与功能 3
1.2.5发展应用领域 3
第二章 组态视频监控系统方案设计 5
2.1系统设计及内容要求 5
2.2系统功能构成 5
2.3系统内容结构? 5
2.3.1秦淮河沿岸监控功能 5
2.3.2机房处监控功能 5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备设计 7
3.1系统原理图 7
3.2系统器件 7
3. 3系统器件说明 8
第四章 系统调试与运行 10
4.1视频监控系统调试运行 10
4.1.1设置球型摄像机和枪形摄像机的IP地址 10
4.1.2球型摄像机云台设置 11
4.1.3球型摄像机自动捕捉录像与红外报警设置 12
4.1.4枪型摄像机自动录像与红外报警设置 14
4.1.5监视器接入监控画面 14
4.1.6存储服务器设置 17
4.2组态王接入视频监控画面 19
4.2.1创建工程 2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2.2制作画面并连接 21
结束语 26
致 谢 27
参考文献 28
第一章 绪论
1.1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视频监控网络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发展。视频监控网络的组成、功能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所以对视频监控网络的安全性、先进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对视频综合监控系统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视频监控系统技术正向着前端一体化、视频数字化、监控网络化、系统集成化方向不断发展。对传统视频监控系统进行改造,实现基于组态王的网络监控系统,使视频监控更适宜秦淮河视频监控的需求。
1.2本设计的背景与意义
视频监控系统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左右,包含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工业控制和人工智能等多项技术,它正向着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视频监控技术从最早出现的模拟监控系统,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再到现阶段迅速发展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产生了巨大变化。
1.2.1模拟视频监控系统(CCTV)
模拟视频监控系统也叫做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简称CCTV(Close Circuit Television)多以摄像机、视频矩阵、分割器、切换器、录像机、监视器等设备为核心,辅以其他传感器,手动地观察各监视点位情况。模拟监控系的优点在于视音频信号的采集、传输、存储均为模拟形式,质量最高,但是存在距离限制,若要远距离、高清晰、同步传输多路视音频信号,最好的方法就是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再对其压缩编码,利用通讯线路传输。
传统的模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有其局限性:
首先,传统的视频信号是模拟信号,视频信号的传输通常采用同轴电缆进行传输。同轴电缆的传输距离有很大的限制,一旦超过一定距离,传输信号就会产生衰减,虽然可以使用视频放大器放大视频信号,但是在工程中信号经过二级以上的信号放大器后,传输过后出来的图像就会产生明显的失真情况,甚至发生图像扭曲以及图像上出现黑色波纹等种种情况。因此,模拟视频监控系统一般只适用于较小的地理范围内。
第二,由于同轴电缆上的限制,每路同轴电缆只能传输只能一路视频信号,若需要传输其他的信号,如数据信号、控制信号或音频信号等就只能另外单独铺设电缆。并且若增加监控点,也必须另外单独铺设电缆,会增加成本。并且系统庞杂,后期的维护和管理成本也较高。
第三,因为模拟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设备分割器、切换器等输入容量有限制,导致系统的扩展性不高。
第四,资料存储繁琐,最初的模拟监控系统存储视频主要是用录像带,而录像带所存储的视频图像是容易丢失的,并且随着使用,视频图像的清晰度会逐渐下降。并且若是现场出现问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一步步观看录像带才能找到现场记录。
第五,根据传输装置类别区分,可将视频信号的传输方式分为专用传输设备方式和计算机网络传输方式两类。专用传输设备方式包括专用线路和公共通信线路的视频传输,具体的传输介质有同轴电缆、电话线或光纤、专用视频图像发射机与图像接收机等。计算机网络传输通过分布广泛的计算机网络以及数字多媒体技术来传输视频信号,随着因特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这种传输方式也越来越普遍,并且处于飞速发展中。
1.2.2 数字模拟视频监控系统(DVR)
早期的数字监控系统是以硬盘录像机为核心的半模拟半数字化系统,前端的采集和传输部分还是使用的模拟视频信号技术,采用同轴电缆输出视频信号,而存储及播放功能是通过数字录像机(DVR)完成,部分系统可支持IP网络访问功能。硬盘录像机具有录像时间长、支持多音频通道、录像质量保存时间延长、联网能力强、更为丰富的功能等特点。
与模拟监控相比,数字监控的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比如图像质量和监控效率的提高,增加了管理和维护的方便性,设备可靠性强、集成度高。但是依然存在着布线复杂、扩展性低、管理性受限、远程控制能力弱、维护成本高等种种弊端。
1.2.3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IPVS)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较之于之前的系统的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它的特点在于前端采集设备摄像机内置了Web服务器并且提供了以太网端口。所有已授权的客户端可以从网络中对摄像机生成的数据文件进行访问、监视、记录。它通过摄像机等前端设备采集模拟信息并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将信息以IP包的形式通过网络传输到控制中心,完成信息的采集、读取、控制、存储等功能。通过计算机对系统内视频监控、云台控制、图像异常检测、报警输入、继电器控制输出、报警联动等各项工作进行统一管理操作。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引言 1
1.2本设计的背景与意义 1
1.2.1模拟视频监控系统(CCTV) 1
1.2.2 数字模拟视频监控系统(DVR) 2
1.2.3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IPVS) 2
1.2.4结构构成与功能 3
1.2.5发展应用领域 3
第二章 组态视频监控系统方案设计 5
2.1系统设计及内容要求 5
2.2系统功能构成 5
2.3系统内容结构? 5
2.3.1秦淮河沿岸监控功能 5
2.3.2机房处监控功能 5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备设计 7
3.1系统原理图 7
3.2系统器件 7
3. 3系统器件说明 8
第四章 系统调试与运行 10
4.1视频监控系统调试运行 10
4.1.1设置球型摄像机和枪形摄像机的IP地址 10
4.1.2球型摄像机云台设置 11
4.1.3球型摄像机自动捕捉录像与红外报警设置 12
4.1.4枪型摄像机自动录像与红外报警设置 14
4.1.5监视器接入监控画面 14
4.1.6存储服务器设置 17
4.2组态王接入视频监控画面 19
4.2.1创建工程 2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2.2制作画面并连接 21
结束语 26
致 谢 27
参考文献 28
第一章 绪论
1.1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视频监控网络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发展。视频监控网络的组成、功能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所以对视频监控网络的安全性、先进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对视频综合监控系统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视频监控系统技术正向着前端一体化、视频数字化、监控网络化、系统集成化方向不断发展。对传统视频监控系统进行改造,实现基于组态王的网络监控系统,使视频监控更适宜秦淮河视频监控的需求。
1.2本设计的背景与意义
视频监控系统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左右,包含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工业控制和人工智能等多项技术,它正向着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视频监控技术从最早出现的模拟监控系统,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再到现阶段迅速发展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产生了巨大变化。
1.2.1模拟视频监控系统(CCTV)
模拟视频监控系统也叫做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简称CCTV(Close Circuit Television)多以摄像机、视频矩阵、分割器、切换器、录像机、监视器等设备为核心,辅以其他传感器,手动地观察各监视点位情况。模拟监控系的优点在于视音频信号的采集、传输、存储均为模拟形式,质量最高,但是存在距离限制,若要远距离、高清晰、同步传输多路视音频信号,最好的方法就是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再对其压缩编码,利用通讯线路传输。
传统的模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有其局限性:
首先,传统的视频信号是模拟信号,视频信号的传输通常采用同轴电缆进行传输。同轴电缆的传输距离有很大的限制,一旦超过一定距离,传输信号就会产生衰减,虽然可以使用视频放大器放大视频信号,但是在工程中信号经过二级以上的信号放大器后,传输过后出来的图像就会产生明显的失真情况,甚至发生图像扭曲以及图像上出现黑色波纹等种种情况。因此,模拟视频监控系统一般只适用于较小的地理范围内。
第二,由于同轴电缆上的限制,每路同轴电缆只能传输只能一路视频信号,若需要传输其他的信号,如数据信号、控制信号或音频信号等就只能另外单独铺设电缆。并且若增加监控点,也必须另外单独铺设电缆,会增加成本。并且系统庞杂,后期的维护和管理成本也较高。
第三,因为模拟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设备分割器、切换器等输入容量有限制,导致系统的扩展性不高。
第四,资料存储繁琐,最初的模拟监控系统存储视频主要是用录像带,而录像带所存储的视频图像是容易丢失的,并且随着使用,视频图像的清晰度会逐渐下降。并且若是现场出现问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一步步观看录像带才能找到现场记录。
第五,根据传输装置类别区分,可将视频信号的传输方式分为专用传输设备方式和计算机网络传输方式两类。专用传输设备方式包括专用线路和公共通信线路的视频传输,具体的传输介质有同轴电缆、电话线或光纤、专用视频图像发射机与图像接收机等。计算机网络传输通过分布广泛的计算机网络以及数字多媒体技术来传输视频信号,随着因特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这种传输方式也越来越普遍,并且处于飞速发展中。
1.2.2 数字模拟视频监控系统(DVR)
早期的数字监控系统是以硬盘录像机为核心的半模拟半数字化系统,前端的采集和传输部分还是使用的模拟视频信号技术,采用同轴电缆输出视频信号,而存储及播放功能是通过数字录像机(DVR)完成,部分系统可支持IP网络访问功能。硬盘录像机具有录像时间长、支持多音频通道、录像质量保存时间延长、联网能力强、更为丰富的功能等特点。
与模拟监控相比,数字监控的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比如图像质量和监控效率的提高,增加了管理和维护的方便性,设备可靠性强、集成度高。但是依然存在着布线复杂、扩展性低、管理性受限、远程控制能力弱、维护成本高等种种弊端。
1.2.3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IPVS)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较之于之前的系统的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它的特点在于前端采集设备摄像机内置了Web服务器并且提供了以太网端口。所有已授权的客户端可以从网络中对摄像机生成的数据文件进行访问、监视、记录。它通过摄像机等前端设备采集模拟信息并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将信息以IP包的形式通过网络传输到控制中心,完成信息的采集、读取、控制、存储等功能。通过计算机对系统内视频监控、云台控制、图像异常检测、报警输入、继电器控制输出、报警联动等各项工作进行统一管理操作。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zdh/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