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的考勤签到系统


目录
1 研究背景 1
1.1 选题意义 1
1.2 国内外现状 2
1.3 研究的内容 2
2 软硬件环境及相关技术 2
2.1 软件环境 2
2.2 硬件环境 3
2.3 相关技术 3
3 基于Android的考勤签到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3
3.1 面向对象需求建模 3
3.2 用例模型 4
3.3 数据库设计 9
3.4 面向对象建模 13
3.5 基于Android的考勤签到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15
4 基于Android的 考勤签到系统的实现 16
4.1 系统模块功能介绍 16
4.2 登陆和注册的实现 16
4.3 定位的实现 17
4.4 签到的实现 18
4.5 照片采集的实现 18
4.6 查看签到信息 18
4.7 请假的实现 19
5 系统测试 20
5.1 测试的目的 20
5.2 测试的开展 20
6 总结与展望 22
基于Android的考勤签到系统
引言
1 研究背景
1.1 选题意义
在互联网及移动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课堂人工点名方式尤其显得落后。然而在如今的高校课堂,点名又是极为必要的。因为大学在教育机制上和中小学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首先,在上课地点方面就有不同:中小学上课大部分都是固定在一个教室,有时可能会需要有实验课体育课等,但都极少数的时间。而大学由于选修课和公共课等,经常在不同的教室上课。其次在自觉性方面,个人认为,中小学生的自觉性会比较强,不会有迟到早退以及旷课等情况。而大学生或许是因为中小学时期过得比较紧张,一进入大学就会想放松下来,积极性和自觉性也随之下降了(个人认为很多说过“上了大学你就解放了”的人要为此付一定的责任,当然自身才是关键因素),所以可能会出现迟到早退和旷课等现象。那么就需要通过点名来督促学生,以提高课堂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出勤率,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很多大学对学生考勤都有明确要求,甚至列下规章制度。但是传统的人工点名又会耗费一定的人力,降低了签到的效率。因此我们急需一个可以让学生自主签到的系统。[1]
1.2 国内外现状
1.2.1 国内现状
由于我国计算机起步比较晚,所以在考勤系统管理方面的先进技术可能比不上西方国家。目前很多的高校都还是采用签到表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考勤,这种考勤方式的漏洞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方式较为繁琐并且容易出错,其次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过大,会容易出现代签漏签等情况,甚至可能存在考勤监管人员包庇纵容的现象导致考勤不公平。最后这种方式需要较大的人力成本,也比较浪费时间,不利于考勤效率的提升。[2]
1.2.2 国外现状
西方的计算机技术发展比我国要早,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国外在这种考勤签到系统方面比我们做的更加全面和完善。今天他们基本已经实现了无纸化、系统化的的管理。
1.3 研究的内容
2 软硬件环境及相关技术
2.1 软件环境
2.1.1 eclipse
Eclipse虽然在Android系统开发方面可能比不上Android studio,但是在后台服务器开发方面,eclipse还是更胜一筹,再加上Tomcat的本地部署方便,环境配置简单,并且还是免费。这使得服务器测试又变得十分简单。[3]
2.1.2 Android studio
Android studio是谷歌公司目前主推的用于Android系统[4]开发的集成环境,因此它还停止了对eclipse中Android开发插件的维护,全力向世界输出Android studio这款工具,让其成为主流。但不得不说在Android开发方面它确实十分的出色与使用。[5]
2.1.3 mysql数据库
Mysql是一个比较小型的数据库,但是对于一般的系统开发来说,它是完全可以胜任的。又因为它是小型的数据库,甚至在一些性能方面可能还会略胜于一些大型的数据库,最重要的就是它可供免费使用。
2.2 硬件环境
2.2.1 服务器配置要求
阿里云服务器:CPU:1核;内存:2GB;实例类型:I/O优化;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8 R2 企业版64位中文版;带宽:1Mbps。
2.2.2 Android手机配置要求
手机客户端要求Android 4.0以上,分辨率720及以上。[6]
2.3 相关技术
2.3.1 JDBC
因为是系统的设计,就需要用到数据库,因此JDBC也是十分必要的。JDBC是一个封装好的用来进行数据库连接的API,我们不用做其它的操作,直接调用它就可以对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增删改查操作。[7]
2.3.2 HTTP协议
因为要实现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的通信,因此必须涉及到HTTP协议。其基本工作原理大致为:HTTP连接必须通过socket文件来实现,它就相当于是一个管道将客户端和服务端进行连接以及信息的传输;在socket创建完毕后客户端请求通过该管道发送到服务端;服务端响应请求,通过url将客户端请求的信息返回;最后断开连接。[8]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jsjkxyjs/160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