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的诗词大会app(源码)
本文提出的是基于Android的中华诗词大会系统的开发,在这个开发过程中主要运用相关的Java语言,MySQL数据库,和Tomcat 7.0服务器,且以AndroidStudio为开发平台。该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诗词问答包括选择题、填字题、判断题、识别诗句等类型诗词的问答。通过学习后用户可以进行选择题的自测来提高诗词的记忆。后台管理员可以实现用户管理,对选择题,填字题,判断题,看图猜诗词的题型进行管理。客户端主要通过http协议访问服务器,用json格式进行数据解析。本文主要对系统的研究现状、运行环境、采用的相关技术以及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介绍。关键词 中华诗词大会,servlet,Android Studio,json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研究意义 2
1.4 本章小结 3
2 问题、目标以及相关技术 3
2.1 系统解决的问题 3
2.2 实现功能 3
2.3 相关技术 4
2.4 本章小结 7
3 系统分析 7
3.1 可行性分析 7
3.2 需求分析 8
3.3 本章小结 10
4 系统总体设计 10
4.1 系统运行环境 10
4.2 整体架构 11
4.3 数据流程图 11
4.3 数据库设计 12
4.4 本章小结 16
5 系统详细设计 16
5.1 客户端功能实现 16
5.2 服务端功能实现 21
5.3 本章小结 23
6 系统测试 23
6.1 概述 23
6.2 黑盒、白盒测试 24
6.3 测试项目测试用例 24
6.4 压力测试 25
6.5 测试结论 25
结 论 26
致 谢 27
参 考 文 献 28
1 绪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1 研究背景
在习主席的19大报告中,特别强调的指出,要重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把传统的人文、思想、道德等思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后结合当代社会先进的思想,加以正确的改良,发展,让现在的人们更好的接受,这样才能使其中华文化得到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诗词作为一项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国学经典的精髓之一。但是现在的当今社会已经到了信息化的时代,各个电台和媒体为了博取收视率,会挑选各种吸引人的信息来播出。在诸多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化类节目中,《中国诗词大会》无疑是其中观众群体最为庞大,收视率非常高的一档综艺节目。这个节目在播出时主要是以“欣赏诗歌、为人们展示诗歌韵味”为中心思想,并且使用一些比较愉快的方式去展现给大家,让人们可以更好的接受,并且也能有吸引力的去欣赏,在玩中就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身后底蕴。
移动设备作为目前集通信、娱乐、学习为一体的主流设备具有轻盈便捷、携带方便、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交互性强等优点[1]。利用Adobe的Flash AIR技术,结合Photoshop和数位板等工具,利用Android设计出关于诗词大会的APP[24],让喜爱诗词的人们可以在业余之时随时可以学习诗词。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成为许多爱好诗词的人们的常看节目,为此很多人都通过各种手段进行诗词的学习,用于加上对中国诗词的熟悉和了解。目前针对各类学习的app有许多,其现状分析如下:
在2008之前,那个时候国内还没有普及3G网的时候,王朋娇[5]等就在各个杂志上发表新事物新想法,并提出以后人们都会利用手机终端进行学习,实现互联网和教育相结合,那时候手机学习的平台还不完善,还在研究阶段,只是有一定的设想[67];在2010年的时候,李国正也提出了使用手机当成移动终端[8],人们都利用手机进行学习和读取信息,也是同样的提出了随时随地可以学习的先进想法,并且在不断地研究之下,实现了在手机上可以操作的简单的学生学习平台,这成为了当时3G网络环境下掌上学习平台的第一个重要的研究[910]。但是当时的水平有限,技术不成熟,所以很多想法不能融进去,所以只能继续研究,这些成果基本就是早期移动互联网的研究成果[11]。
在2012年的时候,手机大面积普及,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入了研究 Android 系统的大潮,主要是为了研究 Android 系统的应用和设计,让 Android 系统有更多的功能,争取也能让掌上学习的雏形更加完善[1213];之前有学者研究把图书馆融入手机中,让人们可以在手机上查阅想查阅的任何资料[14],而还有学者研究把英语词典融入到手机中,让人们可以随时在手机上学习英语,这一时期,诸多学者使用 Android 系统等开始涌现相当一批移动互联网学习平台的设计与研究相关的文章[15]。
随后的 2013 年至今,大批基于Android 系统的移动互联网教学平台的文章问世,如肖斌,李靖,李永杰,武玉坤,廖陈兴,何姝,庞超,陈惠敏,李国峰等均发表过基于 Android 系统的移动互联网学习平台相关的文章[1617],这一时期也包括一些基于其他方式或语言的移动互联网学习平台的文章问世,如王萍发表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微信移动学习平台建设与应用”以及李海峰的“基于 HTML5+j Query Mobile的移动学习平台 Web App 研究与实现”[18],其技术基本思路都是尽可能避免互联网上有可能影响数据传输和稳定性的环节,使内容传输更快、更稳定;这一时期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手机端应用已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这方面的研究也层出不穷[1920]。
但是,虽然说现在手机的 Android 系统已经普及,与 Android 系统相关的设计和研究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看起来这个领域已经非常完善了,但是现在的状态离当初学者的要求还不是尽善尽美,还有一些领域没有实现,比环境仿真模拟,让学生们可以在手机上模拟课堂,进而更有学习的状态,但是现在的手机模拟学习的系统与当时的设想比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本文主要就是在原有Android 系统的基础上,尽量多的与电脑相连接,这样可以使得手机在现有的状态下,可以与电脑连接,这样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满足更多的用户,并且对于这个学习的平台,电脑可能有更真实的体验,这样就可以将Android 系统更加完善。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研究意义 2
1.4 本章小结 3
2 问题、目标以及相关技术 3
2.1 系统解决的问题 3
2.2 实现功能 3
2.3 相关技术 4
2.4 本章小结 7
3 系统分析 7
3.1 可行性分析 7
3.2 需求分析 8
3.3 本章小结 10
4 系统总体设计 10
4.1 系统运行环境 10
4.2 整体架构 11
4.3 数据流程图 11
4.3 数据库设计 12
4.4 本章小结 16
5 系统详细设计 16
5.1 客户端功能实现 16
5.2 服务端功能实现 21
5.3 本章小结 23
6 系统测试 23
6.1 概述 23
6.2 黑盒、白盒测试 24
6.3 测试项目测试用例 24
6.4 压力测试 25
6.5 测试结论 25
结 论 26
致 谢 27
参 考 文 献 28
1 绪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1 研究背景
在习主席的19大报告中,特别强调的指出,要重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把传统的人文、思想、道德等思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后结合当代社会先进的思想,加以正确的改良,发展,让现在的人们更好的接受,这样才能使其中华文化得到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诗词作为一项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国学经典的精髓之一。但是现在的当今社会已经到了信息化的时代,各个电台和媒体为了博取收视率,会挑选各种吸引人的信息来播出。在诸多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化类节目中,《中国诗词大会》无疑是其中观众群体最为庞大,收视率非常高的一档综艺节目。这个节目在播出时主要是以“欣赏诗歌、为人们展示诗歌韵味”为中心思想,并且使用一些比较愉快的方式去展现给大家,让人们可以更好的接受,并且也能有吸引力的去欣赏,在玩中就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身后底蕴。
移动设备作为目前集通信、娱乐、学习为一体的主流设备具有轻盈便捷、携带方便、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交互性强等优点[1]。利用Adobe的Flash AIR技术,结合Photoshop和数位板等工具,利用Android设计出关于诗词大会的APP[24],让喜爱诗词的人们可以在业余之时随时可以学习诗词。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成为许多爱好诗词的人们的常看节目,为此很多人都通过各种手段进行诗词的学习,用于加上对中国诗词的熟悉和了解。目前针对各类学习的app有许多,其现状分析如下:
在2008之前,那个时候国内还没有普及3G网的时候,王朋娇[5]等就在各个杂志上发表新事物新想法,并提出以后人们都会利用手机终端进行学习,实现互联网和教育相结合,那时候手机学习的平台还不完善,还在研究阶段,只是有一定的设想[67];在2010年的时候,李国正也提出了使用手机当成移动终端[8],人们都利用手机进行学习和读取信息,也是同样的提出了随时随地可以学习的先进想法,并且在不断地研究之下,实现了在手机上可以操作的简单的学生学习平台,这成为了当时3G网络环境下掌上学习平台的第一个重要的研究[910]。但是当时的水平有限,技术不成熟,所以很多想法不能融进去,所以只能继续研究,这些成果基本就是早期移动互联网的研究成果[11]。
在2012年的时候,手机大面积普及,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入了研究 Android 系统的大潮,主要是为了研究 Android 系统的应用和设计,让 Android 系统有更多的功能,争取也能让掌上学习的雏形更加完善[1213];之前有学者研究把图书馆融入手机中,让人们可以在手机上查阅想查阅的任何资料[14],而还有学者研究把英语词典融入到手机中,让人们可以随时在手机上学习英语,这一时期,诸多学者使用 Android 系统等开始涌现相当一批移动互联网学习平台的设计与研究相关的文章[15]。
随后的 2013 年至今,大批基于Android 系统的移动互联网教学平台的文章问世,如肖斌,李靖,李永杰,武玉坤,廖陈兴,何姝,庞超,陈惠敏,李国峰等均发表过基于 Android 系统的移动互联网学习平台相关的文章[1617],这一时期也包括一些基于其他方式或语言的移动互联网学习平台的文章问世,如王萍发表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微信移动学习平台建设与应用”以及李海峰的“基于 HTML5+j Query Mobile的移动学习平台 Web App 研究与实现”[18],其技术基本思路都是尽可能避免互联网上有可能影响数据传输和稳定性的环节,使内容传输更快、更稳定;这一时期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手机端应用已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这方面的研究也层出不穷[1920]。
但是,虽然说现在手机的 Android 系统已经普及,与 Android 系统相关的设计和研究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看起来这个领域已经非常完善了,但是现在的状态离当初学者的要求还不是尽善尽美,还有一些领域没有实现,比环境仿真模拟,让学生们可以在手机上模拟课堂,进而更有学习的状态,但是现在的手机模拟学习的系统与当时的设想比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本文主要就是在原有Android 系统的基础上,尽量多的与电脑相连接,这样可以使得手机在现有的状态下,可以与电脑连接,这样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满足更多的用户,并且对于这个学习的平台,电脑可能有更真实的体验,这样就可以将Android 系统更加完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jsjkxyjs/1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