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的设计与实现

摘 要智能温控风扇控制系统指的是以单片机芯片作为控制器并结合其他必要功能模块的角色而实现的一种能够实现实现根据环境温度自动调整风速的功能的智能风扇自动控制系统,另外使用者可通过红外遥控实现对风扇的无线遥控操作,它的出现和普及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本次毕业设计将以单片机控制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在硬件系统上使用了目前在大学教学和市场上最受欢迎的51单片机作为控制器芯片,在其片外配置了温度传感器以及红外遥控等功能模块;在软件上通过C语言编写了程序代码,并通过Keil软件环境进行了程序代码的优化和编译。在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都设计完毕后,对这款控制系统进行了大量的测试和优化,在测试过程中系统表现出了非常高的稳定性和使用价值,非常适合进行大量生产并逐步取代相关产品。
目录
一、 引言 1
(一) 智能风扇的发展背景 1
(二) 智能风扇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2
(三)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二、 方案选择及元器件介绍 4
(一) 主控器件的选择 4
(二) STC89C51单片机 5
(三) DS18B20温度传感器介绍 6
(四) 红外遥控发射与接收模块 6
(五) 风扇驱动电机介绍 7
(六) LCD1602型液晶屏介绍 8
三、 硬件系统设计 10
(一) 智能温控风扇系统的硬件结构框图设计 10
(二) 最小系统设计 10
(三) DS18B20温度传感器电路设计 11
(四) 红外遥控接收头电路设计 12
(五) 风扇驱动电路设计 12
(六) 液晶屏电路设计 13
四、 软件系统设计 14
(一) 智能温控风扇系统的软件工作流程设计 14
(二) DS18B20温度传感器工作流程设计 15
(三) 红外遥控信号接受工作流程设计 15
(四) 风扇加减风速驱动流程设计 16
(五) 液晶屏显示流程设计 16
1. 写指令流程 17
2. 写数据流程 17
总 结 1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参考文献 20
致 谢 21
附录一 原理图 22
附录二 PCB图 23
附录三 元件列表 24
附录四 程序 25 引言
智能风扇的发展背景
本文将要介绍一种通过51单片机作为主要控制器来实现的一款智能型智能风扇控制系统,这款系统的实现将突破目前市面上相关产品的平均性能,并且在功能上将得到较大的扩展。

图1 智能风扇
智能风扇系统已经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出现了较长一段时间,起初在单片机技术还未成熟并推向使用前,逻辑电路以及cpld等一些具有逻辑运算功能的芯片在控制届大行其道,是大多数控制系统的首要选择,通过这些具有简单运算功能的芯片能够实现一些常见的按键检测、报警器驱动以及数码管显示等功能,这一时期的智能风扇控制系统已经具有了一些简单的功能设置、报警信号发出以及测量参数显示等基本功能,但是离今天以单片机等微处理器作为主控器的智能风扇控制系统还具有相当大的一段距离,无论是在功能还是用户使用体验上,都不能最大满足用户的需求。在这一现状下,智能风扇控制系统的设计师们意识到只有采用更高性能并且集成度更高的控制器芯片才能够设计出具有突破意义的产品来,因此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当单片机生产技术和使用方法得到大规模的普及之后,各行各业的电子设计师们开始了对单片机系统的开发,其中在智能风扇控制系统领域,设计师们将以往的逻辑门电路或者cpld等一些主控器进行剔除,接着将微处理器芯片进行嵌入,通过程序代码的编写和编译并烧写,这样就使得智能风扇控制系统具有了一定程度的智能意义,因为它将设计师的思想换算成软件代码并下载到了微处理器芯片中进行对智能风扇控制系统中其他模块的驱动,实现具有一定智能化的操作。另外通过单片机等微处理器的嵌入,能够更好的实现智能风扇控制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交互,由于单片机等芯片具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管脚,因此能够实现更多模块的驱动。本次毕业设计就将以C51单片机来作为主控器,设计一款能够突破现有产品性能,改进目前相关产品所存在的普遍缺点,并且能够通过软硬件的不断优化,将控制系统的功耗降到最低。
智能风扇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国内外大多数企业已经普遍掌握了生产制造中高以上性能的智能风扇控制系统产品,但一些具有高端性能的智能风扇产品只占有很少的比例,这些顶尖技术只有世界上一些少有国家或者研究团队掌握,因此生产成本非常高,导致这些高端产品并不能够在市面上进行普及。许多科研单位和研究小组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开始着重开始对智能风扇控制系统进行研究,不但在硬件上更在软件上寻找突破口,使用更高性能的传感器和更先进的处理器来构建智能风扇系统的整体框架,相信这种少有高端技术垄断的局面在不久的将来很快会被打破。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提出了采用8位型51单片机作为主控核心的智能温控风扇控制系统,通过将这种性价比超高并且带有高稳定性性能的芯片嵌入到这种系统中,能够大幅度地降低目前市场上相关产品的生产成本,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改进了相关产品所存在的普遍缺点。在论文的结构安排上,文章的第一章主要通过到图书馆以及互联网查阅资料对智能温控风扇控制系统的发展背景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对目前国内外相关院校、企业或者兴趣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调查与对比,从而分析出他们的研究现状;文章第二章快速确定了智能温控风扇控制系统的主控核心单片机即51单片机,该核心确立后,通过查阅大量资料,选择出了单片机外围模块所要使用的型号,并对其性能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论文的第三章是智能温控风扇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章节,在这一部分,笔者将详细描述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以及各个模块电路的设计过程;论文的第四章是软件设计章节,在这一部分,笔者将通过流程图形式对程序的设计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
下列为本课题将要实现的功能和目标:
1、采用C51单片机作为主控器件,并通过C语言进行程序开发;
2、使用价格低并且显示效果良好的LCD1602液晶屏作为显示模块;
3、采用+5V直流电压进行系统供电。
4、具有温度采集功能;
5、在自动挡模式下,风速大小根据温度而自由调整;
6、在人工档模式下,风速大小受人工设定;
7、可通过红外遥控器操纵控制系统。
方案选择及元器件介绍
主控器件的选择
主控器件的选择对于设计一款自动控制系统来说是最关键的一部分,该器件的控制性能、处理速度以及内部资源模块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控制系统的软硬件结构以及开发成本,另外不同类型的主控器件要求开发者具备不同的开发功底,下面就对单片机以及FPGA这两款性能卓越的微处理器进行介绍和分析,从中选择出一款具体型号的芯片来作为本控制系统的控制芯片。
如果采用单片机芯片来作为主控器件,那么首选当然是大学期间熟知的AT89C51/STC89C51等基础51芯片,这些被冠以相类似型号却出自不同厂家的51单片机在内部结构上大同小异,全部都采用了MCS51的CPU来作为运算部分,因此这些51单片机都具有8位数据处理能力。51单片机的开发成本在目前的微处理器届来说相对是属于最低的一个款式,无论是单片机还是FPGA,开发成本主要包含芯片自身成本、烧写仿真器购买成本、电路构建以及PCB绘制成本、开发环境成本以及开发者自身掌握的知识成本等,在这几个方面,都能够在本次毕业设计中降到最低程度。在51单片机的处理性能方面,相对于FPGA来说处于劣势状态,51单片机目前最高的时钟频率能够达到40M,并且其内部具有机器周期的概念,即为了提高51单片机的工作稳定性能,必须将时钟频率除以12,才能在此速度下执行指令,因此对于数据的处理能力来说相对较慢。在内置功能模块方面,它内部集成了常用的定时器、串口以及中断等功能,并且具有32个相互独立的GPIO管脚可供用户使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dzxx/dzkxyjs/181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