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师范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探析

一.高师院校教师专业化现状透视课堂教学状态是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集中体现.近年来,笔者以学校教学督导员的身份深入课堂进行教学检查.督导,发现高师院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状况喜忧参半,总体提升的空间较大.令人欣喜的是,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并日益成为其自觉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大部分教师认真备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hbsrm.com 
课,教学准备充分,能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组织得心应手;注重对教程知识的概括.归纳和总体把握,强调知识间的沟通与衔接,实现了科学性与思想性的有机统一;部分教师的问题设计及其思维启发新颖独到(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智力冲浪活动),既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些教师的教学融入先进教学理念,引入社会生活的源头活水,对课内课外课程资源进行了必要的整合;部分教师注重锤炼教学艺术,课堂教学动.静结合;教师们的语言表达普遍比较清晰.流畅,有的教师的非语言艺术运用得体,形神兼备.但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中确实也存在不少隐忧,具体表现在:教程中心主义仍有较大市场,部分教师较少思考为什么要教这一教学的深层次问题.个别教师甚至不能从总体上把握学科(教程)结构,更缺乏大胆叩问教程.捕捉意外风景(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的意识,缺乏对教学内容进行适时拓展.有效延伸的能力;少数教师形成了对多媒体课件或教案的严重依赖(照本宣科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形式出现),仿佛离开了多媒体设备和教案就无法开展正常.有序的教学活动;一些教师知识传授平铺直叙,语言表达平平淡淡,缺乏必要的情绪感染力.事实上,在教学中,教师只有首先感动自己,然后才能感动学生.然而,有的教师教学视野局限于教程,问题设计缺乏坡度.难度和深度,难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较为普遍,师生未能结成互教互学的教学共同体;不少教师突出了知识.信息的获取,而对方法.策略和智慧的锤炼缺乏足够的关注,殊不知,在社会生活中,后者较之前者更重要.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中的缺陷,极易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驾驭社会生活的能力不足,表现为:有知识没文化.有学问没智慧.有理论没实践.有认识没行动.有专业没专长.教师专业水平如何,学生往往看得比较清楚.笔者曾对464名在校大专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任课教师满意.比较满意的占40.3%;认为任课教师对教程的总体定位是教师教教程,学生学教程,考试考教程的占30.60%;主张教程是师生交流和发展的文化中介,教学不必拘泥于教程的占57.97%;希望教师教学信息量大,不照本宣科的占53.88%.这些数据提醒我们,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和办法提高高师院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乃当务之急.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一)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高师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教育理念是教师个人行为的推手.从一定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教育教学理念既决定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又制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和高度.高师院校应特别注重提炼和倡导既有个性特色,又实用.管用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理念.四个同步教育理念教学进程与教育科研同步.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或教学要求,既是教师必须烂熟于心.驾轻就熟的对象,也是教师应当有所发现.有所突破的重要课题.教师备课的过程实质上是学术著作(或系列论文)谋篇布局的酝酿过程,因为教学设计要有所突破,收到既在意料之外,更在情理之中之效,教师就必须搜集.了解.认识前人或他人做了些什么.这种了解和认识是教育探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学的实施过程则是教师检验.修改和完善教育教学探究成果的过程.一般而言,经过2-3个周期的教学实践,教师的教案历经反反复复的修改,变得日趋成熟和精致,这一过程,也是教师教育探究成果瓜熟蒂落的过程.教学实践证明,独树一帜的教案,既是课堂教学的路线图,也是教师教育探究成果的结晶.教学探究与教育科研没有本质的差别,高师院校要尽可能将二者合二为一,逐步构建教学.探究.创新.成长四位一体的教师职业生活方式.实践困惑与理性思考同步.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免不了遭遇矛盾.困惑.焦虑等因素的困扰,面对诸如此类的挑战,教师与其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还不如化害为利,变被动为主动,把问题转化为必须突破的课题,把现实的障碍转变为个人进步的阶梯.变问题为课题,就是要以解决问题为宗旨,整合各种资源,深入探讨制约问题解决的各种因素,积极寻求科学理论的指导或思想认识的突破,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对接与磨合中,探寻解决问题和升华认识的良方.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lwqt/xzjq/20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