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企业税务筹划
企业税务筹划
1引言
税收筹划涉及的设想和实施各种策略的目的是尽量减少企业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的税款。对于一个企业,尽量减少税务负担可以提供更多的钱用于支付费用和用于投资。通过这种方式,税收筹划工作可以筹集更多资金来源。根据小企业的企业家杂志顾问,两个基本规则适用于税务规划。首先,小企业不应该承担的额外开支只获得税收减免。在纳税年度结束时购买必要的设备可以成为有价值的纳税筹划方法,不必要的采购是不建议的。第二,小企业要始终企图尽可能推迟纳税。推迟纳税使该公司能够利用这些钱免息,有时甚至是赚取利息税,直到下一次到期。
专家建议企业家和小企业主在每一个纳税年度的年中进行正式的税收筹划会议。这会给他们制定纳税计划提供足够的时间。这种意识对于小企业家来说很重要,因为这可以节约税收支出。即使企业中有专业会计人员,中小企业主页应该细心关注税务筹划工作,不错过能够节税的每一个机会。“不论你是否任用一个企业外部人员来帮助你进行节税工作,你都应该了解税法的基本规定”艾伯特说,“就像你不会将自己的钱交给别人管理一样,你也不应该盲目让别人去完成管理你的纳税的责任”。弗雷里克在他的书中写到:“税收知识拥有强大的盈利的可能性。知道税法规定可以在竞争中给你提供更好的底线”。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2不同商务形式的纳税筹划
“对于小企业主来说,纳税筹划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公司组织形式,”艾伯特在拉文索尔和浩华小型企业税务规划指南中提到,“选择不同的组织形式会交纳不同的所得税。”而且国税局也会改变你的审计优势。税收筹划的许多方面针对某些行业形式、讨论其中的一些如下:
独资和合伙企业。独资和合伙企业的税收筹划在很多方面都类似于个人的税收筹划。这是因为业主企业投资人和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他们缴纳的是个人所得税而不是企业所得税。这些小企业主把他们的业务反馈信息整理归档给国税局,然后将用于私人业务的费用填制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申报任何收入。没有特别的税收是除了对自谋职业税收,也就是要求所有的自雇人员支付雇主和雇员FICA的部分税收,总共15.3%。
因为中小企业主收到的工资不是普通的工资水平,业主的独资和合伙企业不需要保留所得税。他们被要求估计自己的应纳税额并用季度分期付款的方式汇给税务局。重要的是,按季度分期缴纳的税额等于总欠款额在过去的一年中的总的当期所得税负债或90%。否则,国内税务局可能会收取较高利息的,并处惩罚少付的税额征收相应的罚款。
另一个可行的税务筹划策略是建立组织伙伴关系,估计预期损失。在每一纳税年度结束,合伙企业主将合伙企业收入声明整理上报给国税局,然后将每一位合作伙伴的收入金额记入附表K1。根据合伙协议约定的性质,此收入可以在任何数目的方式下划分。这样,就可以通过所有的合作早期的损失的确定最大限度的提高自己的合作伙伴的税收。
3 纳税筹划的主要途径
3.1 选择合理的筹资方式
根据我国现行税法规定,企业的借款利息支出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税前列支,而股息支出则只能在企业的税后利润中列支。从节税的角度看,企业适度向银行借款和企业间的相互融资,要比企业直接向社会筹资优惠。
3.2 选择合理的交易对象
我国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有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之分,选择不同的供货对象,企业所负担的税负则不相同。例如,当供货方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时,企业购进货物后,可按销项税额抵扣相应的进项税额后的余额缴纳增值税;如果购买小规模纳税人的货物,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其含有进项税额不能抵扣,税负比前者要多。如开专用发票也可抵扣一部分。
3.3 “避重就轻”转换纳税义务
企业将高纳税义务转换为低纳税义务,是指在同一经济行为中,有多种税收方案可供选择时,纳税人避开“高税点”,选择“低税点”,可减轻纳税义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兼营非应税劳务进行的节税筹划。从税收角度来看,兼营主要包括两种:一是税种相同,税率不同。例如供销系统企业,一般既经营增值税率为17%的生活资料,又经营增值税率为13%的农用生产资料等。二是不同税种,不同税率。该种类型通常是指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既经营增值税项目,又涉及营业税项目。
3.4 合理列支各项费用
企业可以在不违反税法和财务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对各项费用充分合理的列支,对各项可能发生的损失进行充分估计,缩小税基,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对于国家允许在费用中列支的项目,如分别按计税工资总额的2%、14%、1.5%提取的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应尽可能地提足提全。对于一些可能发生的损失,如坏账损失等,企业应充分预计,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按上限提足准备金。这既符合国家税法和财务制度的规定,又能收到节税的效果。
3.5 降低应纳税额
影响应纳税额的因素有两个,即计税基数和税率,计税基数越小,税率越低,应纳税额也越小。进行税务筹划可从这两个因素入手,找到合法的办法来降低应纳税额。例如,某企业2005年12月30日测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0.02万元,则企业应纳所得税25050元(100200×25%)。如果该企业进行了税务筹划,支付税务咨询费200元,则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100000元(100200-200),应纳所得税27000元(100000×27%),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进行税务筹划支付费用仅为200元,却节税6066元(33066-27000)。
3.6 权衡整体税负的轻重
例如,很多筹划方案中都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选择的筹划。例如某企业是一个年不含税销售额90万元左右的生产企业,企业每年购进的材料不含增值税的价格大致在70万元左右。该公司会计核算体系健全,有条件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如果是一般纳税人,公司产品的增值税适用税率是17%,应纳增值税3.4万元(90×17%-70×17%);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适用税率为6%,应纳增值税5.4万元(90×6%)大于3.4万元。因此,仅从增值税角度考虑应选择一般纳税人。但实际上,虽然小规模纳税人多纳增值税2万元,但其进项税额11.9万元(70×17%),虽然不能抵扣却可以计入成本,从而增加成本11.9万元,所得税减少2.975万元(11.9×25%),大于多纳的增值税2万元。因此,企业在选择税务筹划方案时,不能仅把目光盯在某一时期纳税较少的方案上,而要考虑企业的发展目标,选择有利于增加企业整体收益的方案。
3.7 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对于纳税人来讲,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来进行纳税筹划的重点在于如何合理运用税收政策法规的规定,适用较低或较优惠的税率,妥善规划生产经营活动,使其实
1引言
税收筹划涉及的设想和实施各种策略的目的是尽量减少企业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的税款。对于一个企业,尽量减少税务负担可以提供更多的钱用于支付费用和用于投资。通过这种方式,税收筹划工作可以筹集更多资金来源。根据小企业的企业家杂志顾问,两个基本规则适用于税务规划。首先,小企业不应该承担的额外开支只获得税收减免。在纳税年度结束时购买必要的设备可以成为有价值的纳税筹划方法,不必要的采购是不建议的。第二,小企业要始终企图尽可能推迟纳税。推迟纳税使该公司能够利用这些钱免息,有时甚至是赚取利息税,直到下一次到期。
专家建议企业家和小企业主在每一个纳税年度的年中进行正式的税收筹划会议。这会给他们制定纳税计划提供足够的时间。这种意识对于小企业家来说很重要,因为这可以节约税收支出。即使企业中有专业会计人员,中小企业主页应该细心关注税务筹划工作,不错过能够节税的每一个机会。“不论你是否任用一个企业外部人员来帮助你进行节税工作,你都应该了解税法的基本规定”艾伯特说,“就像你不会将自己的钱交给别人管理一样,你也不应该盲目让别人去完成管理你的纳税的责任”。弗雷里克在他的书中写到:“税收知识拥有强大的盈利的可能性。知道税法规定可以在竞争中给你提供更好的底线”。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2不同商务形式的纳税筹划
“对于小企业主来说,纳税筹划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公司组织形式,”艾伯特在拉文索尔和浩华小型企业税务规划指南中提到,“选择不同的组织形式会交纳不同的所得税。”而且国税局也会改变你的审计优势。税收筹划的许多方面针对某些行业形式、讨论其中的一些如下:
独资和合伙企业。独资和合伙企业的税收筹划在很多方面都类似于个人的税收筹划。这是因为业主企业投资人和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他们缴纳的是个人所得税而不是企业所得税。这些小企业主把他们的业务反馈信息整理归档给国税局,然后将用于私人业务的费用填制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申报任何收入。没有特别的税收是除了对自谋职业税收,也就是要求所有的自雇人员支付雇主和雇员FICA的部分税收,总共15.3%。
因为中小企业主收到的工资不是普通的工资水平,业主的独资和合伙企业不需要保留所得税。他们被要求估计自己的应纳税额并用季度分期付款的方式汇给税务局。重要的是,按季度分期缴纳的税额等于总欠款额在过去的一年中的总的当期所得税负债或90%。否则,国内税务局可能会收取较高利息的,并处惩罚少付的税额征收相应的罚款。
另一个可行的税务筹划策略是建立组织伙伴关系,估计预期损失。在每一纳税年度结束,合伙企业主将合伙企业收入声明整理上报给国税局,然后将每一位合作伙伴的收入金额记入附表K1。根据合伙协议约定的性质,此收入可以在任何数目的方式下划分。这样,就可以通过所有的合作早期的损失的确定最大限度的提高自己的合作伙伴的税收。
3 纳税筹划的主要途径
3.1 选择合理的筹资方式
根据我国现行税法规定,企业的借款利息支出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税前列支,而股息支出则只能在企业的税后利润中列支。从节税的角度看,企业适度向银行借款和企业间的相互融资,要比企业直接向社会筹资优惠。
3.2 选择合理的交易对象
我国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有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之分,选择不同的供货对象,企业所负担的税负则不相同。例如,当供货方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时,企业购进货物后,可按销项税额抵扣相应的进项税额后的余额缴纳增值税;如果购买小规模纳税人的货物,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其含有进项税额不能抵扣,税负比前者要多。如开专用发票也可抵扣一部分。
3.3 “避重就轻”转换纳税义务
企业将高纳税义务转换为低纳税义务,是指在同一经济行为中,有多种税收方案可供选择时,纳税人避开“高税点”,选择“低税点”,可减轻纳税义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兼营非应税劳务进行的节税筹划。从税收角度来看,兼营主要包括两种:一是税种相同,税率不同。例如供销系统企业,一般既经营增值税率为17%的生活资料,又经营增值税率为13%的农用生产资料等。二是不同税种,不同税率。该种类型通常是指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既经营增值税项目,又涉及营业税项目。
3.4 合理列支各项费用
企业可以在不违反税法和财务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对各项费用充分合理的列支,对各项可能发生的损失进行充分估计,缩小税基,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对于国家允许在费用中列支的项目,如分别按计税工资总额的2%、14%、1.5%提取的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应尽可能地提足提全。对于一些可能发生的损失,如坏账损失等,企业应充分预计,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按上限提足准备金。这既符合国家税法和财务制度的规定,又能收到节税的效果。
3.5 降低应纳税额
影响应纳税额的因素有两个,即计税基数和税率,计税基数越小,税率越低,应纳税额也越小。进行税务筹划可从这两个因素入手,找到合法的办法来降低应纳税额。例如,某企业2005年12月30日测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0.02万元,则企业应纳所得税25050元(100200×25%)。如果该企业进行了税务筹划,支付税务咨询费200元,则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100000元(100200-200),应纳所得税27000元(100000×27%),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进行税务筹划支付费用仅为200元,却节税6066元(33066-27000)。
3.6 权衡整体税负的轻重
例如,很多筹划方案中都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选择的筹划。例如某企业是一个年不含税销售额90万元左右的生产企业,企业每年购进的材料不含增值税的价格大致在70万元左右。该公司会计核算体系健全,有条件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如果是一般纳税人,公司产品的增值税适用税率是17%,应纳增值税3.4万元(90×17%-70×17%);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适用税率为6%,应纳增值税5.4万元(90×6%)大于3.4万元。因此,仅从增值税角度考虑应选择一般纳税人。但实际上,虽然小规模纳税人多纳增值税2万元,但其进项税额11.9万元(70×17%),虽然不能抵扣却可以计入成本,从而增加成本11.9万元,所得税减少2.975万元(11.9×25%),大于多纳的增值税2万元。因此,企业在选择税务筹划方案时,不能仅把目光盯在某一时期纳税较少的方案上,而要考虑企业的发展目标,选择有利于增加企业整体收益的方案。
3.7 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对于纳税人来讲,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来进行纳税筹划的重点在于如何合理运用税收政策法规的规定,适用较低或较优惠的税率,妥善规划生产经营活动,使其实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lwqt/wxzs/1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