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数字的文化差异论文开题报告的创新点


课题探究现状: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数字文化。数字是特殊的语言符号,它不仅有计数功能,还有表意功能。对各个国家来说,数字的计算功能是基本一致的,但从语言与文化的角度出发,数字所代表的涵义千差万别。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许多国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算功能是基本一致的,但从语言与文化的角度出发,数字所代表的涵义千差万别。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许多国内外学者对各国的数字文化都作了深入的探究,探究视角大致可以分为两个,一是文化,二是语言,但是,他们探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国外探究现状
国外对数的概念始于公元前三世纪,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普罗克拉斯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这说明了:数,如果正确对待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因其本身的奇特、微妙、简洁有力具有至高、严肃的美。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是人类思想的向导和主人,没有它的力量,万物就都处于昏暗混乱之中。”这体现了数的指导性、有序性以及统一性。
从文化角度看,国外对数字的探究涉及多个民族、多种语言、多方领域。
Karl Menninger在Number Words and Number Symbols: A Cultural History of Numbers(1992)中探讨了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字应用,列举了我国、印度、巴比伦、埃及、希腊、罗马等具体文化中数字的象征意义,对印欧语系中数字的来源进行了剖析。作者认为,数字是古印度人在生产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创造出来的。在古代印度,进行城市建设时需要设计和规划,进行祭祀时需要计算日月星辰的运行,于是,数字就产生了。作者还运用了大量语言学与人类学材料,对各国数字的文化意义进行了探讨。
Annemarie Schimmel在The Mystery of Numbers(1993)中指出,各个时期、各个社会的数字都充满了神秘意义。作者在书中剖析了一到一万这些数字的象征意义,她认为这种象征意义深深植根于西方文化中,如毕达哥拉斯学派和柏拉图学派的哲学。作者大量引用了我国、美洲印第安人的实例,从文化和人类学角度论述了数字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但是,本书缺乏系统的论述,仅仅是百科全书式的罗列。
从语言学角度看,国外学者对数字的探究焦点是不同民族语言中计数系统内部结构的差异,以及从语义语用角度探究数字的语法意义。这类探究通过阐释数字本质来揭示人脑的认知机制,并启迪我们从语言共性的角度探索数字系统与人类语言系统的关系。
国内探究现状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数,我国对数字的最早理解可在被誉为“群经之首”的易经中找到。如今,我们强调“凡事要做到心中有数”,“用数字说话”,并且给某些特定的数字组合创造内涵,如“1314”、“11.11”。由此可见,我国人对数字的探究随着背景的发展而不断创新。
从文化角度来看,我国对数字文化的探究集中表现为探究数字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及其与习俗、文学、宗教、神话的关系。吴慧颖在我国数文化(2013)一书中评论道:“数——国人的第二语言。”该书把数作为一种与人们日常生活、社会民俗、文学创作各方面紧密相关的文化现象来考察,通过国人对数字的观念、表达和运用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特征、审美趣味和价值判断,并联系古今数字内涵的演变来探析民族文化心理的特点。
但随着中西方之间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国内学者对数字文化的探究慢慢地往横向发展,对英汉数字文化进行了对比探究。
廖辉征在英汉数字的文化对比剖析与翻译(2011)中指出,英汉数字文化差异体现在数字偏好、禁忌、表达与结构四个方面。作者认为,数字禁忌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古今中外相通,数字偏好有着鲜明的民族性。习惯用语的表达则显示出英汉两种语言在数字使用和表意方面的不同。作者还从心理基础、宗教、神话传说、社会文化因素四方面探讨了造成英汉数字文化差异的原因。
从语言学视角来看,国内学术界对我国数字文化的探究主要剖析汉语数字的量词使用、数字在文学作品中的修辞功能,如虚化、夸张、模糊性,以及固定习语中数字的表达方法与功能。温洪瑞在英汉数字符号系统及其文化涵义对比探究(2003)中指出,语言中的数字之所以被称为数字系统, 是因为它们像其它语言系统一样,有构成要素和构成规则。作者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数字系统在构成、功能、用法和文化涵义上进行了对照, 以揭示英汉数字符号系统的社会性特点。
通过比较国内外的探究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国内外学者对数字文化的探究有所差异。在数字文化含义探究方面,国内学者的主要关注点是我国数字的吉忌及其体现出来的历史传统、社会民俗或宗教文化。而国外学者对数字文化含义的探究是通过跨民族、跨语言的交流与对比实现的,从而找出各民族数文化的共性并发掘其个性。在语言学探究方面,国内学者限于汉语数字与其他语言的数字在量词、语法功能、修辞功能方面的比较,主要目的还是探寻语言本身的结构特点、使用方法与功能。国外学者的探究则倾向于剖析多种语言文化中的计数系统,通过认知机制将数字与人类的思维联系起来。
目前的探究现状也反映出了探究的不足之处,国内学者大多探讨汉语数字的结构、功能或文化涵义,而对汉语数字及其他语言系统中数字的对比探究还不够充分。国外学者对数字文化的探究则可以更多地通过剖析数字文化的发展与演变来探究数字与某一民族的历史、宗教、社会、习惯等的关联。只有横纵向探究一同发展,数字文化的全面内涵才能为人所知。
本文旨在从文化角度出发,借鉴前人之探究成果,探析英汉数字文化在吉忌与奇偶数方面的差异,并从历史传统、宗教思想、社会习俗与思维模式四方面探究造成差异的原因,使读者了解英汉数字的文化差异,并在跨文化交际中减少误解与摩擦,从而使跨文化交际获得成功。
课题探究目的:
数字被广泛用于计算、排序等方面,其计算功能精确严谨,但在不同文化中,数字的引申意义不尽相同。本文旨在从文化的角度,以前人的探究基础为时代,通过对比与举例,剖析英汉数字文化在数字偏好、数字禁忌以及人们对奇偶数态度上的差异,并从历史传统、宗教思想、社会习俗、思维模式方面探究原因,从而深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lwqt/ktbg/72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