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与应用

课题名称: 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与应用
本课题的意义:

研究经济增长模型,并学会应用经济增长模型,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当代世界经济乃至我们国家的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诸多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同时经济增长模型不仅需要在具体的理论基础上建立,它本身也能为研究经济增长提供一个很好的依据。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就在于我们在研究、应用经济增长模型的过程中,也力图建立一些数学模型来解读甚至是解决我们当代尤其我们国家某些地区现在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国内外研究概况:
在国外,自亚当斯密开始,经济增长理论和其相关的模型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演变,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将经济增长的因素定位于资本、制度及科技因素。之后诞生的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则是作为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联系纽带,把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和研究经济增长现象的方法都全面发展和提升了。这以后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对经济增长模型、理论的研究以20世纪80年代为分界线,前期着重关注资本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后期则为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把研究的视觉开始转移到科学技术和制度因素上。而现在在国外,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有着两处重大的突破:其一是罗默第一代经济增长模型。在完全竞争的框架下加入外部性因素,包括了罗默的“知识溢出模型”,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这一理论认为,个体厂商的投资对其他厂商投资具有正的外部性,所以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张最终生产会有递增的规模报酬,从而使模型产生了内生增长。并且,在模型中引入“知识积累”这一重要的因素,此时知识的积累是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被动产生的。罗默提出了四要素增长理论,即新古典经济学中的资本和劳动,人力资本(以受教育的年限衡量)和新思想(用专利来衡量,强调创新)。只要创新产生的利润超过研发成本,企业就会对创新投资。创新会产生溢出效应,后一代创新者会从前一代创新者的努力中获利。
其二是以罗默技术进步内生增长模型、格罗斯曼和赫尔普曼产品质量阶梯内生增长模型为代表。这类模型真正突破完全竞争假设,在不完全竞争(垄断竞争)条件下考察了经济增长的因素与机制,直面研究知识的积累,更好地说明技术进步的决定机制以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在国内,我们国家目前对于经济增长理论及其模型的研究通常都是从我们国家基本的国情出发,针对某一个行业、某地区市场,采用特定的经济增长模型加以研究。而其理论文献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文献是直接使用增长核算方法及其衍生模型将中国经济增长分解为来自于资本、劳动和TFP 的增长。第二类文献则对TFP做进一步分解, 以便获得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更深层次、更细致的了解。然而,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核算的已有研究还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首先,解释变量体系不够完整。一些文献单独将技术或者制度因素作为解释变量来解释TFP 的变动,这样分析的缺点是构建的计量模型容易缺失重要的解释变量,在总体模型的设定方面可能会出现问题。另外,也有一些研究使用单一变量作为技术和制度因素的代理,但技术和制度因素涵盖面很广。使用单一变量作为其代理很可能是不充分的。其次,一些文献直接将技术进步、制度变迁和结构变动等因素纳入到生产函数中进行增长核算,这样容易扭曲增长核算的分析框架,导致所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国内外基准文献不具有可比性。
应用前景:
首先,本课题围绕世界各地经济学家们不同的经济增长理论及其模型(包括我国的)作归纳总结,在具体界定经济增长模型、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了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发展脉络,尤其是现代的内生型的增长理论及其模型,并基于此,指出了经济增长理论演变的实质和发展的方向。
本课题的应用前景在于,通过对经济增长的案例,尤其是当代一些国家和我们国家经济增长的研究,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力图可以为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经济增长的趋势和发展态势做出预测,并分析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到的问题,最终力图找到一个适合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型。
基于此,本课题会将我们的研究的模型实证应用,譬如选取某一个地区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合适的经济增长模型,确定相关的研究变量,因变量为产值,自变量根据模型和研究对象的确定来选取,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地区经济发展态势、走向和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的结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lwqt/ktbg/21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