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以北中的孤独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任务与目的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美国最富盛名的诗人之一,他四次获得普利策奖,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大多数都以新英格兰的乡村为时代,阐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孤独主题常出现在弗诗当中,发挥了十分重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多数都以新英格兰的乡村为时代,阐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孤独主题常出现在弗诗当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不仅与当时的社会时代有关更与弗罗斯特本人的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旨在剖析波士顿以北中的几首诗中的孤独主题,以便我们更好的理解弗诗,并从中得到一些对现代生活的启发和思考。
本文将从三个部分对弗诗的孤独主题进行分析:第一部分探究人与人之间不和谐的关系造成的孤独。第二部分探究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给人们带来的孤独。第三部分探究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造成的孤独。
总之,通过对弗诗的孤独主题的阐释,我们可以领悟到弗本人对自然、人、
现实的热切关注,从而探索和解读他的世界观、人生观,进一步深化对他诗歌的
理解。

二、调研资料情况
D’Avanzo, Mario L.A Cloud Of Other Poets: Robert and the Romantics. Lanham, New York and London: UP of America, 1991.
Faggen, Robert, e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Robert Fros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Hamilton, Ian, ed. Robert Frost: Selected Poems. Great Britain: Penguin Books, 1973.
Marcus, Mordecai. The Poems of Robert Frost: An Explication. Detroit: G.K. Hall & Co., 1991.
Zongying, Huang. A Road Less Traveled by: On the Deceptive Simplicity in the Poetry by Robert Frost.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0.
Wilcox, Earl J., and Jonathan N. Barron, eds. Roads Not Taken: Rereading Robert Frost. Columbia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Missouri Press, 2000.
理查德·普瓦里耶和马克·理查森编. 弗罗斯特集 上. 曹明论译.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2.
徐新辉. 暂时遏制混乱的锐利思想武器——儒家思想观照下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探究. 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7.
常耀信. 美国文学简史(第二版).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
三、初步设计方法与实施方案
波士顿以北是美国二十世纪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被评论家公认的“孤立和孤独生命的史诗”。本文将通过释读补墙(“Mending Wall”)、家葬(“Home Burial”)、摘苹果之后(“After Apple Picking”)、柴堆(“The Wood-Pile”)等诗歌,剖析其中邻里之间、夫妻之间、人与人以及与自然之间的隔阂、疏远以及缺乏沟通的关系,进而揭示诗人笔下的孤独主题。
弗罗斯特诗歌中的孤独主题正是20世纪美国文学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自然界的冷漠无情及人世间的孤独疏远构成了这一主题的主要元素。通过对弗罗斯特诗歌中孤独主题的释读,人们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他的那个背景,同时从中得到对现代生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lwqt/ktbg/55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