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记话语中的非礼貌语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课题探究现状:
礼貌和不礼貌都是人类交际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学术界对二者的探究存在着严重的失衡。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语用学界对礼貌现象情有独钟,数以千计的论文和大量专著的涌现足以说明学界对礼貌现象探究的重视。相比之下,国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学界对礼貌现象情有独钟,数以千计的论文和大量专著的涌现足以说明学界对礼貌现象探究的重视。相比之下,国内外对于不礼貌的探究却寥寥无几。
近年来,国外的一些语言学家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不礼貌。如 Kienpointe(1997) 一文对不礼貌的种类和功能进行探究;Miller(2003) 从性别的角度谈论不礼貌(王红斌,2011);Culpeper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对不礼貌的探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Culpeper(1996) 在 Brown 和 Levinson 的礼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不礼貌的 5 种策略;Culpeper(2003) 从动态语境韵律方面探究不礼貌;Culpeper(2011) 在理论方面又有了新的突破,不仅确定了“不礼貌”的定义,而且提出了不礼貌分类指标的界定,突出韵律在不礼貌中的作用,从言语行为、事件语境、事件功能的角度对不礼貌现象进行分类、解释和论证,形成了迄今为止较为系统而完善的不礼貌剖析模型——“社会 - 认知综合模型”。而 Bousfield(2008) 在质疑Culpeper 的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框架,指出正面和负面的不礼貌成分在直接和间接的不礼貌策略中都有可能存在。国内对不礼貌的探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在国内比较认可的是李元胜和杨子的不礼貌理论观点,他们都从顺应论的角度出发探究不礼貌。李元胜(2006)提出了策略性口头不礼貌和非策略性口头不礼貌。杨子(2007)进一步扩展了李元胜的两个策略,提出了策略性不礼貌和非策略性不礼貌。对于不礼貌功能的探究,王地利(2011)以语境顺应论为理论基础,从 Jakobson 六大语言功能分类的角度出发,把不礼貌言语的积极功能分为情感功能和意动功能两大类。
本文以 Culpeper(2011)的不礼貌理论为基础,结合具体的不礼貌策略,以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的不礼貌话语为语料,继续剖析和探索不礼貌语言现象,探究不礼貌的语用功能,本文希望能传播 Culpeper 的最新理论探究成果,并且把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在实践中检验该理论成果,为不礼貌的探究提供有价值的语料剖析和新视野。
课题探究目的:
相对于礼貌语言而言,非礼貌语言是一门新兴学科,但其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的探究方兴未艾。作者通过对非礼貌语言理论的回顾与总结,并结合情景剧中的实例剖析及应用,旨在通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lwqt/ktbg/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