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线路微机距离保护装置软件部分(附件)

本课题设计10kv线路的具有距离保护功能的装置。我们通过本次的课题可以熟悉单片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运用C语言的编程知识掌握好单片机程序的设计、调试过程和方法。我做的是软件部分的设计,首先我了解了微机保护的发展历程,对总体框图的设计完成后,选择AT89C52单片机,随之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选择快速傅里叶转换算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计算。整体上,我充分利用AT89C52的端口引脚,对它们进行功能定义,模块化的设计了总程序框图,AD采样模块,故障处理模块以及液晶显示模块等。对各个模块进行C语言的编程。通信部分我使用I2C协议,这样CPU与各个外围器件靠SDA和SCL实现信息的交换。关键词 微机保护,距离保护,数据采样,故障处理目 录
1 绪论 1
1.1 微机继电保护的历史背景 1
1.2 发展历程 2
1.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3
2 线路距离保护的总体框图及单片机介绍 3
3 线路距离保护的原理和算法 5
3.1 距离保护的原理 6
3.2 圆特性阻抗继电器的选择 9
3.3 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 10
4 微机距离保护的软件设计和算法 15
4.1 单片机的端口使用 15
4.2 滤波电路的设计 15
4.3 FFT算法 16
4.4 主程序框图 16
4.5 A/D交流采样流程图 18
4.6 故障处理流程图 19
4.7 液晶显示模块 20
4.8 键盘模块 23
5 微机距离保护的I2C总线 24
6 仿真 26
结 论 34
致 谢 35
参 考 文 献 36
附录:程序清单 37
1 绪论
在如今这个日新月异时代,很多东西都在飞速的发展当中,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电力的发展也不例外,在它的这一系统当中,包含有距离保护的内容,这种保护对于输电的线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理所当然的得到了我们大家的看重,这是非常的有助于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伴随着发展,事物的性能会得到不断的提高,某一行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参 考 文 献 36
附录:程序清单 37
1 绪论
在如今这个日新月异时代,很多东西都在飞速的发展当中,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电力的发展也不例外,在它的这一系统当中,包含有距离保护的内容,这种保护对于输电的线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理所当然的得到了我们大家的看重,这是非常的有助于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伴随着发展,事物的性能会得到不断的提高,某一行业的未来会变得越来越光明,就像是电压,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它在其等级的方面只会变得越来越高,亦或是我们社会中的电力方面的工业,它也会变得越来越先进,创造出更高效的成果,因此可以说大家对其中各个部分的要求也会变得更高,微机保护的装置性能也在高要求下得到不断发展提升,所以说,如果能够设计出高性能的继电保护装置的话,那对于电力系统将会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上的意义。本课题设计10kv线路的具有距离保护功能的装置。我们通过本次的课题可以使学生熟悉单片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运用C语言的编程知识掌握好单片机程序的设计、调试过程和方法。
1.1 微机继电保护的历史背景
对于微机继电保护的定义如下:顾名思义,它整体上是一个整套的用于继电保护上的装置,构成它的最基层、最根本的是数字式的计算机。在多年的前进过程当中,这一门科学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效果。对于电力系统将会发生短路这一点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伴随着短路,所以电流的值会不断的变大。为了避免发电机被烧坏这一情况的发生,人们大家开动自己的脑筋去想了许多的办法去解决它,刚刚开始的时候,普遍采用的是方法是在供电的电路当中呢,串上所用的熔断器,这必然是有其优势的,因为这样在电路发生短路情况的时候,在其中的短路电流必然会增大,大的电流就会熔断串入其中的熔断器,当熔断器被断开的那一刻,短路设备就会被断开,这样一套过程下来,发电机就会得到十分妥善的保护。在电力系统的前进过程当中,其电力网的接线方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会变得相当难,让人头疼,究其原因,当然就是用电设备的功率需要得到更大的满足,除此以外,发电机容量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他就像滚雪球一样,会不断的增大,综上的原因,熔断器会被逐渐的淘汰掉,毕竟它已经不能够再满足我们所需要的要求,在1980年以后出现了电瓷型过电流继电器。电力系统的保护当中广泛的运用到继电器是在19世纪初的时候。
感应型过电流继电器出现的时间大概是在1901年。到了1910年左右的时候,后来人们便开始使用方向性的电流保护,与此同时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原理,这便是将U与I进行比较。每一种新的原理的出现,必会伴随着其他衍生物的产生,所以,在这一基础之上,很快的到了20年代的时候,仅仅10年上下的时间,便出现了另一种保护的装置——距离保护装置。
又过了7年的时间左右,伴随着电力线载波技术的不断的发展,便又随势产生了一种装置,与上类似,这是历史潮流的必然,它的名字叫做高频保护装置。它的基本原理总结出来也是两点:一是利用功率,判断其方向;二是利用电流相位。
1975年前后,诞生了行波保护装置。
到了20世纪的80年代,人们开始大量的研究反应工频故障分量原理的保护,90年代后,便开始广泛的应用这类的保护装置。2
1.2 发展历程
伴随着相关的不同科学的进步,例如制造等方面,我们所关注的本装置的结构、型式和制造工艺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它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以下介绍:
机电式保护装置由具有机械转动部件带动触点开、合的机电式继电器如电磁型、感应型和电动型继电器所组成。到了1950年之后,出现了晶体管式继电保护装置,它的产生是由于晶体管技术的不断发展所导致的,这是一种积极的前进。1960年代末,在当时就已经有了用小型计算机实现继电保护的设想,但是呢,由于小型计算机当时的价格有点昂贵,难于在实际中采用。后来微型计算机式保护能够大力的发展起来,是有它的原因的,因为在当时,其实已经开始了对继电保护计算机算法的大量研究,这是微机保护发展的理论基础。到了1970年代的后期,伴随着微处理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价格的急剧下降,便应运而生了大概的样机,它的功能还是很齐全的,除此以外,还能让它的的系统试着去运行着看看。再经历了一段的时间之后,它会变得越来越成熟,这就像一个人的成长一样,岁月会让他成长。这个装置也是这样的,它在硬软件两方面都得到了改善,变得完美。由此,它在我们的国家也得到了大量的使用是到了90年代左右,保护的主运算器是有不同位的,它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曾经它有八位的,有十六位的,现如今,我们已经可以用到了三十二位的了;对于器件方面,它可以对数据进行收集处理,这也有了很大的变迁,它由模数转换器(A/D)、电压频率转换器(VFC),发展到了现有的数字处理器(DSP)。这便被称为数字继电保护。1995年之后,无人值守和变电所自动化这些技术都得到了飞速进步,这是一种一体化的变电所综合自动化装备。目前它已经成为了我国绝大部分新建变电所的二次设备。2
1.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查阅单片机的技术资料,从而确定选择单片机的型号,了解微机距离保护的发展现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zdh/338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