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企业人事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附件)【字数:14290】
摘 要摘 要进入新世纪后信息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量骤增以及信息复杂程度变高,都对信息的有效管理提出了挑战。而对于一个人员众多的企业,员工信息、企业进销存数据等都是庞大的信息量,如何管理好这些信息是一个值得每个企业深入思考的问题。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员工信息的管理,是关乎企业生存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可忽视。本文所研究的是如何设计与实现小型企业人事管理系统,帮助企业更加规范、更加方便快捷地管理好企业的人事信息。本系统实现的人事管理中有员工基本信息管理、调动信息、退休信息、培训信息、离职信息、工资信息、用户信息、请假信息、考勤信息和加班信息等日常信息管理等,包括这些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单条件模糊查询以及多条件精确查询等。整个系统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按照快速、方便、准确的原则,完成对企业人事信息的管理。在技术方面,用Visual Basic 6.0以及Access数据库软件设计本人事管理系统。本论文共分为六个章节对小型企业的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进行论述。对本小型企业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严格按照软件工程的方法来进行。关键字企业;人事管理系统;Visual Basic;数据库;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3
第二章 相关开发技术简介 4
2.1 Visual Basic 6.0简介 4
2.1.1 Visual Basic的发展 4
2.1.2 Visual Basic的特点 4
2.2 数据库简介 5
2.2.1 数据管理的发展 5
2.2.2 数据管理新技术 5
2.3 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 6
第三章 系统分析 8
3.1 需求分析 8
3.2 可行性分析 8
3.2.1 技术可行性 8
3.2.2 操作可行性 8
3.2.3 经济可行性 9
3.3 本章小节 9
第四章 数据库设计 10
4.1 数据库需求分析 10
4.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计 11
4.3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15
第五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20
5.1 系统设计 20
5.1.1 系统功能分析 20
5.1.2 系统功能结构图 20
5.2 系统实现 21
5.2.1 系统登录 22
5.2.2 系统主窗体 23
5.2.3 员工基本信息管理窗体 24
5.2.4 员工考勤管理窗体 25
5.2.5 员工调动信息管理 25
5.2.6 员工请假管理窗体 26
5.2.7 员工加班管理窗体 26
5.2.8 员工培训管理窗体 27
5.2.9 员工离职管理窗体 27
5.2.10 员工退休管理窗体 28
5.2.11 员工工资管理窗体 28
5.2.12 系统用户信息管理窗体 29
第六章 系统测试 30
6.1 测试方法 30
6.1.1 白盒测试 30
6.1.2 黑盒测试 30
6.2 测试范围及目标 31
6.2.1 测试范围 31
6.2.2 测试用例 31
6.3 系统的发布 32
结 论 33
致 谢 34
参 考 文 献 35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现如今的社会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人才是企业活动的主体对象,如何进行人才的管理是企业的生命线。一个企业如果能够对合理的利用人才,对人才进行科学的管理,才能够超过其他企业,留住更多的人才,创造更大的收益,取得更大的优势。现代社会的信息管理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并且日趋普及,所以企业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依靠信息化技术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十分必要的。企业的人事管理企业人事管理的发展大体经过了三个步骤,从手工记录人事档案信息,到借助计算机办公软件比如office软件进行辅助管理,再到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进行人事管理,计算机辅助管理的作用已经不可比拟。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各个方面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我国人事管理系统很早之前就已经出现,但是很早开发的管理系统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各个企业的人事管理需求了。
通过手工管理企业的人事信息是个庞大的工程,员工越多,需要管理的信息量也就越大,难度就越大,而且准确率太低,容易出错,操作十分原始、繁琐、效率低,给企业带来麻烦,大量的信息也使查询和更新变得很困难。
所以本文提出了人事管理系统,希望通过本次设计的小型企业人事管理系统来满足各个小型企业的需求,实现小型企业人事信息的快速、有效管理,规范企业员工的日常行为,严肃企业的规章制度,减少企业数据的冗余。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最早的人事管理系统,但是当时计算机并没有普及,使得那时的人事管理系统只能进行简单的计算、核算工资的工作,并不能完成人事的管理工作。计算机发展起来后,在20世纪70年代,人事管理系统除了可以进行工资信息的计算与核算,还可以对企业员工的人事信息进行管理,不仅可以进行各种信息的增加,还能实现查询功能等。
经济发展如此迅速,竞争异常激烈,企业之间更是如此,如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人事管理是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如果人事管理工作仅仅还是放在工资管理核算的层面,那么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了,无法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所以更完善的人事管理系统出现了。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人事管理系统所包含的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齐全,越来越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但是,我国的人事管理系统发展还是比较落后,与国外的人事管理系统还存在许多差距。
人事管理系统的结构模式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主机终端模式,第二阶段是网络/服务器模式,第三阶段是C/S模式,即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第四阶段是B/S模式,即浏览器/服务器模式[1]。
(1)主机终端模式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主机终端模式阶段出现。此时的这种模式由于终端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十分有限,导致终端只能完成某些简单的操作。终端指的是数字设备,此时的数字设备是非智能的,而主机指的是电脑、服务器等,这些电脑或者服务器可以是大型的、中型的,也可以是大型的。用户通过与主机相连的终端传递信息。主机通过分时扫描终端管理着大量信息,终端与主机通过串口连接。
(2)网络/文件服务器模式
20世纪80年代,网络/文件服务器模式出现。在这期间,世界上首台个人计算机出现,它所具备的一系列优点导致了主机终端模式不再符合当时潮流的需要,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的出现使得信息量骤增,传统的模式无法满足个人、企业的需要,而个人计算机的不断发展,也伴随着数据处理能力的空前提高。文件服务器可以在网络上共享文件等信息,用户无需一些硬件来存贮和转移数据。最简单的文件服务器是个人计算机,它要求在网络中发送处理的文件。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3
第二章 相关开发技术简介 4
2.1 Visual Basic 6.0简介 4
2.1.1 Visual Basic的发展 4
2.1.2 Visual Basic的特点 4
2.2 数据库简介 5
2.2.1 数据管理的发展 5
2.2.2 数据管理新技术 5
2.3 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 6
第三章 系统分析 8
3.1 需求分析 8
3.2 可行性分析 8
3.2.1 技术可行性 8
3.2.2 操作可行性 8
3.2.3 经济可行性 9
3.3 本章小节 9
第四章 数据库设计 10
4.1 数据库需求分析 10
4.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计 11
4.3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15
第五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20
5.1 系统设计 20
5.1.1 系统功能分析 20
5.1.2 系统功能结构图 20
5.2 系统实现 21
5.2.1 系统登录 22
5.2.2 系统主窗体 23
5.2.3 员工基本信息管理窗体 24
5.2.4 员工考勤管理窗体 25
5.2.5 员工调动信息管理 25
5.2.6 员工请假管理窗体 26
5.2.7 员工加班管理窗体 26
5.2.8 员工培训管理窗体 27
5.2.9 员工离职管理窗体 27
5.2.10 员工退休管理窗体 28
5.2.11 员工工资管理窗体 28
5.2.12 系统用户信息管理窗体 29
第六章 系统测试 30
6.1 测试方法 30
6.1.1 白盒测试 30
6.1.2 黑盒测试 30
6.2 测试范围及目标 31
6.2.1 测试范围 31
6.2.2 测试用例 31
6.3 系统的发布 32
结 论 33
致 谢 34
参 考 文 献 35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现如今的社会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人才是企业活动的主体对象,如何进行人才的管理是企业的生命线。一个企业如果能够对合理的利用人才,对人才进行科学的管理,才能够超过其他企业,留住更多的人才,创造更大的收益,取得更大的优势。现代社会的信息管理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并且日趋普及,所以企业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依靠信息化技术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十分必要的。企业的人事管理企业人事管理的发展大体经过了三个步骤,从手工记录人事档案信息,到借助计算机办公软件比如office软件进行辅助管理,再到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进行人事管理,计算机辅助管理的作用已经不可比拟。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各个方面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我国人事管理系统很早之前就已经出现,但是很早开发的管理系统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各个企业的人事管理需求了。
通过手工管理企业的人事信息是个庞大的工程,员工越多,需要管理的信息量也就越大,难度就越大,而且准确率太低,容易出错,操作十分原始、繁琐、效率低,给企业带来麻烦,大量的信息也使查询和更新变得很困难。
所以本文提出了人事管理系统,希望通过本次设计的小型企业人事管理系统来满足各个小型企业的需求,实现小型企业人事信息的快速、有效管理,规范企业员工的日常行为,严肃企业的规章制度,减少企业数据的冗余。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最早的人事管理系统,但是当时计算机并没有普及,使得那时的人事管理系统只能进行简单的计算、核算工资的工作,并不能完成人事的管理工作。计算机发展起来后,在20世纪70年代,人事管理系统除了可以进行工资信息的计算与核算,还可以对企业员工的人事信息进行管理,不仅可以进行各种信息的增加,还能实现查询功能等。
经济发展如此迅速,竞争异常激烈,企业之间更是如此,如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人事管理是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如果人事管理工作仅仅还是放在工资管理核算的层面,那么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了,无法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所以更完善的人事管理系统出现了。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人事管理系统所包含的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齐全,越来越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但是,我国的人事管理系统发展还是比较落后,与国外的人事管理系统还存在许多差距。
人事管理系统的结构模式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主机终端模式,第二阶段是网络/服务器模式,第三阶段是C/S模式,即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第四阶段是B/S模式,即浏览器/服务器模式[1]。
(1)主机终端模式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主机终端模式阶段出现。此时的这种模式由于终端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十分有限,导致终端只能完成某些简单的操作。终端指的是数字设备,此时的数字设备是非智能的,而主机指的是电脑、服务器等,这些电脑或者服务器可以是大型的、中型的,也可以是大型的。用户通过与主机相连的终端传递信息。主机通过分时扫描终端管理着大量信息,终端与主机通过串口连接。
(2)网络/文件服务器模式
20世纪80年代,网络/文件服务器模式出现。在这期间,世界上首台个人计算机出现,它所具备的一系列优点导致了主机终端模式不再符合当时潮流的需要,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的出现使得信息量骤增,传统的模式无法满足个人、企业的需要,而个人计算机的不断发展,也伴随着数据处理能力的空前提高。文件服务器可以在网络上共享文件等信息,用户无需一些硬件来存贮和转移数据。最简单的文件服务器是个人计算机,它要求在网络中发送处理的文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zdh/1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