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特定群体的社交app设计与实现(源码)【字数:9562】

摘 要在互联网急速发展下,人类的社交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移动设备的普及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得以在网上自由的与外界沟通,而充当载体的则是遍地的社交APP。但是即便有了这么多社交APP,还是有些人没有参与社交,或者只是在重复无效社交。为此,这款APP更倾向于对人的匹配,找到与你相同志趣的人,不用浪费时间精力在漫长的搜寻中。本APP采用android studio作为开发工具,MyEclipse加Tomcat来搭建服务器端。APP功能包括注册登陆模块,好友模块,活动模块,朋友圈模块和个人信息模块,为用户提供了简单的交互。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选题背景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研究内容 2
1.4论文组织结构 2
第二章 相关技术简介 3
2.1Android studio 3
2.2Mysql 3
2.3Android 3
第三章 社交APP系统需求分析 5
3.1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5
3.2数据需求分析 5
3.3功能需求分析 5
3.4非功能需求分析 5
第四章 社交APP系统设计 7
4.1系统概要设计 7
4.2系统详细设计 7
4.3数据库设计 11
4.3.1ER模型 12
4.3.2数据库表 12
4.4服务器设计 15
第五章 社交APP系统实现 16
5.1注册登陆模块 16
5.2好友管理模块 17
5.3活动模块 20
5.4朋友圈模块 21
5.5个人中心模块 22
第六章 社交APP系统测试 24
6.1测试方法 24
6.2测试内容 24
6.2.1登陆页面 24
6.2.2注册界面 24
6.2.3好友模块 25
6.2.4活动界面 26
6.2.5朋友圈互动 27
6.2.6个人中心页面 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8
6.3测试结论 30
结束语 31
致 谢 32
参考文献 33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沟通媒介[1],随着硬件的发展,给移动社交APP的市场铺好了发展的道路,在这其中即时通讯工具类应用的使用率达到了90.7%。人们凭借着网络,进行中不一样的社交活动,传统的社交活动也正一步步的被网络所取代,足不出户,也能纵观天下。与此同时,人们对软件的需求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只是用来打电话的功能,各种软件层出不穷。在这块市场迅速膨胀的同时,人们的新奇感也逐渐消失,迅速爆红之后的爆冷,内容同质化[2]后消失踪迹也是部分APP的常态。但是即便有了这么多社交APP,没有用户粘性[3],还是有些人没有参与社交,或者只是在重复无效社交。APP的推广不只是下载,还有激活量,用户活跃度和存活率[4],这款APP更倾向于对人的匹配,为一群人建立共同话题,让志趣相同的人互相沟通。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的网络社交逐渐从PC端走向移动端。便捷,即时,这是PC端无法做到的,移动端渐渐成为主流。移动端凭借自身硬件优势以及android和IOS系统的发展,并且将不同形式的动态交互设计融入形式层面,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情感感受[5],从而将人们的社交彻底的从PC端转移到移动端。
用户的需求集中在于,即时通讯,游戏娱乐,阅读学习,分享图片心情[6],以此来满足自我表露或对现实的逃避心理[6]。国内现在几大社交APP有QQ,微信,新浪微博,百度贴吧等,占据着大量的市场份额[7]。QQ出现的早,在国内拥有着稳定而庞大的用户群,而腾讯2011年推出的微信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中却超越了QQ。新浪微博是模仿国外知名社交网站Twitter,就是分享一段话或者一张图片,作为一个微型博客类APP在市场也有了一席之地。百度贴吧则凭借精准的社交主题,吸引很多志趣相同相聚一堂。社交APP的高效性和便捷性,给人们的人际交往带来便利[9],既能满足获取信息的同时,又能满足用户社会认同的需求[10]。在国外还有Instagram、Facebook,、Twitter、Whats app等主流APP,其中,Whats app是一款利用网络发送信息短信的应用,发送内容包含图片,文字,语音,位置信息等[11]。Instagram是一款以拍照,分享照片为主App,社交元素的加入使它从工具变为应用[12]。每款APP都以其特点吸引不同用户,社交元素也是这些APP能够吸引人的原因,让用户去分享,去创造有意义的内容。 1.3研究内容
本App以Android studio为开发工具,MyEclipse加tomcat搭建服务器,MySQL作为数据库,完成了以C/S架构的安卓APP设计。本APP实现了注册登陆,好友互动,发布活动,发布朋友圈,管理个人信息等功能,为用户社交进一步缩短了距离,在同一活动下有相同的爱好内容,在朋友圈下也有互动的话题。
1.4论文组织结构
第一章是绪论,介绍了背景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是相关技术简介,包括Android studio,mysql和Android。
第三章是系统需求分析,包括可行性分析,功能性分析和非功能性分析。
第四章是系统设计,包括系统结构流程图,系统实现和服务器实现。
第五章是系统编码与实现,展示了各模块部分关键代码和实现效果。
第六章是对系统的测试,测试用例以及对测试结果的总结。
第二章 相关技术简介
2.1Android studio
Android Studio是Google 2013年I/O大会上,公布是一个的 Android 开发工具, 类似 Eclipse ADT,Android Studio 提供了集成的 Android 开发工具用于开发和调试.相较于Eclipse,Android studio拥有强大的代码提示和搜索功能,更快的启动速度和更漂亮的UI。Android studio整合了Gradle构建工具,Gradle是一个新的构建工具,自Studio亮相之处就支持Gradle,可以说Gradle集合了Ant和Maven的优点,不管是配置、编译、打包都非常棒[13]。通过Gradle可以批量生成多渠道安装包。2015年底,Google已经停止了对Eclipse的ADT更新,推荐开发者们去使用Android studio。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rjgc/8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