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测试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源码)【字数:9909】

摘 要由于时代不断的发展前进,带动计算机也在不断更新进步,尤其是软件的发展,其功能更全面、高效以及技术更复杂。这就给保证软件质量带来巨大压力。特别是在军事、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微乎其微的问题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对软件进行测试,在软件开发中的占很重要地位,从而保证软件质量。本课题主要针对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这一系统进行测试,测试方案包含四部分。第一、使用边界值测试、等价类划分等测试方法对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相关功能模块上的测试;第二,基于场景法完成对一个业务流程的测试用例设计;第三、基于Badboy和Jmeter完成对系统的性能测试;第四,利用Mantis或是Urtracker进行缺陷追踪管理,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通过一系列测试对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部门提出了相关改进方案,使得系统质量得到了保障,提升了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服务质量,也比便于管理。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背景与意义 1
1.2国内外现状 1
1.3研究内容 1
1.4论文结构 1
第二章 测试相关理论与工具 3
2.1等价类划分法 3
2.2场景法 3
2.3兼容性测试 3
2.4缺陷管理系统工具 3
第三章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结构和需求分析 5
3.1系统简介 5
3.2业务用例图 5
3.3功能需求 5
3.3.1实验室基础信息 5
3.3.2实验室新建、扩建、验收 6
3.3.3实验室人员管理、用房管理 7
3.4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 7
第四章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测试方案设计 8
4.1测试目的 8
4.2测试计划 8
4.2.1测试网络环境 8
4.2.2测试范围 8
4.2.3测试类型 9
4.2.4测试任务表与进度 9
4.3测试用例 10
4.3.1等价类划分法设计测试用例 10
4.3.2场景法设计测试用例 15
第五章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试方案实施 18
5.1测试基本情况 18
5.2测试用例报告 18
5.3发现问题分析 19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21
6.1 课题总结 21
6.2 未来展望 21
结束语 22
致 谢 23
参考文献 24
第一章 绪论
1.1背景与意义
在这科技发达的二十一世纪,计算机技术在不断提升,这就推进现代工业也在不断发展。以前的人工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需求,然而对于高校实验室,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除了测试、分析的数据,还包括很多的管理信息。在以前的人工管理模式下,管理这些信息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效率还不高,容易出错,更谈不上对这些信息进行准确、科学的分析研究了。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实验室信息管理已经对学校、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量传统的信息和数据库系统正在被移植到互联网上,而且范围广泛,早已超过了国界[1]。更多复杂应用正在实验室信息管理环境中产生。实验室信息管理之所以无所不在,是因为它能提供支持所有类型内容连接的信息发布功能,容易被用户存取。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保证产品质量。而软件测试的过程便是根据所需要测试的需求设计测试方案,然后利用各种测试工具对的软件进行测试。对测试完得到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保证软件达到用户需求。所以,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测试不可或缺。
1.2国内外现状
在国内,随着我国软件技术日益成熟,不同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不断涌现。受科技力量等因素推动,实验室研究在今后的市场将占重要比重。同时,大学生对于不同领域的研究日渐增多,而研究就需要实验室,有实验室就必然会产生大量信息,而对实验室信息的管理成了不可或缺的部分,支撑了研究的进行。
同样,在国外,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也处于发展状态,但国外的管理系统发展更成熟一些,在各方面有着较成熟的体系。
1.3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内容是通过实验室管理系统在用例场景的基础上对实验室基础信息的测试用例设计的方法进行研究。利用活动图来详细描述实验室基础信息流程,最后利用等价类划分、场景法等方法来设计测试方案并实现具有代表性的测试用例。
1.4论文结构
本论文结构如下: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次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现状、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第二章测试相关理论与工具:主要介绍了等价类划分法、场景法、兼容性测试及涉及到的相关缺陷管理工具。
第三章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软件结构和需求分析:对所研究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简介,描述业务用例图,并阐述其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
第四章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测试方案设计:明确测试目的、测试计划,并例举出部分的测试用例。
第五章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测试方案实施:阐述测试基本情况、测试用例报告,并分析发现的问题。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对整个系统的测试过程进行简要的总结,并提出自己对软件测试的展望。
第二章 测试相关理论与工具
2.1等价类划分法
等效类划分是经典的黑盒测试方法,它的工作是将所有输入数据根据实际需求分为几个等价类[2]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每个等价类的测试用例的数据。其中测试用例分为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从而确保测试用例完整性和代表性。
2.2场景法
场景法是通过运用场景来对系统的功能点或业务流程进行描述,从而提高测试效果。其测试需求是指模拟特定场景边界发生的事情,通过事件来触发某个动作的发生,观察事件的最终结果,从而用来发现需求中存在的问题[3]。场景法一般包含基本流和备用流,从一个流程开始,通过描述经过的路径来确定的过程,经过遍历所有的基本流和备用流来完成整个场景。
2.3兼容性测试
兼容性测试是指对所设计程序在不同方面能否正常运行的测试[4]。包括浏览器兼容测试和分辨率兼容测试。一般来说,兼容性指能同时容纳多个方面,用术语来讲就是指几个硬件之间、几个软件之间或是软硬件之间的相互配合程度。
兼容性测试主要目的是测试软件能否兼容第三方软件,确保第三方软件能正常运行。具体表现如下:1、软件在不同的操作平台上正常运行;2、软件能与相关的其他软件或系统协调运行;3、软件能在指定的硬件环境中正常运行;4、软件能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中正常运行。
作用:1、兼容性测试能够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2、兼容性测试能使软件与尽可能多的其他软件协调运行;3、兼容性测试是衡量一个软件质量的重要指标;4、兼容性测试能使软件产品的市场更广阔[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rjgc/1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