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广播个性化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源码)

为了拓展校园广播站服务学生的途径,针对目前校园广播站午间点歌采用传统短信方式的现状,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研究背景,基于微信公众平台,采用HTML5开发技术,选用Java语言与PostgreSQL数据库,开发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校园广播个性化服务系统,实现在校学生使用移动智能终端设备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获取校园广播站提供的服务。在近一个月的试运行中,之声广播站微信公众平台新增用户50名,用户发送微信消息数为115条,其中共有43名用户使用本系统进行歌曲预约操作129次。关键词 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平台,HTML5,个性化服务目 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2 系统需求分析 3
2.1 项目背景 3
2.2 目前校园广播站工作流程 3
2.3 系统达成目标 4
2.4 系统用例图 4
3 关键问题的研究 5
3.1 关键问题 5
3.2 关键技术及复杂性分析 6
4 系统概要设计 10
4.1 系统功能 10
4.2 微信数据交互模块 11
4.3 微信端微网站模块 11
4.4 校园广播站管理模块 13
5 系统详细设计 14
5.1 微信数据交互模块详细设计 14
5.2 微信端微网站模块详细设计 17
5.3 校园广播站管理模块 18
5.4 类图设计 19
5.5 数据库设计 25
5.6 歌曲预约优先级算法设计 28
5.7 界面设计 29
6 系统详细设计 30
6.1 用户点歌功能测试 30
6.2 系统运行测试 31
结 论 33
致 谢 34
参 考 文 献 35
附录A 用户操作手册 37
附录B 大学期间公开的发明专利 41
附录C 大学期间完成的软件著作权 42
引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6 系统详细设计 30
6.1 用户点歌功能测试 30
6.2 系统运行测试 31
结 论 33
致 谢 34
参 考 文 献 35
附录A 用户操作手册 37
附录B 大学期间公开的发明专利 41
附录C 大学期间完成的软件著作权 42
引言
研究背景
随着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迅速的增长,同时人类存储信息量的也大幅提升,推动着信息技术快速的发展[1]。手持移动通讯终端设备在性能、功能、便携性和用户体验等方面有着巨大的进步,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常规方式,也促使信息技术以一种新的形式加速发展。由美国引导的数字化运动,得到了许多国家包括中国的响应并将其作为国家的重点战略之一。
高等院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培养人才的地方,为学生们的学习知识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在当前无处不在的数字化世界里,高等院校在数字化方面也进行着大量的研究与尝试,尤其是在校园的数字化方面有着不少的成果。这些成果为学生提供了海量有用的数据,包括图书馆馆藏书籍信息、教室空置信息和学生成绩查询等。对于学生,其获得了这些数据后,可以更加便利的使用学校提供的服务;而对于学校而言,可以大大提高学校资源的利用情况。
高等院校为学生不仅提供了优良的学习场所,还提供了丰富的课外校园文化生活。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加与朋友的互动,从而学生从各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校园广播作为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许多高校都设有相关的组织或部门。开发校园广播个性化服务系统,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平台,使用多种渠道方式与校园广播站进行联系与互动,使校园广播站提供更好的服务。
国内外研究现状
数字校园的概念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E-campus计划。1990年,Kenneth Green是美国克莱门特大学的一名教授,他所发起和提出的“数字校园计划(The Campus Computing Project)”[2]大型科研项目,旨在利用信息技术运用大规模高质量的数据影响美国高校。美国前副总统戈尔[3]于1998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演讲,演讲的题目为《数字地球:21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The Digital Earth: Understanding Our Planet in the 21st Century) 》[4]。在这次演讲中,他提出了“数字地球”[5]的概念,这一概念在许多领域具有革命性的意义[6],允许用户利用“数字地球”浏览真实地球的时间和空间,科学家、决策者等可以利用历史数据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对未来进行预测。全世界许多研究者都在研究世界的变化[7]。
“数字城市”[8]的概念源于“数字地球”。现如今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将数字城市定义在互联网上[9]。“数字城市”将复杂的、多方面的社会问题分解,并分解后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它通过互联网联系并改善公民、代表之间关系,提供公共和私人服务[8]。它也可以用来进行城市和社会服务的管理和规划[9],实现诸如城市教育、交通、垃圾等数字化管理。同时这一概念可以刺激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推动城市信息产业竞争,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将“数字城市”作为各自国家发展策略[9]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数字地球”、“数字城市”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可后,数字概念逐渐运用在各个领域中,在校园领域出现了“数字校园”[10]的概念,这一概念在全球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逐渐成为了一个单独的研究的领域。利用各种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将现实中的高校校园进行数字虚拟化,形成“虚拟化电子校园”,这种可以有效的利用虚拟空间构造的“数字校园”通过互联网与真实的大学相结合实现并行运行,实现对真是的大学进行补充,从而构建成“理想大学”[11],这种利用虚拟技术的电子校园正逐渐成为虚拟合作环境领域的热点话题[11]。在校学生作为“数字校园”的主要用户群体,可以充分利用真实的校园和虚拟校园各自的优点,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
随着物联网、新一代互联网和移动宽带网络等新一轮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2008年IBM首席执行长官Ginni Rometty提出了智慧地球(Smart Planet)[12]的理念,使用更加智慧的方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引导人们进行新的交互方式,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实时信息的处理及感应和响应速度,从更加人本的角度[13],使得世界相互连通,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加强和发展,并能为顾客、市民、学生以及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以“智慧地球”概念为基础,又引起了“智慧城市”[13]这一新兴理念,“智慧城市”与智慧地球不同,它是用于缓解城市不断增长但资源日益短缺等内在矛盾,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在城市发展方面的新的热点。同时“智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jsjkxyjs/262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