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导航系统设计(源码)

为了方便新生了解学校的报道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寻路时间,从而能够更快的完成报到任务,通过管理人员提供的报道流程数据,采用微信平台技术以及第三方的导航服务,设计实现了新生导航系统。通过将不同学院的报道流程的推送给新生,从而使导航的目的地点更加精确。系统可以通过报道流程中包含的位置信息自动的规划路径,并将路径显示在地图上,从而实现导航的功能。系统采用了分层的结构,通过控制转发层处理所有前台发出的请求。请求处理函数与具体请求之间的映射关系由XML文件定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加灵活的拓展系统的功能。经过设计与实现,系统能够为不同学院的新生提供针对于各自学院的导航服务,管理员也可以通过系统订制新生的报到流程。关键词 新生报道,分层结构,导航系统
目 录
1 引言 1
1.1 课题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
1.3 课题来源 3
2 关键问题的研究 3
2.1 关键问题 4
2.1.1 第三方导航服务接口的实现 4
2.1.2 应用整体架构的设计 4
2.2 关键技术 4
2.2.2 可拓展的应用结构 4
2.2.3 异构系统[13] 5
2.2.4 第三方提供的导航服务 5
3 系统概要设计 5
3.1 系统功能设计 5
3.2 系统业务流程设计 6
3.2.2 任务管理用例 6
3.2.3 导航用例 7
3.2.4 登录用例 7
3.2.5 注册用例 8
3.3 系统数据流 8
3.3.2 用户注册 8
3.3.3 添加任务 9
3.3.4 修改任务 9
3.3.5 删除任务 10
3.3.6 导航服务 10
4 系统详细设计 11
4.1 系统架构设计 11
4.1.2 界面 11
4.1.3 控制转发层 11
4.1.4 新生报道任务管理模块 12
4.1.5 报道任务导航模块 12
4.1.6 数据库服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2
4.2 数据库设计 12
4.2.2 数据库数据表[16]描述 13
4.3 类设计 14
4.3.2 整体类图 14
4.3.3 控制层 15
4.3.4 模型层 16
4.3.5 显示层 17
4.4 算法设计 18
4.5 数据与时间序列 20
4.5.2 登录序列 20
4.5.3 注册序列 21
4.5.4 导航序列 21
4.5.5 添加任务序列 23
4.5.6 删除任务序列 23
4.5.7 修改任务序列 24
4.6 界面设计 25
5 系统部署 28
5.1 硬件环境 28
5.2 软件环境 29
5.2.1 软件环境部署 29
5.2.2 软件环境配置 29
结 论 30
致 谢 31
参考文献 32
引言
课题背景
如今,市场上众多的手机应用,在丰富了高校学生的课余生活的同时,也为高校学生带来了很多学习生活上的便利。相对于传统的桌面应用,手机应用最大的优点就是便携,这就允许高校学生能够随时通过手机应用获取需要的信息。随着现代导航技术的蓬勃发展,各大公司也逐渐发现导航技术在民用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市场。一些企业通过发布地图导航的手机应用、提供导航服务API[1]的方式,使导航技术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高德、百度、腾讯等公司已经成功的将导航技术融入到各自的手机应用中,并且获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为了方便新生报到,因此开发了迎新导航系统。新生初来学校,并不熟悉报道流程,也不清楚报道的地点,因此急需一款软件能够将报道流程和报道的地点结合起来,从而能够更好的引导新生。由于的各个学院的报道流程不尽相同,这就要求系统要具有流程订制的功能,能够根据不同的学生应用不同的报道流程。系统可以帮助新生了解报道流程以及地点,同时通过导航帮助报道的新生迅速的找到报道的地点,以此来提高报道的效率。
尽管导航平台推出的导航应用功能强大,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使用,但是,一旦涉及到具体的业务流程,这些应用就显得力不从心。迎新导航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所属学院,结合后台定制的报道流程,形成一系列目标地点。再通过强大的第三方平台提供的API,从而将导航技术与具体的业务流程相结合。
国内外研究综述
迎新导航系统是采用第三方的平台——微信平台[2]开发的,使用该平台的服务来自定义的实现拟开发的具体功能。第三方导航平台提供的服务结合了定位技术和惯性导航技术,提高了导航的精度。
1.2.1 导航系统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轴承测量系统[3]:此类系统使用某种形式的定向无线电天线来确定广播站在地面上的位置。然后使用常规的导航技术来进行无线电定位。这些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引入的,并且今天仍在使用。
光束系统[4]:该系统在天空中广播窄信号,并且通过将飞机保持在波束中心来实现导航。系统使用多个站来创建通道,导航器沿着行进方向在不同的站中调谐。这些系统在电子设备庞大且昂贵的时代很常见,因为它们对接收机设置了最低要求——它们只是调谐到所选频率的语音无线电设备。但是,要是物体运动到光柱外部的时候,就无法被导航,是以在使用中不是很灵活。二战后,随着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光束系统很快被VOR(Very High Frequency Omnidirectional Radio Range)系统取代。
双曲线导航系统[5]:该系统是应答器系统的改进形式,主要是去掉了机载应答器。顾名思义,该系统的生产的定位数据不是简单的距离或角度,而是通过任意数量的空间双曲线来表示位置。通过两次测量来定位。因为该系统一直与特定导航图同时使用,因此它们直接显示位置,不需要亲自进行三角测量。由于这些测量得出的图表可以被数字化,因此该系统成为世上第一个真正的位置指示导航系统,输出的值是纬度和经度。双曲线系统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引入,直到GPS在20世纪90年代取代它们之前一直是主要的高级导航系统。
卫星导航[6]:20世纪60年代以来,导航应用越来越多地转向使用卫星导航系统。相比以前的陆基系统,GPS具有更好的精度,几乎可以在地球上的任何位置使用,并且可以在廉价的现代电子设备中实现,而这一切却仅仅需要几十个卫星。由于这些优点,GPS取代了几乎以前所有的导航系统。唯一还在使用的系统是航空辅助设备,并且也仅仅使用其短距离定位功能。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jsjkxyjs/1498.html

好棒文